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强记忆力:来自于刻意练习

 思明居士 2024-05-22 发布于河北

“一万小时法则”的法则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该法则认为不论在任何领域,只要我们做到了一万个小时的练习,几乎人人都能成为该行业的专家。

但是,很多人仍会有这样的困惑,明明自己很努力做这件事,同样积极地练习,花费的时间也很长了,为什么我们就成为不了那个佼佼者呢?

超强记忆力:来自于刻意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是刻意练习的开端

刻意练习就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充分解释了“一万小时法则”的误区。

那就是如果我们没有遵循刻意练习的法则,即便花费了很长的时间,也只能是无目的性的徒劳练习,永远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杰出。

而且,有的能力根本不需要我们花费一万小时,如果通过系统的刻意学习,也许只需要一个月我们就可以取得很大的进步。

我们不妨来看看书中关于训练史蒂夫记忆力的实验。

史蒂夫第一天来参加记忆力的实验时,表现完全是普通的水平,他通常可以记住7、8个数字,这就跟从街上随便找个人,他的表现可能和史蒂夫一模一样。

但是,接下来,史蒂夫便开始进行刻意练习,首先从一个随机的、有5个数字的数字串开始,如果史蒂夫记住了,实验员会读第6个数字。如果他又记住了,再增加到7个数字。依此类推。

这是一套精心设计的,有科学依据的记忆力训练方法。

从记住8个左右的数字,经过练习慢慢地突破自己,最终达到了不可思议的82个数字。

超强记忆力:来自于刻意练习

在这个试验中,史蒂夫采用的练习方式就是有目的、有方法的刻意练习。

掌握套路,是刻意练习的重要一环

不禁想起咱国家的最强大脑、世界记忆大师王峰,2011年12月10日第20届世界脑力锦标赛上,王峰以5分钟记忆500个数字,1小时记2660个数字,听记300个英文数字的成绩,打破3项世界纪录。

不排除有天赋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后天的正确训练,王峰也是无法达到这个高度的。

通过这两个案例,我们知道了不仅仅是在记忆领域,甚至在任何领域:

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绝非是零散的信息和随意的动作,它们大多具有某种“结构”,这个结构就是套路。

毫不夸张地说,对于脑力工作者来说,水平高低在于掌握套路的多少。

掌握了这些套路,就掌握了某个知识或技能,就形成了大脑的神经元连接,反过来又会强化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那么,如何才能掌握这些套路呢?

答案就是刻意练习。

一提到刻意练习,我们不能不再提“10000小时理论”。按照这个理论,不管哪个技能,普通人只要练足10000小时,都能成为领域内的专家。

这个理论已经被证实是不严谨的。

比如,开了20年车的老司机并不一定比只开了5年车的新司机更擅长开车;

从医20年的老医生的不一定比从医5年的新医生医术更高明。

超强记忆力:来自于刻意练习

研究表明,一旦动作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即使再多练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那怎么办?

还是刻意练习。

所谓刻意练习,就是为了提高能力而被刻意设计出来的练习。

也就是说,刻意练习的重点是“刻意”练习,而不是刻意“练习”,这是我们学习刻意练习的重点所在。

比如写作,写作的套路在哪?

比如创业,创业模式是什么?

希望我们在低头拉车时,一定要好好地抬头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