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事的关键,绝对不是努力

 子玉史院 2024-05-22 发布于陕西
 / 子

决定一个人在某个领域里能够走多远的并不是能力,也不是努力,而是他对所做事情的热爱程度。兴趣和热爱才是驱动一个人保持长期主义、不断挑战困难、穿越周期的最大动力。

人们常说,所有成功的背后都是反人性的,要忍受孤独,要经受别人的指指点点,要接受前进道路上常态化的挫折,总之,那绝对不是一条能够给人舒服感受的路。

世间的事往往就是这样,回报和付出是呈正比的,要想在转瞬的人生中取得一些成绩,就要做对的事,难的事,需要付出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获得回报的事。

以韩信为例,当他选择了研究兵法这条路之后,首先需要忍受的就是饥饿。由于他将所有的精力都聚焦到了钻研兵书上,所以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谋生,更重要的是,他还没有那个能力,只能靠做别人的小弟混饭吃。

在混饭吃的过程中,他又会面对别人的指指点点:“这个人连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净干一些不靠谱的事,废物。”

“奇葩”的标签和早期的韩信是紧紧黏贴在一起的。

在淮阴人的认知中,兵法、战场、拜相封侯,这些宏大的场面是离他们非常遥远的事情,人们对自己不理解的事情总是天然持有一种轻视的态度。

如果韩信是一个内心脆弱的人,肯定会在这种极其紧张的氛围中怀疑自我,进而放弃这条路。许多人为什么不能成事,就是他在前进的过程中总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不相信,走一走,歇一歇,同时也总怕别人不理解自己,陷入各种解释中。

心理学上有一种聚光灯效应,就是一个人总认为别人在关注自己,从而导致动作变形,影响发挥。归根结底,还是把自己太当回事了,对自我有执念,不能达到忘我的境界。

但韩信的做法却是,将一切不利于自己的人和事全部屏蔽,完全沉浸于学习中,即使饿得只能到河边去钓鱼,蹭漂母的饭吃,也对自己选定的路深信不疑。

这就是一个人成事的最关键要素:要足够相信,相信相信的力量。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正向反馈,一个人很容易放弃,就像你做生意一样,如果总是不赚钱,只出不进,你光是凭借相信还是走不了多远的,因为心力也是有上限的。

要想真正将一条路走到底,最重要的条件是,你得对所做的事情足够热爱。许多时候,人们是迫于生存压力,为了追求富贵才做一件事情的,当努力得不到回报的时候,他就很容易放弃。

但是,如果他对所做的事情足够热爱的话,那么一切问题就能都解决,因为,兴趣和热情会持续补充心力,驱动他前进,即使暂时看不到光明也没有关系。而且,悟透一个知识点可能还会让他兴奋好几天。

看看那些成功的人,许多人都是因为足够热爱才在所在领域中取得了成功。

韩信也是如此,饥饿和人们的非议从来就没有浇灭他对兵法的热情。胯下之辱就是最好的说明。

韩信在有剑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选择从屠户的裤裆底下钻了过去,其实就是不想过多和他纠缠,浪费时间。可以肯定,韩信的新闻一定会成为“热点”在淮阴一带久久流传,但韩信肯定转身就将这件事情给忘记了,因为,他要是为这事纠结一秒钟,他后来都不会在军事领域有那么大的成就。

热爱,让韩信可以毫无压力地接受屈辱。同时,这也体现了一个人的格局。

可见,对于时间的分配才是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最关键因素,高手惦记的永远是心中的理想,而普通人却总是沉迷于各种八卦

专注是成事的必要条件

图源/剧照

在读《淮阴侯列传》的时候,笔者总有一种感受,就是韩信这个人无论遇到多么复杂的局面都会足够冷静,从不会受情绪的左右而影响自己对局势的判断,这是他在淮阴的时候已经养成的习惯,他在钻过屠户的裤裆时有多淡定,那么他在指挥大军作战时就有多安静。

一个人只要足够安静,能量就会全部聚焦于大脑,助力当事人作出最优的决策。但前提却是,一定要通过大量的练习练成心外无物的功夫。

总结起来就是:寡言、心静、笃行。

同样,霍去病能够取得封狼居胥的成绩,也是因为对战争这件事足够热爱。如果他对战争没有兴趣,是根本不可能说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话的。

名将也需要热爱持续赋能。

行文至此,笔者想起了王阳明的一则故事——王阳明和弟子去爬山,弟子们刚开始时动力很足,很快就将师父甩在了后面,但不一会他们就气喘吁吁走不动了。但反观王阳明,他却是一点累的迹象都没有,很轻松地就登上了山顶。

对于弟子们的疑问,王阳明也只是笑了笑,说了一句:“山高万仞,只登一步。”

就是说,弟子们心里想的是山顶,是为了完成任务,所以才会在短时间内将自己搞到很累的状态。而王阳明呢,他根本就没有山顶这个概念,而是极其享受他脚下所走的每一步,因此才会轻松地登上山顶。

一个人如果用享受的状态去做一件事情,完全专注于当下,那么做事就一定会事半功倍

以前跑步的时候,笔者也总是会关注所跑的里程,心里总是在念叨,“怎么五公里还是不到”,结果是,每次跑步都将自己搞得很累。在读了王阳明的这个故事之后,笔者每次跑步都不再戴耳机,而是打开跑步软件,然后将手机调为静音,不去关注里程进度,也不听音乐,而是完全沉浸于跑步这件事,顺便欣赏河边的美景。

结果是,每次都能很轻松地跑完五公里,全程很轻松。

有了跑步这个经验,笔者就将其复制到写文章这件事上,每次写文章,都将其看作是一次探索新知的过程,以享受的心态去写。当然,效果也是出奇的好,每次都是行云流水很快就写出了让自己比较满意的文章。

完了笔者又在想,这个经验是不是可以复制到所有事情上,于是就在碰到困难的事情时也是以享受的心态去做,结果效果也是出奇的好。

终于相信,驱动一个人前进的最大力量就是两个字:热爱。热爱不仅能够产生持续的动力,而且能够使人心无杂念,保持心外无物的状态。

同时,一个人的思想足够干净,智慧也就随之而生。

苏东坡生前就参透了做事的秘密。在去世之前,朋友在一旁反复叮嘱他,“你可要使劲念叨去西方极乐世界呀”,但苏东坡却只是说了四个字:“着力即差。”

事情你一用力,有时候反而会变了形

苏东坡也是一个得道的人

图源/剧照

这就是老子为什么不强调“努力”这个概念的核心原因,因为努力需要足够的能量支撑,当能量耗尽之后,事情也就达到了其上限,不会再有新的突破,甚至还会被人为毁灭。

而享受的心态就不一样了,不仅会产生源源不断的能量,而且当事人根本就不会关注结果,也会将一切噪音给屏蔽,这样反而会得到最满意的结果。

曾经听到有人聊起过科比的事,说科比在受重伤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在赛场上驰骋,这得需要多大的忍耐力呀。其实大家都不懂科比,科比在那个过程中其实是在享受,享受这一挑战人生的过程。

这远远要比单纯的意志力更能赋予一个人足够的能量。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事,都可以以一种享受的心态去做,这样就不至于让自己心里有巨大的压力,能够专注于当下,也往往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就是当皇帝这件事,心态不一样,结果也会不一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人之所以能够成为雄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政治这件事是足够热爱,所以就能全身心投入其中,将自己的一生献给政治。

但李煜这种选手却完全是将皇帝的重担看作是一种压力,毫无挑战的兴趣,再加上处于乱世,所以就果断躺平,将命运完全交给老天。

历史上像李煜这样的角色其实多了去了,他们想享受皇权带来的快感,但是却极力避免这个职位所要承担的责任,因此就造成了政务荒废的恶果,明武宗朱厚照就是典型。

可见,不管是什么事,只要产生讨厌情绪,动作就会变形,结果就会不受控

所以,要想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成就,首先就得热爱,以享受的姿态去做事情,这比单纯的努力更容易拿到结果。

而且,这样还更容易达到心神合一的状态,当一个人忘记自己达到无我状态时也更容易产生心流,能够保证有高质量的输出。

什么事情都是分段位的,做事情的态度也是如此。一个人如果能够达到无我、无为的状态,那么他干什么事都会所向披靡。

一点个人感受,和大家聊一下,朋友们可以在评论区打出自己的观点。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和“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元朝之亡,大体如此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