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聪明人不怕得罪人,只是不会同时树敌太多!

 谋略那些事 2024-05-22 发布于江苏

管理、人性、财富、家学就看《资治通鉴》

内部资料领取方式在文末

回复【职场】了解宝书《职场避坑指南》

《资治通鉴》第七十卷 魏纪二
曹魏·魏文帝曹丕黄初五年(甲辰,公元224年)

【原文】(原文太长可以跳过直接看解析)

吴张温少以俊才有盛名,顾雍以为当今无辈,诸葛亮亦重之。温荐引同郡暨艳为选部尚书。艳好为清议,弹射百僚,核秦三署,率皆贬高就下,降损数等,其守故者,十未能一;其居位贪鄙,志节污卑者,皆以为军吏,置营府以处之;多扬入暗昧之失以显其谪。同郡陆逊、逊弟瑁及侍御史朱据皆谏止之。瑁与艳书曰:“夫圣人嘉善矜愚,忘过记功,以成美化。加今王业始建,将一大统,此乃汉高弃瑕录用之时也。若令善恶异流,贵汝、颍月旦之评,诚 可以厉俗明教,然恐未易行也。宜锭模仲尼之泛爱,近则郭泰之容济,庶有益于大道也。”据谓艳曰:“天下未定,举清厉污,足以沮劝;若一时贬黜,惧有后咎。”艳皆不听。于是怨愤盈路,争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憎爱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素与艳、彪同意,亦坐斥还本郡以给厮吏,卒于家。

【译文】

译文太长,可略过不看。

【解析】

要说三国时期蜀魏吴哪家内部斗争最为激烈,当属孙吴最厉害,而上面材料就是孙吴内部爆发的暨艳案。
话说孙家三代,能确立江东基业的还是孙策的功劳。
孙策在平定江东的过程中,并不是让江东本地士族服气,但人家孙策能打呀,不得已江东本地士族捏着鼻子为孙家服务。
或许是看出了这种本地士族对孙家的排斥,孙策、孙权都用大量非本地士族来平衡局面。
又因为中原地区的战乱,不少南下士族也为孙家带来的新鲜血液。
但伴随中原被曹魏统一,局面稳定下来,孙家的外部人才输入就彻底断了。
在此背景下,江东孙家任用的大量江北或淮泗功臣陆续退出江东权力圈,大量的江东本地士族开始大量渗透并占据孙权组织架构中关键位置。
孙权也想把孙吴政权江东化来获取江东士族的全面支持,对于这种情况也算是默许或接受。
本身江东士族之间彼此联姻关系由极为复杂,伴随孙吴政权江东化的推进,大量权力寻租和利益交换的事情也发生了不少。
我和你家有关系,推荐你家的人进官场,将来你也投桃报李。
我和你家关系不错,以前对我有恩,我也推荐你家的人。
世界上的事就坏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情况之下,必然有大量良莠不齐者进入孙权的组织中。
直到上面材料的发生。
暨艳算是江东吴郡非常有名的人,他被张温推荐,进入孙权政权中担任选部尚书,负责人事方面工作。
正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说暨艳之前必须要先说一下张温。
张温这个人是也是江东本地士族,年少成名,有人这样评价他:
“温虽智非从横,武非虓虎,然其弘雅之素,英秀之德,文章之采,论议之辨,卓跞冠群,炜晔曜世,世人未有及之者也。 ”
意思就是,虽然他智谋不特别厉害,武力也不是很猛,但他人品极好,文章才思顶流,属于世间少有的人物。
但张温也有不足的地方。
诸葛亮这样评价张温:
“其人於清浊太明,善恶太分。”
意思就是,太恩怨分明,眼睛里面容不下一粒沙。
再看暨艳性格刚正不阿,喜欢评价人物,对别人的错误喜欢到处宣扬。
可以说张温和暨艳就是一类人,彼此身上的特点都会在对方身上找到相似的地方。
要说暨艳如此也没什么,哪怕就算当官也就那样,关键是暨艳当的是关于人事方面的官员。
暨艳上任之后就立即开大招:
艳好为清议,弹射百僚,核秦三署,率皆贬高就下,降损数等,其守故者,十未能一;其居位贪鄙,志节污卑者,皆以为军吏,置营府以处之;多扬入暗昧之失以显其谪。
不少人被暨艳给搞了。
不光如此,暨艳还把这些扔丢到军队中担任军吏。
这种感觉就相当于,你进省直机关部门,钱不少事不多,前途远大,日子悠哉,结果有人直接把你调去偏远地区乡镇当办事员,我就问你什么感觉?
更让人不舒服的,暨艳还喜欢把别人的问题大肆宣扬,让别人社会性死亡。
暨艳这是在把人往死里得罪!
还记不记得之前提到的,孙吴的江东化过程大量江东本地士族进入孙权的权力机构中担任要职。
暨艳这么一搞就属于炸窝了。
这些人且不说能力人品如何,但他们都是江东士族的人,你暨艳也是江东士族,如此搞自己人,你弄个差不多就得了,还真玩上瘾了。
于是就有,陆逊、朱据对暨艳的劝说。
当然,两人出来说话,一方面有公心的确是暨艳乱搞,另一方面未尝没有江东士族的托请亦或者暨艳的刀子砍到了两人的头上,动了两人的利益。
结果是,虽然陆逊、朱据是本地士族中的大佬,但暨艳一点面子都没给。
既然你暨艳不要体面,那么就只有我们帮你暨艳体面了。
于是怨愤盈路,争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憎爱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
对暨艳的舆论攻击立马发动,几乎是一边倒对暨艳声讨,最终暨艳没办法不得以自杀收场。
在读历史的时候,以前我总是习惯用利己思维或利益分来判断一个人的行为。
但有些历史人物的行为他不是能够用利益来衡量的,还有一些或者说极少数是那种可以为了理想、信念、价值观而奉献生命的。
所以在看到暨艳,我第一感觉他是个愣头青,做事太极端、打击面太广造成自己树敌太多,失败是必然。
但换个角度想,暨艳自己意识不到尚且说的过去,但推荐他的张温、暨艳的搭档徐彪,都意识不到,集体失语了?
显然没有那么巧,唯一的解释是这三人都算是理想主义者聚集在一起,想做点什么改变现状,改变孙权组织中那种蝇营狗苟的问题。
所以,当事情不可为的时候,暨艳、徐彪选择的是自杀,这个也是有点说头的。
暨艳干得那些事,孙权不知道?
我猜孙权是知道的,对于他治下那些狗苟蝇营孙权看在心中,他也知道如此下去的问题必然是组织低效。
但他为了江东本土化必然要和江东士族妥协,就如曹丕要篡汉称帝也必然要向士族妥协一样。
暨艳的出现对孙权内的组织人事砍了下去,这个是有利于孙权的,孙权是默许的。
但在最后舆论方向极其不利的时候,孙权必须抛弃暨艳平息众怒。
而暨艳最后的解决是自杀,不是被杀。
就像上面说得那样,暨艳是个理想主义者,他自杀是为了自己的信念价值观而奉献,他没有错,如果杀他明正典刑,才是对他的侮辱。
孙权保不了暨艳,但给暨艳一个体面还是可以的。

【闲扯】

暨艳这人就像历朝历代想改革的人最后结局的缩影。
都知道你做的对,是有利于朝廷。
但对不起,你伤害到我们的利益,我们就容不下你,哪怕你做的对。
这也是古代封疆王朝改革失败的必然,因为是存量改革,想要让组织焕发新生,就必须对既得利益动手,人家可不会傻傻的等着你来下刀子。
哪怕就算放到现在。
一个公司里面,人浮于事、散漫懒散、推诿扯皮。
你作为一个领导想改变这种风气,哪怕你不伤害到别人的职位、利益,你单纯就是想让别人积极一点、主动一点、用心一点、卷一点,你都一定会面对来自众人排山倒海般的压力。
暨艳好心不假,但他心急了,直接上来就开大招得罪一大片人,就算是孙权支持他,也没用。
因为孙权也要有下面人来支持他做事,不然他在吴王狗屁都不是。
想要做事,尤其是得罪人的事,就只能一点点来,别一下得罪人太多,不然人家联合起来,输的一定是你!
PS:推荐一个优秀的历史类公众号,很多原创内容值得一读,喜欢的朋友可以加关注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