分享

第五版WHO高级别甲状腺滤泡源性癌病理诊断标准及特征

 微信用户sm4n7u 2024-05-21 发布于北京

甲状腺滤泡源性恶性肿瘤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滤泡癌(FTC)、嗜酸细胞癌(OCA)、低分化癌(PDTC)和间变性癌(ATC)。ATC肿瘤细胞未分化,可有局灶分化,为高度恶性甲状腺癌。PTC、FTC和OCA合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占甲状腺癌的90%以上,通常预后良好,但为何临床会出现高侵袭性远处转移性致死性病例?近日,我科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专题笔谈“第五版WHO高级别甲状腺滤泡源性癌病理诊断标准及特征解读”,尝试从第五版WHO甲状腺分类中剖析这一临床现象的原因。

图片

2022年第5版WHO甲状腺肿瘤分类提出高级别非间变性甲状腺滤泡源性癌,采用坏死和病理性核分裂像两个形态学特征,尝试从分化型甲状腺癌中识别高侵袭性甲状腺癌,称为包括高级别分化型甲状腺癌(DHGTC),生物学行为与传统PDTC相似。

1.高侵袭性甲状腺癌组织形态与免疫特征

图片

2.高侵袭性甲状腺癌诊断标准及常见免疫表型

图片

3.高侵袭性甲状腺癌分子特征

在分子特征上,PDTC和DHGTC存在BRAFRAS或少数基因融合(常为RETNTRK3)驱动基因异常不同程度存在继发侵袭性基因异常,最常见的是TERT启动子和少数PI3K/PTEN/AKTTP53等基因异常。PDTC中RAS突变多见,这是其诊断标准总首先要求肿瘤细胞缺乏PTC核特征的结果。相反,DHGTC中BRAF突变更常见,因为多数DHGTC为高级别PTC,基因融合高达25%。基因融合(如ALK、NTRK、RET融合等)相关PTC晚期病例多见,易复发,病程持久,因此也被归入BRAF样突变。染色体1q扩增常见于侵袭性或晚期组织学高级别PTC。TP53突变见于PDTC和DHGTC中,但ATC中更多见。
ATC通常携带复合性分子异常。RAS(10%~50%)和BRAF(10%~50%)突变为早期分子异常。后期最常见分子异常包括TP53(40%~80%)和TERT启动子(30%~75%)突变、PIK3CA-PTEN-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异常[如PIK3CA(5%~25%)、PTEN(10%~25%)和EIF1AX(5%~15%)突变]和表观遗传修饰(包括非编码RNAs)异常等。
4.结语
高级别非间变性甲状腺滤泡源性癌概念的提出以及其病理特征、分子特征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明确,为高度恶性甲状腺肿瘤的规范化诊疗提供了依据。甲状腺癌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其中靶向治疗已逐渐由临床研究过渡到临床应用、由酪氨酸抑制剂过渡到精准靶向药物。与此同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和个性化肿瘤疫苗等有望成为高级别非间变性甲状腺滤泡源性癌治疗的未来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