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琴,比重复更重要的是什么?

 宛洛练琴思维 2024-05-23 发布于江苏

思考比重复更重要。换句话说,重复练习中如果缺少了思考,那么还不如不重复。

飞进屋里的飞虫,找不到出口,就拼命去撞玻璃窗户。

最后活活把自己撞死了。

不懂变通。

练琴也是。我们不能做那个看起来很努力的人,因为表面功夫没有用。

我们要做的是,怎样让这一遍的练习,和上一遍不一样,比上一遍好一些?

让自己在重复中思考起来,便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突破口”。

不要为了练琴而练琴。

这样就成了应付,敷衍了事。

要为了练琴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价值而练习,先想想自己学习乐器的初心。

而后想想,自己通过练琴,目前都有了哪些收获,都有哪些改变。

这些,都是练琴给自己带来的价值。

所以,不要为了事情本身去做事,而要看到事情背后所能产生的价值。

油这种食物,单吃会非常腻。

但和其它食材一起烹饪,却是美味佳肴。

演奏乐器,有时也是这样。

只练单音,非常枯燥,也不好听。

而一旦有序“组合”,成了乐曲,就变得非常好听了。

所以,看事物,不能只看到单一的一面,还要看看它是否能够“组合”。

不要看别人练啥内容,你就跟着练啥。

适合别人的,未必就一定适合你。

你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练习演奏水平,来判断自己接下来该练些什么。

其次,还要根据当前的学习进度。

最后,还要结合自己的兴趣与喜好。

别人喜欢听的作品,你不一定喜欢。

为什么只欣赏别人的演奏,只听别人的示范,有时会越听越焦虑?

因为你至始至终,都只有一个“输入”的过程。

也就是别人的理解,别人对作品的处理,
方式,不断地在影响自己。

而自己,一直在不断地接受这些。因为自己没有练起来,自己不投身于练琴中,所以难免会看烦了,听烦了。

只有自己也练起来了,才有了“输出”的过程,才能对练习与演奏,以及所学的作品,产生出自己的想法。

练琴,要有自己的立场,要有自我意识。

对于一首作品的理解与处理方式,如果你觉得,别人的示范才是完全正确的,才是“标杆”,那么你的练琴之路,将会变得很“压抑”。

因为轮到你自己练习时,你就会产生各种担心,觉得这样处理也不行,那样理解也不对。

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了。

其实哪有那么多条条框框。

不要随便评价别人的演奏,更不要说教别人。

因为任何学琴者,包括初学者,都不喜欢听见“你练的不对,你应该……”这样的话语。

人只会认可自己目前所理解的东西。

之所以不喜欢被说教,是因为你的想法与观点,你对作品或某一演奏技术的理解,与他不一样。

说白了,他不认同你。

人是无法教育别人的,只能“筛选”出认可自己的人。

也就是“同频”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