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阿勒泰》为什么这么让人上头?

 Crystal音乐盒 2024-05-22 发布于广东

他叫巴太,是一个哈萨克青年。
长相俊美,骑射了得,唱功一绝。
他常年与马为伴,奔赴在广阔的草原。
城市是他的梦想,而旷野是他的归宿。

有一天,他遇见了心爱的姑娘李文秀。
她来自大城市,是一个喜欢写作的女孩。
哈萨克文化里,人与人之间产生友情
或者爱情,是由于被看见。
所以在哈萨克语中,“我喜欢你”
意思是“我清楚地看见你”。

后来,他在白桦林和心上人告白:
“我喜欢你,你喜欢我吗?”
“如果我不能跟你过你喜欢的生活,你还会喜欢我吗?”
“如果我去不了北京的话,你还会和我在一起吗?”

少年的烦恼,飘散在风里。
他也终于听到了心上人的回答。
“巴太,我喜欢这儿,不仅是因为你。
也是为我自己,所以为什么不留下来试试呢?”
一个羞涩的吻,落在了脸颊。

告白时的少年巴太,
像极了被雨淋湿的狗狗。
和平时鲜衣怒马的驯马少年,
有着极大的反差。

很多人猜测巴太的原型是谁。
有人说,他可能是麦西拉。
因为他像个国王一样,高大,漂亮。
有一颗柔和清净的心,还有一双艺术的手。

但导演否定了麦西拉是原型的说法。
巴太是新时代背景下的游牧民族。
是为了消融与旧时代的游牧民族之间,
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从而衍生的角色。
爱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巴太扮演者于适,也从角色本身,
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对自由的理解。
他说:曾经的巴太,觉得去大城市生活,
是他追求自由的一部分,但他去了之后并不觉得自由。

真正的自由,来源于内心,而不在去处。
懂得调节自己,学会自洽,在不同的环境都会生活得很好。
只要你的心是光明的,是不堵着的,那就是自由。
无论你身处什么环境,做什么事情,都是自由的。

为什么阿勒泰的人这么质朴快乐呢?
他们的眼神像一汪泉水,特别清澈真挚。
于适说:“因为他们没有像我们那么多的欲望。
他们的烦恼,都是能靠自己双手去解决的烦恼。
比如说今天的牛羊没吃饱饭。”

但对于在城市生活的人来说,
烦恼更多是来源于对比和欲望。
科技的发展越快,接收的信息越多。
见到的东西多了,却没办法得到,焦虑也就产生了。

生活不是童话,再美的地方也会有烦恼的时候。
当李文秀帮妈妈要到了帐,想获得她的肯定时,说:
“虽然我笨手笨脚,但我还是个有用的人对不对?”
妈妈却用草原上的树和草给她做比喻。
人生重在体验,心灵的自在更重要。

面对死亡,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缅怀生命。
巴太说:“如果马儿死了,我们会怀念它。
就把它的头切下来,挂在每天都能经过的地方。”
这一段到后来成了伏笔,也成为关系转变的关键点。
为了救文秀,巴太用最好的箭术,射死了最心爱的马。

故事的最后,李文秀留了长发。
消失三年后归来的巴太,却剪了短发。
四目交接的瞬间,故事戛然而止。
对于结局的解读,大家众说纷纭。
你觉得他们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假装是Happy Ending~
(文末求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