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阎玄泰先生讲《道德经》节选--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bcd123 2024-05-22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致虚极

“致”动词,达到。“虚”空。“极”极处。达到虚的极处,虚中才能含实,不致虚就是死的,好比一个空间不是虚的,里面乱七八糟,就没办法动。因为虚才能有一气的流行变换。从丹道命功来说,只有虚心才能实腹,虚心是前提,心火不下肾水不升,所以虚是关键。

人只有心虚了,才能包含一切,脑子乱七八糟,心里装的东西过多,就不能够察觉周边的事物。圣人之所以能够先知先觉,能够比常人敏感,与天地合其徳,与鬼神同其凶。就是因为能够静,脑子东西太多对外界的感知自然就会弱不敏感。有时候不需要刻意的去学习,只有真正的虚心了,不是“心虚”有私心妄念才会“心虚”是主动的虚心。

守静笃

“笃”实的意思,笃实,实实在在的。是静到一定的程度,虚静到一定的阶段。儒家的修养,道家的丹道,佛家的禅定核心都是一个静字,静是一切动的根本,只有把万缘放下,缘是外在条件。把外界对我们的干扰全部放下,心空了才能装道,载物,容人容物才可以载道。如果心里满满当当,怎么能够悟道呢?

用功用到极处,虚极静笃的时候就会发现万物并作,是在心真正的空掉了静到极处的时候。过去禅堂外写有两句话“十方同聚会各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得看谁心真的空了。儒家孟子说“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矣”就是把心放下。我们的心每天是悬着的,提心吊胆,心和胆都是悬着的身体怎么能好?怎么能够与道和真。

图片

万物并作

我们只有把心虚了,虚极静笃,就会发现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万物并作”天地间所有的一切,山河大地草木丛林各种动物生物,各自相安自得。就是和自然的平和,所有的东西都在那放着,就那么一个状态,本来如是。佛家叫法尔如是,道家叫自然——天地万物与我是一体的,我就是天地,天地也是我,我与万物是一体无二的。前提是虚极静笃。

吾以观其复

虽然所有的东西一直都在生化繁衍,同时有生的时候就会有灭,什么东西都是如此。万物并作,自然就会有不断的生灭,看似在变化最终是没有变的。

古人说物不迁论,庄子说“物化”——就是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其实从生到死再到生是一个过程,所以我们要找到它的根本——观复。

易经当中有一卦,复卦(坤,震)就是我们丹道中经常提到的一阳来复,只有虚极静笃了,静极就要生动。人有先天的一点至阳,但真正的一阳来复是天地间的外阳回来,就是他家。他家的外阳回来的前提是我空了,才能感召外阳回来。外阳和先天的至阳相合就是一阳来复。

但是空不掉,空阴——阴尽阳升,阴(从身体上说就是阴质,阴气,身体上的气脉,有形有相的都是阴)从性功来说就是私心,妄念。公就是阳,私就是阴。天理为阳,人欲为阴;人欲为私,天理为公。人心就是私心,天道就是公道。“阴尽阳升”朱子说“存天理,灭人欲”不是刻意的禁欲,而是祛除后天的习气,私心,对自己的执着。

图片

打坐一阳来复静极生动是有前提的,脑子里有一堆东西坐着就要想,由不得自己。只有平时日常生活中处处检点身心,从身体来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处处检点,心能够处处合于当下,处处能够反观内照才能够阴尽阳升,才不会有乱七八糟的念头。

梦里的乱七八糟,无非与白天的妄想有关。

一点点的积累才有最后这一下的一阳来复,是先天一点微阳,感召外来至阳之气回来。集义生气,义就是做好本分,做自己该做的,不起二念的去做,刻刻都是生阳的时候。丹经里说的黍米珠,一点点的往回攒,才有最后爆开的那一下,一阳来复,玄关窍开。一阳来复,在丹道里来说有了这一步叫丹道,之前的叫练气功锻炼身体。

复卦就是静极生动的那一瞬间,阴尽阳升的一瞬间,阴要消只有时时刻刻的检点自己。阴尽阳升,静极生动是必然的道理,在一年当中冬至,一天当中子时,以年处月,以月处时,以时处刻一年当中阴阳的循环,天清地浊,天为阳地为阴,阳从地下升。古时候的音律,律吕调阳,声音就是从地底下发出来的,地气一动的声音。阳气就是从地下生的,冷到极处的时候就是转暖的时候,阳气从地下不断的上升,上升到夏至的时候,阴气就从上面往下降。在人身体中,子为下,午为百汇,后升前降,所以子为冬至。年为冬至,时为子时,一时一刻的时候就是静极生动的时候,每个念头的起处就是一阳来复。起了念头就不是一阳来复了,念头的起处才是复卦。在命功来说有一阳来复的证验,但是要静到极处,要静就是具体的方法(通过功法调整身体,打坐神气相抱)———刚开始心是心,息是息,1.心依息,心找呼吸。2.息依心,呼吸去配合意念。3,心息相依 4,打成一片,没有心也没有息了,心就是息,息就是心,身心空掉就是一阳来复来了。并不是有其他奇妙的方法。当然里面还有火候的把握,呼吸深浅的配合,抱在丹田气穴。

图片

从原理来说很简单就是一阴一阳,刚开始阴是阴,阳是阳。最后阴多阳少,阴控制阳,最后阴阳完全纽结一处,阴就是阳,阳就是阴的时候才有一阳来复。两个变成一个,就空了。静到极处的时候自然要动,是必然的。就和冬至一样冷到极处就会变暖,是天地循环的道理。冷到极处是阴气降到极处了,阳气必然就要上升。周天运行,子丑寅卯辰巳,到了巳时就到了玉枕穴,进阳火到了六位的时候阳爻合与六数就变成了乾卦了,然后往下退,到前面又是六个数,正好是12个地支。12地支后六个为阳,前六个为阴,为什么叫周天是取这个比喻。这是周天的原理,前提就是虚极静笃,一阳来复,一阳升的时候为子。生在阴跷脉的气机,在下。为什么会生?因为天地之间的阳气回来了,因为一身四大皆属阴,唯有先天一点至阳。

作为常人在桩功和动功当中得气是最快的,身心协调是最好的时候。神气先天本来就在一起,后天分开了。在山根和在中丹田是一样的,气机回来的时候山根就会有白光。阳光三现就是因为山头和海底是相连的,天根和月窟是相连的,“天根月窟常来往,三十六宫总是春”本来就是常来往的,不练的时候不来往,练的时候就来往。

一身四大皆属阴,阴气化去了后,这一点真阳就会引先天真阳回来。天地之间的至阳之气才能回转回来。

图片

虚极静笃到了万物并作的时候,在静当中发现万物和我是一体的,平等的同时是生生不息的。到一定程度,生生不息就会自然有动机。这个动机就是太极拳谱里说的“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就是那个机关,那一窍(就是那个本来面目),只有静极了会生动,但是将动未动那一下就是一阳来复,就是玄关窍开的时候,玄关窍就是一阳来复那一瞬间。就是动静转换之机,平时的动静体会不到。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由静到动将动未动,天地开辟将开未开的时候(经常去想这个时候)。这就是玄关窍开的时候,那个时候会出现身心突然没有了,就是几秒钟呼吸骤停,紧跟着呼吸马上又来了。抓住了那个时候就是玄关窍开的时候,一下什么都明白了。抓不住就过去了,但是生理上会起反应。所以有时候说命功,有了一阳来复以后,采药,封炉炼药,得药,去火开关,河车运转有时候和玄关窍开没关系。本身这一瞬间就是,但是有人抓不住,从命功来说有成就,但是不牢靠。怎么抓?当下认识它就是了,很多人在身心空掉的时候恰恰会想一个问题,我去哪了,动了第二个念头,一有这个念头就过去了。和当下那一下合住了就是了,不存在怎么抓的问题,就这样做。

复卦时时刻刻都有,念头的起处抓住了都是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生阳。一阳来复,只有观复才有这一阳。怎么观?反观内照,怎么反观内照?不是另起一个观照,做事情的时候把心放在事情上本身就是观照。打坐的时候心与呼吸相合也本身就是观照,练功的时候心与动作相合本身就是观照。而不是有的人练功的时候想着怎么观照,想意念呼吸,站桩只想着站桩心就在站桩上。守呼吸就放在守呼吸上,数息就放在数息上,放在数数上。走路就放在走路上,吃饭就放在吃饭上,这是很关键的。比如说在说话,想着意守丹田就错了。学丹道就是每一步把心放在方法上,就是这么简单。都是在观复,初始的东西就是复,最根本的东西,找到他。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