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10组书法彩图,明明明白的讲解怎样处理章法形式

 朝歌淇水悠悠 2024-05-22 发布于河南
图片

一件成功的书法作品,为什么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主要是创作者利用各种创作元素,用一切手段为创作服务,调动了阴阳对比的关系,从而使作品有看点,有内涵。很多巧妙的美,通过一组组对比来呈现,对比的变化衬托了形式的变化,不但凸显了主题,更让作品的形式更加丰富美观。

四海易术用十组图来讲解,有遗漏地方,错误之处,望批评指正。

图片

一,墨色的枯湿对比变化

清代笪重光《书筏》云:“血肉不生于墨,而墨能增之、减之。”可见,灵巧用墨可丰富书作的表现力与层次感。

墨分五色浓淡干枯湿,翻开古人所留下来的墨迹,点水化墨,墨色是极具变化的,古人常讲“干净的墨写干净的字”,对于中小字而言,笔上的墨水写完,才重新蘸墨书写,书写途中笔锋的干枯,点水来化解,然后又重新蘸墨,这种传统的用墨方式,笔上的墨水很干净,墨池里的墨水也很干净,因为有点水的原因,纸上就会产生各种浓、淡、干、枯、湿的变化。

图片

不懂得用墨的技巧,看一个字,写一个字,蘸一次墨水,纸上自然少了墨色变化。国画高手从调色盘就可以看出学生的用色技巧,书法高手从墨池上的蘸墨痕迹也可以判断出学生用墨的能力,原理是相通的。

图片

墨色的干枯变化形式,最高的变化就是自然形式的变化,干枯的过渡呈现于天然的状态。大自然是色彩搭配高手,例如一棵大树,树上长满了枝叶,一树的叶子,也有深绿浅绿和淡绿,有的老叶子显得枯荣,有的新叶子显得绿嫩。整个大树在绿色的衬托下,色彩清新。细心的观察也有很多色彩的过渡,用墨的原理也是如此。

图片

二、大小对比变化

图片

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大小的对比只是讲字的大小,(见下图),忽略了行距和列距的距离,忽略了上下字之间的空间,很多高手在创作书法作品时,以整篇的大小空间来计算,最上面的两行的字略微大一些,随后,中上段字略微小一些,最底下的一些字要写的大一些,不以单纯的字径为标准,从字径升级到行列,从行列升级到全篇。

图片

单字大小→行列空间留白大小→整张作品上下大小分布

图片
图片

三、疏密对比变化

疏密是空间关系最常见的一种,古人提出了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我们还是沿用那种递进关系来看待这个问题:

单字内部空间的疏密

字组空间的疏密处理

全篇空间疏密关系处理

通过运用疏密技巧,更容易凸出主题,放大局部的特点,是制造“字眼”的最好方法之一,采用的原理就是衬托。

下面几张图片,让观者一下子就知道作者想表现的核心位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动静对比变化

唐代书法家虞世南在《笔髓论》中说:“字虽有质,迹本无为,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达性通变,其常不主。

看下图,书法创作的动静分区,从单字的动静关系,上升到全篇的动静处理。

图片

静态字体的楷书、隶书、篆书。动态字体的行书草书,动静对比的技巧是虚实原理的细分。快的尖的流动的给人动的感觉,慢的、圆的、孤立的给人静的意态。合理利用动静的技巧,从单字到行列就会产生气息的变化,韵律和节奏都是通过动静来调节的,如音乐的节拍快慢一样。

下图:王羲之相邻的两个字,使用动静来处理

图片

图片

五,虚实对比变化

虚实是处理画面构成的两种手法,它们具有加强空间和平面感的作用。“实”可以指在创作中突出的实实在在的主体,“虚”往往指处于次要的、远的、淡的、衬托的物象。古人有“知白守黑”、“以虚衬实”的说法。“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它往往是作品中的关键地方。

图片
图片
图片

六、纸张搭配对比

七、大小印章用法

八、字眼的运用技巧

九、几种字体融合处理变化

十、营造创作主题

由于内容较多,下次继续分享,错误的地方,请批评指正。我是四海易术,每天分享一点关于书法的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