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襟/缝翼原理及操作

 挚昊555 2024-05-22 发布于北京
图片

——东航安徽分公司 何孝兵


航空器起降的过程中,飞行员通过操纵襟缝翼以增加飞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操纵襟缝翼手柄的过程中,往往会这样一个有趣现象——襟翼,作为增升装置,在进近时放出形态,飞机会有明显的姿态增加趋势但是起飞时收回形态,为什么飞机姿态也会增加呢?

下面结合一个案例来分析其中原理。

某航班运行,在飞机起飞抬轮离地后,PM发口令“正上升”,PF下口令“收轮”。PM此时并未按照程序要求去执行收轮动作,而是错误地将襟翼手柄从二档移至一档。PF未能及时制止,发现后控制飞机状态,SRS和速度无明显变化,本场净空条件较好,保持灵活推力继续起飞。150英尺左右,再次发口令“收轮”,PM完成收轮动作,后续飞行正常。

Question1:此时能否满足性能要求?

Question2:在误收掉襟翼后飞机的爬升梯度能满足要求吗?

图片

01
理论分析

图片

图一 缝翼和襟翼对升力系数对应图

结合上图,不同襟翼构型在相同迎角下,襟翼放出越多升力系数越大,但同时临界迎角也在减小,缝翼的放出在小迎角情况下,升力系数变化并不明显;但是随着缝翼的放出,飞机的临界迎角不断增大且大迎角下升力系数不断增加。飞机处于正常飞行状态下,迎角相对偏小,缝翼的放出对飞机的升力系数影响不大,不会出现姿态增加现象;但是在失速改出程序中,飞行员在选择形态一后,随着缝翼的放出,临界迎角增加,在大迎角的状态下,飞机升力系数得到提升,因此会产生姿态增加趋势。

襟翼放出会增加飞机升力系数,但是为什么图中显示飞机的临界迎角会减小?正常飞机的临界迎角大多数在15度左右,迎角是相对气流与机翼弦线之间的夹角,而机翼弦线是翼型的前缘点和后缘点之间的连线。随着襟翼偏转,飞机的弦线就会发生变化,即有效弦线,飞机在相同姿态的情况下,随着翼弦的变化,飞机实际的迎角就会增大。总的来说,飞机的临界迎角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相对于光洁形态的基准弦线,襟翼放出而产生的有效弦线本身就会增加迎角。

图片

02
案例解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二

ANSWER 1

发动机推力可以参考起飞性能表,形态二起飞的灵活温度与形态一起飞的灵活温度相差不大,且V2设定为单发情况下飞机性能满足的条件,在双发正常的情况下,飞机性能满足。

V2是当单发时飞机最迟离地35ft时达到起飞安全速度,并且在起飞第二阶段期间维持该速度,案例中飞机处于SRS状态,飞机速度维持(形态一)V2+10kt,参考起飞性能表,一般来说形态一的V2大于形态二V2,但不会超过10kt。相同气象条件,飞机起飞重量相差14吨,形态一下V2比形态二下V2速度大8kt,抛开极端条件,飞机依然是满足性能要求的,但是飞机的Vls速度,可能会超过当前管理速度。形态二飞机最小V2=1.13倍形态二下VS,相当于当前Vls,但当襟翼收至形态一后,Vls变为1.23倍形态一下VS,如果飞机起飞V2速度没有留够足够裕度,错收襟缝翼后飞机的Vls是存在超过当前速度的可能。

ANSWER 2

在飞机离地后,PF操纵飞机跟随SRS指引,飞机建立正上升轨迹,此时飞机形态二变为形态一,飞机的轨迹姿态不变的情况下,飞机的迎角减小(襟翼的收回有效弦线将会发生变化),机翼面积减小,飞机的升力会在瞬间减小,相比于之前的运动轨迹,飞机会有一种陡然下沉的感觉。但是随着襟翼的收回,飞机的阻力也随着减少,飞机的升阻比增大。随着状态的稳定,飞机姿态会增加,上升率会增加,飞机的爬升梯度实际上是增加的。

综上所述,形态改变后的推力,满足形态一的起飞推力,且可以设置推力手柄TOGA增加推力,满足速度性能要求;在形态收回后,飞机升阻比增大,相应的气动性能得到提升,飞机爬升梯度增加,满足起飞第二阶段越障要求。但错误地收回襟缝翼手柄,会衍生其他风险:

1.低于Vls速度飞行风险,机组在错误设置了襟翼手柄后,低高度飞机的陡然下沉,可能会导致飞行员应激增大侧杆向后的输入量。在飞机Vls增大的过程中,粗猛向后带杆可能会导致飞机速度过小,进一步增加了速度低于Vls的风险;

2.降低了起飞过程中对复杂天气的应对能力。例如,当遭遇风切变时,过小的速度会加大飞机进入非预期航空器状态的可能;

3.飞行员剩余精力减小,非预期的操作会分散机组注意力,增加工作负荷,减少剩余精力,打乱正常飞行节奏,增加了“错、忘、漏”的风险。在错误的执行程序后,控制好飞机状态,正常执行程序。此时,机组可以通过设置推力手柄TOGA,在满足越障要求后,提前开始增速;又或者是将襟翼手柄放回至形态二位置,来补救先前差错。

图片

03
襟缝翼的实际应用

(一)起降构型

起飞构型一般来说,CONF1+F在长跑道上性能更好(爬升梯度更好),而CONF3在短跑道(较短起飞距离)上性能更好。有时候会受到其他参数的影响,如障碍物等。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爬升和跑道性能之间进行折中,使CONF2成为起飞最佳构型。而起飞条件环境也可能影响起飞构型的选择,因此推荐以下起飞构型。

图片

着陆构型一般分为两种,形态三和形态全。正常情况下着陆构型为形态全,在全形态下飞机进近姿态小,五边进近过程中下降率小,飞机稳定性强,更利于着陆入口条件的创造 ;形态三下着陆飞机升阻比大,机动性能好,在遇到复杂天气,严重颠簸等情况时,可以增加飞机操纵裕度,在复飞过程中也可以获得更大的爬升梯度。在跑道足够长,着陆性能允许的情况下,使用形态三着陆可以增加经济性和减少进近时间。

(二)非正常情况

1.缝翼卡阻

在飞机遇到一些故障,例如绿加蓝双液压失效,飞机的缝翼无法伸展或部分伸展卡阻。相比于正常情况,缝翼的卡阻会导致飞机失速速度增大,临界迎角减小,失速风险明显增加!以绿加蓝双液压失效为例,飞机的缝翼无法放出,在进近减速过程中容易触发失速警告,机组可以通过以下两点减小触发失速的风险:

(1)在下降过程中释放襟翼。飞机平飞时,机组仅能通过控制油门控制速度,在遇到颠簸环境时,空速控制较为困难,在建立下滑过程中,飞行员可以通过油门和控制飞机俯仰姿态的变化(控制下降率),控制速度,以增加了操纵裕度;

(2)利用襟缝翼收放逻辑。在正常选择襟翼一后,选择速度205kt,速度稳定后选择襟翼手柄至二位后再迅速收回,控制飞机在放出襟翼二前,收回襟翼手柄至一位,可成功放出襟翼一,此时襟翼的放出增大了飞机升力系数,减小失速速度,降低失速风险。当然,这样的操作手册中未有说明,仍有待商榷。

2.襟翼卡阻

襟翼的卡阻,使飞机进近过程中需要增大姿态和进近速度,去弥补升力的损失,在绿加黄双液压失效后,飞机无法放出襟翼,五边进近大姿态、大速度,增加了飞机擦机尾和着陆重的风险,也增大了飞机落地时滑跑距离。此时建议扎实接地,不必追求过轻的落地,控制接地下降率不大于360ft/min,这样做可以在着陆重和擦机尾两个风险间取得平衡,同时可以减小着陆滑跑距离。

3.积冰条件

在积冰条件下,飞机进近过程中设置好形态全后,如果不是严重积冰,此时最好关掉机翼防冰。在积冰条件下,机翼防冰只能去除机翼前缘积冰,而积冰融后会通过机翼流动到机翼后缘和襟翼上,而机翼后部的积冰无法去除,长时间的堆积会严重破坏气动性能,增加阻力,减少升力。

4.大重量收形态

在A320系列机型中,如A320NEO、A321。在起飞重量过大时,S速度会过于接近甚至超过VFE(215kt)。在这种情况下,为避免超速,可以利用襟翼在速度大于等于210kt时自动收上的原理,预防飞机增速过快而导致的结构超限。首先,控制速度205kt,判断当前颠簸和风速变化情况,在平稳条件下直接选择速度210kt至212kt(留一定裕度预防超速),观察襟翼是否自动收回。在颠簸或风速变化大时,飞机空速无法稳定保持,选择速度接近210kt,利用空速不稳定反复变化而导致短暂超过210kt,触发襟翼收回逻辑,其核心要点是利用速度变化趋势,速度变化大则应减小速度,防止因选择速度与限制速度距离过小而导致的超速。在襟翼稳步收回后,保持选择速度(此时飞机缝翼未收回,不存在速度小于VLS的可能),如果天气颠簸持续,空速变化依然不稳定,可等待天气平稳后选择速度225kt,操纵襟翼手柄至0位,待缝翼稳步收回再速度管理。颠簸情况下,选择速度大于等于S速度,操纵襟翼手柄至0位,稳步增速并保持速度大于VLS且小于限制速度230kt,直至缝翼正常收回后再速度管理。在收缝翼过程中建议让飞机处于爬升状态,且机组人工操纵飞机。当飞机处于爬升状态,飞机推力固定,机组可利用飞机姿态变化控制飞机俯仰,控制速度。相比于SPEED模式下,单依靠推力控制速度,利用姿态控制更为灵活,而且速度指令至发动机响应存在延后性,控制速度较为被动。利用AP控制飞机速度,由于自动驾驶仪控制飞机存在内部载荷因数限制,人工操纵机动性会更高。

本文作为笔者分析考量,提出了许多自己的想法,欢迎读者朋友们共同讨论,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图片

[1]A320FCTM;

[2]A319FCOM;

[3]飞行原理/齐永强主编.——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本文源自《飞行员》杂志2024年第2期 总第12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