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距今8000年的科技之光:跨湖桥遗址居民的陶轮车的发明和慢轮制陶技术的发明

 澴川黄饮冰 2024-05-22 发布于湖北

跨湖桥遗址,距今8000年~7000年。位于浙江杭州市萧山城厢街道湘湖村。因古湘湖的上湘湖和下湘湖之间有一座跨湖桥而得名。

跨湖桥遗址出土物有稻谷米及各种陶器,有距今8000年的独木舟,还出土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漆弓、中国最早的药罐,有中国最早的慢轮制陶技术、中国最早的水平踞织机、中国最早的甄。其稻是栽培稻,其陶是较早的彩陶。还出土了在江南地区最早的席状编织物和家猪,出土了茶籽。这些出土文物,都泛透着距今8000年的人类的科技之光。

一、跨湖桥慢轮制陶技术存在的证据

1、跨湖桥出土的陶器上的弦纹,证明了轮制技术的存在

原始的陶容器制作技术,有捏塑法、泥条盘筑法和泥片贴塑法。玉蟾岩遗址的陶器,就是泥片贴塑法制作。新石器时期时期的陶器制作,以泥条盘筑法为主,经捏塑、拍打、切削成形,陶器上就有明显的手指和制作辅助工具的痕迹。器形往往不规整,且粗糙。

跨湖桥遗址出土的陶器,许多器壁上都出现环状的平行而规整的弦纹。这种弦纹,就是慢轮修正技术存在的明确证据。

跨湖桥遗址环状弦纹罐
弦纹不是螺丝纹。弦纹是一圈接一圈平行的。螺丝纹是盘旋向上的。
螺丝
2、跨湖桥遗址出土了一件木制陶轮底座,证明了轮制技术的载体轮车的存在
木质陶轮底座,台面中心位置有一个凸起的小圆柱,有明显摩擦痕迹,是陶轮转盘用的轴。
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木质陶轮底座
跨湖桥遗址出土了一件木质陶轮底座,这证明慢轮技术的载体制陶轮车的存在。不发明轮车,轮制技术就是子虚乌有。
制陶手动简易轮车示意图

用轮车制作陶器,当然离不开轮车的发明。轮车的主要构件,有木质圆轮,轮下立轴,立轴下端埋入土中固定。轮盘下中心位置设有枢纽,便于圆轮转动。
慢轮制陶实际是慢轮修整陶器。将未干的陶容器胚放置在轮盘上,一只手转动轮盘,另一只手用器具修整陶胚,这样就会在器表留下环状的弦纹。

二、关于“轮制陶器大体开始于大汶口文化”的结论应该及时修正

轮制陶器制作法是制陶历史上的一次科技飞跃。轮制陶器是机制陶器的发轫,也是机器制作的开端。制作机械,是人类进步历史上的一大步。

跨湖桥人有了机械制造的思想,就不仅制造轮车,也要制造舟,也要制造织布机,制作更为强硬的漆弓。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纺轮均为陶片打制而成,边缘或略作打磨,形状呈圆形或不规则圆形,中间对钻一孔。线轮呈圆扣状,边缘有槽,出土时槽间发现有缠绕的线圈,应该与纺织有关。

跨湖桥人发明的慢轮制陶技术,是制陶史上的技术革命,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慢轮制陶技术。

《中国陶瓷史》说“轮制陶器大体开始于大汶口文化晚期”,这个论述应该及时修正。因为考古发现已经证明,慢轮制陶技术在距今8000年的跨湖桥遗址已经出现并实践于应用了。

三、再说跨湖桥遗址的文明来源

根据考古材料可知,跨湖桥遗址早于河姆渡遗址1000年,其文明特征与其后的河姆渡、马家浜、良渚不同。

在《新仙女木事件到距今8000年中国上古诸文化族群的再考察(东南篇)》一文中,我谈论过跨湖桥遗址。认为“跨湖桥遗址文化内涵不同于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所以跨湖桥遗址显得很独特。

从总体来说,跨湖桥遗址应该属于上山文化。一是跨湖桥遗址出土的彩陶与山上文化桥头遗址出土的彩陶具有共性,两遗址出土的太阳纹具有一脉相承性;二是镂空圈足器。上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镂空圈足器是跨湖桥遗址出土的镂空圈足器的源头;三是他们都是稻作产食族群。

从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的双耳罐等因素看,跨湖桥遗址遗址与湖湘地区有诸多的联系。我起初看到“上湘湖”“下湘湖”的名称,就以为跨湖桥遗址在湖南。这种地名的联系,也是根源的联系。

考古已经证明,而且还会进一步证明,上古中国各地域并不是孤立隔绝不通人烟的状态,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学习的大邦特色,小邦叙事不符合上古中国的实际情况。

黄饮冰2024052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