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劳动光荣”作文素材(名言警句+精选人物+课内素材+作文题目+附范文)

 昵称503199 2024-05-22 发布于湖北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作文素材

第二单元:劳动光荣

一、名言警句

1、李大钊::人生求乐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2、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3、高尔基: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

4、乌申斯基: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

5、高尔基: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6、陶铸: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7、卢梭: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

8、爱迪生: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9、歌德: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三大灾祸,寂寞、恶习、贫困

10、达芬奇: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然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绵延。

11、毛泽东与毛岸英的谈话: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这很好,但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说这只是知识的一半。你还需要上一个大学,就是劳动大学。

二、精选人物

劳动,恰如时代洪流中的一叶小舟。载着青年人逆流而上,到达理想彼岸。“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是范成大笔下的劳动图景。“夙兴夜寐,洒扫庭院”,这是绵延至今的热爱劳动的传统。我们流传至今的诗词歌赋,总有劳动的旋律回响其中。劳动是让我们享受生活中细小而平凡的乐趣,让我们的生活不至于单调,而是繁花似锦,热烈充盈。

1、李春:隋代造桥匠师,建造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存世1500多年、结构奇特、造型美观的赵州桥,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李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第一位桥梁专家。

2、鲁班:史书记载鲁班曾经用竹子做成一只木鸟,能够借助风力飞向高空,三天不落地,在当时引起很大震动。还有一种传说说是鲁班曾制成机动的木车,这辆木车由“木人”驾驶,装有各种机关,能够在路上自动行走,一直到汉代还在流传。

3、徐立平:被称为“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每一次刀落,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4、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 在 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翻译、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

5、王津是故宫文物钟表修复师,他修了大半辈子钟表,数百件文物在他手中起死回生。有时,修好一座钟表要花上他好几年时间,每个零件都要经过反复调校,不能有一丝一毫误差。

三、课内素材

劳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也塑造了人的思想性格。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等杰出劳动者的模范事迹,彰显劳动的崇高与美丽。

1、袁隆平

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从发现“天然杂交稻”,到发明杂交水稻,再到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深入田间地头的身影是美丽的,他投身实验、反复研究探讨的身影也是美丽的,他热爱劳动,用劳动收获粮食、消除饥俄的举动更是崇高的,他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

2、张秉贵

售货员张秉贵在平凡的岗位上热心服务顾客,急顾客所急,想顾客所想,千方百计丰富商品知识,全力以赴投入工作,他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都令我们感动。

3、钟扬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敢为先锋,不懈攀登生命高峰,把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雪域高原,为国家与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责任和担当,奉献与爱心,在钟扬忍受高原反应、忍受病痛折磨的艰辛劳动中彰显出来,一个大写的“人”的形象挺立在天地之间,令无数国人景仰。

袁隆平辛勤育种,张秉贵热心服务群众,钟扬探求生命的边界,他们都是劳动者的杰出代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有无数的大国工匠在精磨手艺,有无数的科研工作者在深度探索,有无数的小人物在敬业奉献,正是这些劳动者,支撑起了我们这个时代。

四、作文模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教过两代人的山村小学教师,救死扶伤护佑生命的医生,精心擦拭每一块玻璃的保洁阿姨,春耕秋收辛勤劳作的农民,等等。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少事也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按照要求,写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

要求:自主选材,注意情感体现;写人时要关注事例和细节;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1、讲一个完整的故事;2、塑一个鲜活的人物;

             3、做一番生动的描写;4、抒一段动人的情感。

【学生习作】

常青的绿意

“露水荡漾,草垛金黄,三月的风在夜晚数着它的花朵”,又是一年莺飞草长,春天更新万象,在这棠梨绽蕾、云卷云舒的春日里,我们又收到了爷爷寄来的蔬菜。看着尚且带着新鲜露珠与泥土气息的蔬菜,我不由得想起了爷爷……

我的爷爷是一个性格古怪的老农,他年近七十,脊背佝偻,岁月在他瘦削的脸上刻下道道沟壑,他本应瘦骨伶仃,饱经沧桑,却因他不服老的思想而显得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他年轻时曾是木材场的工人,一生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视工作如生命,曾多次带领全厂创下辉煌业绩,被评选为劳动模范,爷爷为此很是自豪。

   随着时代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退休后的爷爷本改该坐享天伦之乐,安度晚年,但爷爷不知疲倦,转头经营了一个几亩地的小菜园,并多次回绝了我们要接他进城里住的提议。这让我很是奇怪。

一次下乡,让我不经意闯入了爷爷的小天地。伊甸园是亚当与夏娃的天堂,菜园的一方田地是爷爷的“天堂”,那是我第一次来到菜园,清风徐来,流水唱和,推开喇叭花藤缠绕的篱笆,眼前是一副清新动人的好光景:匍匐的红薯叶苍翠欲滴,朝天的辣椒个个饱满鲜红,几茬韭菜正长得茂密蓬勃,茄子晶莹,南瓜圆润,无处不是绿意盎然的春日景象……我的爷爷此时是一只勤恳的工蜂,他的身影穿梭其中,若隐若现。

我赶忙凑上去,借来泥铲与铁锹,帮爷爷一起松土、拨草、捉虫。可这干农活可不是一时新鲜的美差事,不一会儿我就累得气喘吁吁 爷爷却一声不吭地埋头做着,即使汗流浃背也不曾停歇。一股敬意油然而生,我称赞爷爷的勤劳,爷爷却挺直了腰杆大声地说:“这有什么!我的爹娘从小便教导我要吃苦耐劳,积极劳动,争做先锋! 耕地的老牛不流干最后一滴汗尚且不能停歇,我这点劳作又算什么呢?”

是啊,生命不息,劳动不止!回想那袁隆平喜看稻菽千重浪,解决国人温饱;铁人王进喜领队钻井,造出大庆油田;而我的爷爷扎根土地,钻研农耕,夜观晴雨,有人是“棋迷”,有人是“戏迷”,而爷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菜迷”……

常青的绿意,不灭的光辉。爷爷用一生的躬耕诠释了劳动的真谛,这份可贵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望着爷爷寄来的蔬菜,我决定再次下乡去,再次体会那劳动的光荣。

山里的月亮

山峦层层叠叠,等晚霞落幕,月亮就成了这个小山村最美的风景。有这样一个乡村教师,他说他要做山里的月亮, 做一个守护星星的人。

罗老师高高瘦瘦的, 戴着一副老旧的眼镜,手里经常拿着一本已经用得泛黄破损的课本,和那只他刚任教时从城里带来的棕色钢笔。他从不迟到,从不早退,每天按时批改孩子们的作业,在上面圈圈画画,十分细心,也写得一手秀气的楷书。

每次当古老的大钟隆隆作响时,他便来到樟树下的校门口一个一个地目送孩子们回家。即使风雨交加,他也从未缺席。

那一天, 天空阴沉极了,黑压压的乌云密集着 ,像是要将大地掩埋。放学时,果不其然地下起了倾盆大雨。风呼呼地刮,雨哗哗地下,罗老师照例站在校门口,和孩子们一起等家长接送。每当一个孩子被接走时, 他便温和地说: 路上小心点啊!” 孩子们也会礼貌地答道:”好的,罗老师再见!”每当这时,他的脸上就会荡漾起一阵亲切的和意,让人感到温暖。

孩子们陆陆续续被接走了,我的家长却还未来。老师知道我家住得远,每天要走好几公里上学。天空已经成了暗黑色,雨渐渐稀疏起来,月亮就要出来了。罗老师牵起我的手,把我带去了他住的地方。他娴熟地生起了火,翻找了几个红薯,扔进了炭火里。“站了这么久, 肯定又冷又饿吧, 赶紧烤烤火 ,吃点东西,可别生病了。”月亮缓缓揭开薄纱,将银色的光影挥洒于万家灯火。 星星也若隐若现,围在月亮的周围,似乎害怕在黑暗中迷路,想着在月亮身边才安全吧。

我手里握着烤好的红薯,贪婪地吃了起来。“慢点吃,老师都是给你烤的,吃不饱和老师说,别噎着了。”“谢谢老师。麻烦老师了,您这么累,还得顾着我……”“你这说的什么话,罗老师皱起了眉头,我是老师,为学生不是应该的吗。”“罗老师,你想过离开这去城市教书吗?“我呀, 一辈子呀, 就打算守着这山里了。 山里有啥不好,有你们这样可爱的孩子,你看,还有这么美的月亮呀…”

“我呀,就要做这山里的月亮 而你们,就是月亮旁的星星,我要像山里的月亮一样,守护星星,哪怕只能守护一些……”

月亮高高地挂在山村的夜空上,星星温柔地依附在月亮旁边, 它们再也不会害怕,因为它们知道,这颗月亮会永远守护着他们。

青衣旧,故人归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旧。江南三月烟雨朦胧, 画起池水圆圆圈圈,倒映一片潋滟春光。

墙角挂着的蓑衣正滴着水,还沾染着新鲜泥渍,颜色也不似从前那般青绿发亮, 变得散塌破旧 。也许下一年外公就要扔了它吧,我想着。灶火热腾,蒸出灶房一片水汽,盈面温香。

天光渐亮,外婆在灶边用竹制的吹火筒起火,那声音就像一首古老神秘的歌谣,牵引着我的思绪缓缓飘远。炊烟从烟囱口渐渐飘散,由浓到稀薄尽消青空。蓑衣的水还在滴着,外么吃罢早饭,便扛着锄头披起那件蓑衣下地去了。 

我走在外公身后,外么步伐轻快,他走在乡野田径中,泥泞湿滑好似于他没有阻碍,我却走得吃力,不久被落后一大截。外公的身影与远山的青黛和弥散的流岚雾霭齐融于天地间,颇似一幅极具禅意的山水田景图 。望着那背影,我想起古时候头戴斗笠身披斗蓬的江湖侠客,潇洒快逸于人间。

一方田间,外公弯着腰,紧握着那把锄头时起时落。他手上是一道道沟壑,是遍布的田垄,是土地的归宿,粗糙而温暖,握起锄头来好像永不疲倦。天却忽地暗了下来,山景显得朦朦眬胧,混沌糊眼,雨叫人措不及防,一会儿便山溪急涨,云迷树低。

外公还在田中劳作,不顾风雨肆掠他的鬓边。我焦急地喊了声,他仍不急不慢地放下锄头答道:“没事,我有蓑衣,你快回家!”劝说无果只得作罢。回了家和外婆说起,外婆笑着说:“ 你外公啊像牛一样倔,人也和牛一样吃告耐劳。”外公听到也笑了,将蓑衣脱下放在墙角。“外公这蓑衣换了吧太旧了。”外么捧着碗,只说:“这蓑衣还可以用哩,十多年啦我也舍不得扔呐。” 我顿住了。这蓑衣陪伴外公十几载春秋,偶有破损外婆会将它缝补好,继续为外公抵挡着风雨急摧。这蓑衣朴素却意义重大,寄托着外公对乡土的热爱与坚守,仿佛他灵魂的栖居之所。

又一年回到故乡,蓑衣依旧的挂在墙角,颜色更加褪淡,却立于喑角无言中,透出几分岁月波澜中屹立不败的沉稳敦厚。

年年岁岁蓑衣在,烟雨江南故人归。不须语,只管用心感受那蓑衣下人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