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腰椎病获得根治的五大技术之第四项:功能锻炼(“黄氏内筋调理法”介绍)

 开平颈腰椎修复 2024-05-23 发布于广东


运用“黄氏内筋调理法”,只需一两天即可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十来天即可完全康复。
“黄氏内筋调理法”之所以能标本兼治颈腰椎病,主要是综合运用五种调理方法同时作用到患者身上。
不管你的颈腰椎病有多久的病龄,不管你之前尝试了多少的治疗方法并以失败告终,只要你能在同一时期,将“黄氏内筋调理法”之5大技术同时操作于患者身上,必能取得康复。
我们将详细为大家讲解这5项技术。今天来讲一讲“黄氏内筋调理法”的第4项技术:功能锻炼。
首先,我们要避免进入锻炼的一些盲区,90%的患者和康复锻炼的老师都会陷入这些盲区:
一、锻炼时才能缓解,停了练习就不行。原因分析:
1、身体多个部位已经发生了代偿:
例如腰痛,有的患者不仅是腰部以下的部位发生代偿,甚至是延伸到腰部以上的部位都受到牵连,如胸背、颈椎劳损受累等。此时锻炼腰部就无法解决问题。
2、越拉伸,筋结越紧。
对疼痛的部位练习拉筋的时候虽然会轻松一些,但实质上肌肉在保持收紧状态下去锻炼会更容易劳损。本来该劳损部位的筋已处于挛缩如拧麻花的状态,此时去拉伸,就好像绳子的结一样,越系越难解开。
二、越练越不对劲。原因分析:
1、胸椎没有先打开:
想要避免肩颈腰椎的代偿疼痛,增加胸椎的灵活度非常重要。因为胸椎连接着颈椎和腰椎,如果胸椎的灵活性下降,僵硬变形或者出问题,很明显,就会直接导致与它紧密相连的颈椎和腰椎代偿发力。
2、身体还存在其它的局部僵硬问题,延展性不足;
比如出现肋间、胸口的收紧延展不开、腹部肌肉紧张等
3、动得越厉害,脊柱就越不稳定;
在运动中,脊柱应该有保持稳定的能力。但很多人在锻炼中是违反这一原则的,以为脊柱动得越厉害就锻炼效果越好,殊不知这正是造成二次伤害的开始。譬如颈椎不适就拼命摇头晃脑,腰椎不适就晃腰。
4、过度拉伸
过度追求拉伸,就像橡皮筋失去了韧性,身体变得松散,比僵硬更可怕。大家有过度拉伸变散的主要原因,就是对拉伸的错误理解。我们很多人因为这个过度开肩和过度开髋让身体受伤的,过度的为了追求那个一字马、横叉竖叉,青蛙叉等,它为了追求幅度的时候,忽略了关节与关节之间的联动,忽略了柔与韧的平衡。软只能说明它的柔性,而往往忽略了韧性。又有柔又有韧,才应该是有这种比较筋道的那种状态。
5、对体态的认知不足
体态正还是不正?它并不是解剖位的正才是正,最主要看身体结构的一个合理性。如果这个人在舒服的状态下,他的气是顺的,就说明他的形是正的;如果他气是憋的,他看着再怎么正也不能叫正,所以说“形正气顺”。我们很多颈腰椎患者在找专业机构修复曲度和形态时,调整了一年结果发现气还是憋的,譬如呼吸不顺、只能胸式呼吸不能腹式呼吸、打喷嚏时胸腰椎有不适等情况。很显然,这种形态纠正是失败的。
6、练反了
每一种锻炼,都有对应的曲度或体态要求。没有评估自己的体态是否适合这种锻炼就盲目去练,往往适得其反。
咱们来看看黄氏内筋调理法”的功能锻炼:下面以一张在咱各个颈腰椎分馆都能看到的挂图,来看看我们的功能锻炼:

“黄氏内筋调理法”的功能锻炼,有异于市面上的康复锻炼,其立竿见影的功效来自于不可复制的与众不同的三方面技术:
1、锻炼的部位是理筋的劳损点,没有劳损的地方都不需要锻炼。
是基于第一项技术“理筋”的基础上进行的。精准找到调理的部位后,先运用第一项技术进行理筋,理筋后再进行功能锻炼。理筋的部位和功能锻炼的部位都是相同的。
因此,“黄氏内筋调理法”的功能锻炼其核心是针对劳损筋肌的力量修复,每一个锻炼针对的是某个具体的劳损点。所以我们的锻炼而不是象其他的康复机构锻炼某个区域或整个体态。这是我们的锻炼和你在其他机构学习的锻炼所不同之处。
为我们掌握着“劳损点(力学点)的核心技术”,所以我们针对劳损点的功能锻炼具有其他机构的不可复制性。
锻炼这些具体的劳损点,患者马上就能感觉立竿见影的增强效果。这才是患者不会担心将来会反复或复发的强心剂。因为他的身体有感知,自己通过这样锻炼就能一天比一天更好,所以,黄氏内筋调理法”的功能锻炼是症状不复发的保护神。
2、注重内力修复
“黄氏内筋调理法”有特定的、类似于气功的心法,可以将内力输送到很具体的筋肌劳损点处,可以帮助筋肌更快修复其力量,同时这种发气传力的锻炼方法,可以帮助病灶处的气血流通更为畅顺,并帮助患者即使在操劳、劳累的情况下,也不会使症状反复。
3、注重包含代偿点在内的整体力学的修复
从上图可以看出,“黄氏内筋调理法”的功能锻炼,注重整体性,注重核心力量,注重日常行为(睡、走、坐)的力学影响,注重激活筋肌细胞,注重病灶部位与代偿部位一起锻炼

(全文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