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你被别人攻击时,这是最有水平的处理方式

 阅己心 2024-05-21 发布于上海

首先,我们今天所说的“攻击”,并不是指真正意义上的坏人,对我们所干的那些坏事。


而是指在生活中,我们跟同事、朋友、亲人相处时,所遇到的一些让你不舒服的行为,你在这些行为中,体验到了被“攻击”。


比如同事刁难你,朋友为难你,父母、上司、爱人批评指责你。


面对这些不舒服的体验,你一般会有怎么样的应对模式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心理能量的高低,会导致他采用各种不同的应对模式,以下5种,就是常见的几种应对方式:




01/


自我攻击


当一个人的心理能量很低的时候,他是没有能量和勇气去面对攻击自己的人的。


改变不了别人,只能把矛头指向自己:


都是我不好,都是我的错,是我的责任。


在潜意识里他是这么想的:要是我变好一些,要是我不那样做,你也许就不会那样对待我,就不会伤害我了。


因为没有能量来改变现状,只能通过伤害自己来逼自己做出改变,这其实是一种自虐。




02/


攻击他人


当一个人能量稍微强一些,他会想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反击的方式回应对方。


希望通过反攻击的方式,把对方回击回去,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我只要阻止你伤害我,你就伤害不到我了。




03/


保持界限


如果能量再往上拔高一个层级,就是保持界限。


面对攻击,你心里会有很清晰的界限,你不觉得是自己的问题,也不想两败俱伤,通过反攻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你明白,攻击是你自己的事情,接不接招是我的事情。


我知道哪些是你的事,哪些是我的事,我不会被你带跑,我稳稳地站在这里,你的攻击不会让我受到伤害。


你自己受伤,你自己负责,我自己的伤,我自己疗愈。


在界限里,我控制不了你,你也控制不了我,我能做的就是我自己。





04/


抱持


能抱持清晰的界限的人,就已经能较好地守护自己的能量了。


如果能量更高的,就可以做到抱持。


抱持是这样的:面对你的攻击,我不会受伤害。


不仅不会受到伤害,我还愿意陪你、哄你,安慰你,拥抱你,照顾你,像对待一个孩子一样去宠爱你。


能做到这些,自然让对方感到舒服,关系无疑会更容易修复到更好的状态。




05/


涵容


抱持仅仅是接纳,还不能深刻理解对方背后的痛苦。


真正最高的境界,就是涵容。


涵容不是包容,也不是付出,它其实就两个字:看见。


看见面前的这个人,他虽然对我说了一些难听的话,做了一些令人不舒服的行为。


但是我能看到他背后的痛,并帮他消化这些痛,然后以一种正向的、好的方式反馈给你,让你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的,你并不是孤身一人,并不是无助的。


比如一些高情商的销售人员,会透过客户糟糕的情绪,看到他们不能表达出来的痛苦,并帮他们化解问题。


比如恋爱时的情侣,会允许对方的各种作,能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并替对方消化。


比如婴儿攻击妈妈,但妈妈能理解孩子的痛苦,并及时给出相应的安抚。


为什么说涵容是处理矛盾关系的最高境界呢?


一个人之所以会表现出攻击的行为,是因为他的内心,有无法消化的脆弱的伤痛。


而我愿意帮助你变好,因为你是我的一部分,你好我也会好。


你如果去共情,去理解,去看见,去抱持,对方的心就会融化,会感受到来自你的爱。


他不仅仅会停止伤害,还会反哺给你更多的爱。


因此在涵容里,关系是共赢的。




06/


当然,要做到涵容并不容易,因为是需要具备许多心理能量的。


一个人的心理能量, 来自于爱,你的内心有多少爱,你就能在关系中承受多大的张力。


就好比是,我自己的心中那么匮乏,我还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自己都那么虚弱,那么自身难保,还怎么有心情去哄你,照顾你,逗你开心?


真正的成熟的应对关系,都是来自于内心有充足的心理能量。


不管是对于攻击的人或被攻击的人,只有让自己内心充满爱,才有可能更好地修复关系。


修复内心对爱的匮乏,让自己有能量真的去爱,爱自己,爱他人,也爱这个世界。


当然,关于爱,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以后的文章我会在这方面做一些分享。



END


图片


点击下方名片,即可获赠100+本高分


电子书!还有更多好文等着你



图片


作者简介:灵芽,专注于个人成长及情感文章,分享心理学、职场经验等干货,一边写作一边成长。


如果你有什么解不开的烦恼,欢迎加我微信,一起学习成长

图片

你的赞赏是爱,是希望,是鼓励我持续分享的源泉。


灵芽


12人喜欢


阅读 5.8万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