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降低尿蛋白,与降低血肌酐,哪个更要紧?

 王云飞oukzicfv 2024-05-22 发布于上海

尿蛋白和血肌酐,是慢性肾脏病的两项主要指标。

长期尿蛋白升高,会引起血肌酐升高;肌酐控制不好,会逐步进展至尿毒症。

图片

降低尿蛋白,与降低血肌酐,哪个更要紧?

有的患者只有尿蛋白升高,有的只有血肌酐升高,有的二者皆高,这是为什么?

肾脏主要分为两部分: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

图片

1.肾小球肾炎的特征是尿蛋白升高;

2.间质性肾炎的特征是血肌酐升高;

3.球管一体,互相牵连,一损俱损,所以肾病发展严重时,往往是球管均受损、尿蛋白和血肌酐都升高。

改善尿蛋白更重要,还是改善血肌酐更重要?一要看是哪种肾病,二要看发展到了哪个阶段。

一、肾小球肾炎,1-3期

肾小球肾炎,包括肾病综合征与、IgA肾病,以及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的肾小球受损,在初期的主要表现是尿蛋白升高,控制尿蛋白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慢性肾脏病1-3期,包括肾功能正常、以及血肌酐升高但仍在300μmol/L以下的患者,降低尿蛋白对改善肾病患者的最终结局有重要作用。

二、肾小球肾炎,4-5期

肾病进展到4期以后,血肌酐超过300μmol/L,不要瞎折腾,不要总想着一定要把尿蛋白降下来。此时肾脏的病理主要是硬化和纤维化,而不是炎症,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进行抗炎与抑制免疫没有作用。

此时的治疗重点,是控制血肌酐、改善肾脏的滤过功能,并及时控制血压、贫血、电解质紊乱、心衰等并发症与合并症。

三、肾间质受损

肾间质受损通常尿蛋白不高,仅有血肌酐升高,多数有明确的病因,常见于高血压肾病、药物和重金属等肾毒性物质导致的性间质性肾炎、高尿酸肾病、多囊肾及缺血性肾病等。

这类肾病在初期,肾小球没有明显异常,蛋白尿不明显,只有β2微球蛋白超标等肾小管性蛋白尿。

肾间质受损的患者,治疗重点不是尿蛋白,而是控制或消除病因、改善血肌酐。

图片

最后,所有的尿蛋白都可能完全恢复正常;但血肌酐不一定,要分析诊断是急性损伤还是慢性损伤、真实肾功能处于第几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