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正负面清单

 龙游天下638 2024-05-22 发布于江西
正负面清单


党员干部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与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背道而驰,败坏党风,带坏社风民风,严重损害党的形象。本专题聚焦纠治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问题,系统解释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的特点、与行贿受贿的界限、违纪违法条款等,供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对照。

正面清单

  (一)礼品登记制度

  1.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中,不得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馈赠,因各种原因未能拒收的礼品,必须登记上交。

  2.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不含亲友之间的交往)中收受的其他礼品,除价值不大的以外,均须登记。

  3.按规定须登记的礼品,自收受礼品之日起(在外地接受礼品的,自回本单位之日起)一个月内由本人如实填写礼品登记表,并将登记表交所在机关指定的受理登记的部门。受理登记的部门可将礼品的登记情况在本机关内公布。

  4.登记的礼品按规定应上交的,与礼品登记表一并上交所在机关指定的受理登记的部门。

  (二)对外公务活动中赠送和接受的礼品

  5.对来访的外宾,不主动赠送礼物。外宾向我方赠送礼物的,可以适当回赠礼物。

  6.必须贯彻节约、从简的原则。礼物应当以具有民族特色的纪念品、传统手工艺品和实用物品为主。

  7.对外赠送礼物或者回赠礼物,必须经国务院所属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或者由其授权的机关批准。

  8.在对外公务活动中接受的礼物价值折合人民币200元以上的,自接受之日起(在国外接受礼物的,自回国之日起)一个月内填写礼品申报单并将应上缴的礼物上缴礼品管理部门或者受礼人所在单位;不满200元,归受礼人本人或者受礼人所在单位。

  9.对方赠送礼金、有价证券时,应当予以谢绝;确实难以谢绝的,所收礼金、有价证券必须一律上缴国库。不得私相授受礼品,或以明示、暗示的方式索取礼品。


负面清单

1.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为他人谋利,本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收受对方财物。
  2.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消费卡和有价证券、股权、其他金融产品等财物。
  3.收受或向从事公务的人员及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赠送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财物。
  4.用公款购买赠送或者发放礼品、消费卡(券)等。
  5.借用管理和服务对象的钱款、住房、车辆等,或通过民间借贷等金融活动获取大额回报,影响公正执行公务。
  6.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

2023年,全国共查处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问题25984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29837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23906人,查处问题数占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的42.1%,居第一位。执纪实践中,此类问题易发多发,且具有隐蔽性等特点,需引起重点关注。

*本文摘自中国方正出版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负面清单》


阅读链接

图片

 本书聚焦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违规吃喝、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违规配备和使用公车、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等十二个专题,结合最新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从表现形式、原因分析、答疑解惑、情形案例等角度,对每个专题的正负面清单进行系统阐释和解析,并对专题做出适当评析,可供广大党员干部和纪检监察工作者借鉴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