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像张思德一样,做个有价值的老人

 新用户8249cTO6 2024-05-23 发布于陕西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1583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虽然年逾古稀,但我非常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入党初心和退休后的感悟。
1969年,我在沈阳空军某部服役。记得刚到部队的时候,连指导员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是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稿。指导员讲得很详细,特别是讲的历史背景部分,让人耳目一新。尽管当年我们每个人都会背诵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但对张思德同志的英雄故事却知道的很少。就是在这入伍的第一课上,我才真正的知道了张思德,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张思德同志原来是党中央警卫团的一名战士。1933年,他参加工农红军,1935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942年跟随毛主席转战延安。毛主席外出开会,他常在身边当警卫。主席乘坐的车,有专供卫兵站立的踏板,以防背后有人偷袭。这个位置通常都是张思德的。由于背对着行车方向,常常满脸尘土。主席过意不去,几次让他到前面稍事休息,但他总是笑笑,依旧站在那里,尽职尽责,执行任务。
不只尽职,张思德同志还是一个心胸宽阔,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当年精兵简政,部队合编,当了七年班长的他一下子转成了普通战士,组织上还派他上山烧木炭。他欣然接受并表示: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接受任务后,他起早贪黑,埋头苦干,不仅按时交差,还超额完成一万斤。1944年9月5日,他在冒雨检修炭窑设备时,不幸因公殉职,时年29岁。噩耗传来,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都很难过,决定举办追悼会为他送葬。
1944年9月8日,延安凤凰山脚下枣园广场上,主席台正中悬挂着鲜红的党旗,下面是张思德同志的遗像,遗像旁挂着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挽联:“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到会的大约1000多人。下午二时许,毛主席来到会场,他举起自己题写的花圈,敬献在张思德同志的遗像前,然后转过身来,面向大家讲话。毛主席的讲话是即兴演讲,没有讲稿,但逻辑性很强,非常有吸引力。秘书作了记录。让人想不到的是,一个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主席竟然一口气讲了一个多钟头,记录稿就有15万字之多。会后,主席对记录稿作了认真的修订和压缩,定稿后发表在9月21日的《新华日报》上。从此,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理念,同张思德同志的名字一起响彻中国大地:“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张思德同志的英雄故事,特别是毛主席演讲稿中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从那时起,就深深地感染了年轻的我,扎根在我的心里。从那以后,我以张思德同志为榜样,积极工作,郑重其事地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71年11月,我有幸在部队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976年,我退伍回村,1979年进入王彦王小学,从事教育事业。从军人到人民教师,身份虽然有了改变,但是张思德同志的榜样,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依然根植在我的心底。教学中,我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努力完成各项任务,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活动。渐渐的,我的成绩得到了组织的肯定,评上了小学高级教师的职称。后来,先后担任过王彦王和平罗朱小学的校长职务。有人说,你了不起。去了两所学校,两所学校都盖了教学楼,学校面貌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说,人民教育人民办,荣誉应该归功于党和人民。办好教育为人民,是我必须践行的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都是我恪守的初心。
2011年退休后,我觉得应该给自己找点事干干。我喜欢写文章,与几位友人详究细访,考证村史,合编了《可爱的王彦王》一书,2018年国庆期间成功出版,受到了村两委会的表彰,受到了天南海北王彦王人的热情点赞。2022年7月1日,我被评为村优秀党员,作为代表,不但出席了两宜镇党委庆祝建党101周年大会,还在会议上作了分享发言,同时获得了一枚在党50年纪念章。只是做了一点自己能做的事,组织上就给了这么多的荣誉,这真让我受之有愧。比起张思德,我还差得远呢!
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长期在农村从事过教育事业的基层党员,我深深地热爱脚下这片土地。我觉得要让自己的退休生活充实一点,爬爬格子还是蛮有意义的。此后,我曾经在元宵节前后,组织过百条谜语闹元宵的网上竞猜活动,在乡亲群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为别的,就为丰富乡亲们的文化生活。我还就家乡通村路和土渠多一事,积极地向村委会谏言献策,反映民意,反映群众的呼声:盘点王家水泥路
镰山塬畔遍沟壑,只有王家坡坡多。老牛坡,洞子坡,还有一条在西边,名叫梁家洼坡坡。坡上两条东西道,通北刘的等待着。南北三条接澄县,西边最早连仁合。中间路至套北停,还剩上下两北坡。落后最数牛坡老,泥泞疙瘩没法说。路修不通难致富,春夏秋冬穷忙活 。盘点王家水泥路,两个半截子,牛坡待马月。干群拧成一股绳,在外职工不是客。忙趁两会东风劲,争取项目莫耽搁。重振家乡山河秀,修通一路一路歌。
村委会高度重视这份谏言,他们积极向镇政府反映民意,千方百计争取立项,得到了镇上的全力支持。修通村路和改造土渠的惠民工程,同时在今年春季上马,高标准,高质量按时竣工。老百姓高兴地说:“托共产党的福,下雨天再也不熬煎去大棚的泥泞路了。”为此,我又写了篇赞文,发表在乡亲群内:喜鹊报喜喜事多,捷报一个接一个。东通北刘竣工早。北连澄县老牛坡。还有村西六组路,今年铺路千米多。还有改渠两千米,春风一路一路歌。唐修塔,宋修庙,人民政府修大道。点赞王家两委会,抢抓机遇争立项。再接再厉不松劲,上下北坡接着上。年轻班子有担当,为官一任响一方。多为百姓干实事,再创王家新篇章  
在纪念毛主席《延讲》精神82周年之际,重温毛主席《为人民服务》这篇经典名著,我进一步明确了源于人民,为了人民的创作导向。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创作出让老百姓喜欢的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作品来。
伏枥志在,恪守初心,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我愿用自己手中这支笔,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夕阳似金,万勿虚度。

作者简介:王锁学,大荔县两宜镇王彦王村人。        

文/王锁学

图/网络




上期回顾【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家戏美在记忆中

END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田小勇

顾问: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小说编审:田小勇

散文编审:常盈  杨发兴

诗歌编审:官华  高明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