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宗公案系列之(51)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宋代吉州

 思明居士 2024-05-22 发布于河北
禅宗公案系列之(51)


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


宋代吉州青原惟信禅师登上法堂说道:

“各位,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拜入大善知识之门,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停歇之处,又同此前一样,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各位,这三种见解,是同是别?有人分辨得出,即可入老僧之门。”


致一之言:

此青原禅师,可不是唐朝青原行思禅师,而是临济宗黄龙派禅师。

虽然他的名气不大,但《五灯会元》中记载的“见山是山”公案,却在后世学人之中广为流传。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山山水水,既指一切有形之物,也指功名权势、恩爱情仇等无形之物。俗世大众,迷而不悟,只看山山水水,而不知寻找山山水水背后隐藏的真相。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因为有个“入处”,这个入处,即是见性。此时,已经悟得自性,不再被外物所牵绊,不再被私欲所遮蔽,即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如果停留“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阶段,那么就会只知枯守空禅,处于虚无之境。

“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表示已经悟入自性,不再为外物所迷,当然不同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境界。同时,自性如如不动,“体用一源”,自然而为,应事接物。自性自有停歇之处,也不同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境界又增高一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