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时期发生在临朐的主要战斗 ( 马玉顺)

 竹翠兰馨 2024-05-23 发布于山东

  最近,阅读《临朐红色故事》(三辑)等书籍,对抗日战争期间临朐境内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1938年1月,日本侵略军1个中队约80余人占据临朐城;4月12日,被国民军义勇队驱逐。5月24日,800余名日本侵略军和3000余名伪军第二次侵占临朐城,后常驻兵力1个小队约30余人,在全县设60余个大小据点。

  1938年11月,鲁东抗日游击第八支队司令员马保三带领八支队5000余人,进驻临朐暖水河、三岔店、九山、蒋峪一带,开辟抗日革命根据地,进行统战及抗日活动。1939年4月,八支队在沂水县马站村进行整编,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在粉碎日伪军对鲁中的大“扫荡”之后,8月,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在司令员马保三、政委周赤萍、副司令员钱钧率领下,进驻临朐五井一带,司令部设在茹家庄,1940年5月离开临朐。

  1938年8月20日,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移至临朐县第八区吕匣店子村,不久即离去。翌年9月,又迁至该村,将临朐划为国民党山东省会区,并作为“山东新县制试验县”。至1943年5月12日(农历四月初九日)离开临朐,迁去莒县、日照一带。

  现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临朐的主要战斗,略加整理和介绍,作为红色教育和教育教学的资料留存。

大官庄起义

    1937年 10月,日军进犯鲁北,中共山东省委决定随即在山东各地发动抗日武装起义。11月,共产党员邱也民受省委派遣来到沂山附近地区,组织武装起义。17岁的县立师范学生李奎德按照邱也民的意见,组织砚峪、大关、唐家河等10个村庄的青年农民、学生、乡丁100多人,于12月20日在沂山大官庄宣布起义,成立“抗日义勇军”,其任务是清除汉奸,打击日军,保卫家乡,义勇军开到沂水县圈里镇驻防训练,后又投奔莒县刘崇喜部。1938年10月,根据于杰的指示,已经是共产党员的李奎德将大部分义勇军成员带回沂山区薛家庄。12月,中共临朐县委在嵩山暖水河村建立临朐独立团时,这些义勇军成员成为重要的组成力量。

夏家台子起义   

    1938年1月,日军侵占临朐,3月24日,衣家庄、福山集、赵家楼、大峪、柳子等村共百余人,在龙门山乡夏家台子村(今属辛寨街道)刘文斗缫丝厂集合组建抗日武装,始称“人民抗敌自卫军”,刘斗辰、吴祝存、冯树梓为领导人。后与中共益都县委抗日武装汇合,成立“鲁东八路军抗日游击队第十支队”,成为地方抗日武装的骨干力量。

蒋峪阻击战

    1939年3月30日,日伪军1000余人,携炮5门,轻重机枪10挺,进犯县境南部的交通要地蒋峪,企图打通青沂(青州至临沂)公路,进犯鲁南山区。驻防在蒋峪一带的苏鲁战区新编第4师2团某连,在蒋峪以北的烟墩岭阻击日伪军,因双方兵力悬殊,该连伤亡重大,蒋峪失守;新4师2团决定夺回蒋峪。4月2日拂晓,2团官兵登越围墙,冲入蒋峪村内,双方激战至下午15时,2团退出战斗;2团阵亡200余人,毙伤日伪军数百人。4月5日,临朐城的百余名日伪军,乘装甲车4辆,携炮4门,增援蒋峪,继而进犯大关,遭新4师阻击后,退回蒋峪。11日夜,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为配合新4师对日作战,在附近村民协助下,破坏蒋峪以北公路15公里,炸毁县城南弥河大桥,日伪军恐慌,13日撤离蒋峪。1939年4月9日,《大众日报》以《英勇悲壮的蒋峪战役》《我军收复蒋峪》等标题多次报道这次战斗,称这次战斗延缓了日本侵略军进占鲁南山区的进程。

五井歼灭战 

    1939年6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粉碎日伪军对鲁中地区的“大扫荡”之后,第一支队由钱钧副司令员率领,于8月间重返临朐,鲁中根据地很快扩大到三岔店、嵩山、五井、冶源等地。对此,驻益都和临朐的日本侵略军视之为心头大患。10月25日凌晨,驻临朐县城的日本侵略军一个中队30余人和伪军赵益增部200余人秘密出动,向驻五井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发起突然袭击,并抢占村东的制高点莲花山;日伪军在炮火的掩护下,分别从东门、北门和村东北角的炮台处向村中发起多次进攻,均被一支队击退;中午后,一支队猛烈反击,日伪军退至莲花山,并企图逃跑;一支队在钱钧的指挥和临朐县独立营的配合下,经过17个小时的激战,一举攻下莲花山,将日本侵略军残部压制在山东北角下一坟茔地里;一支队战士英勇顽强,与日本侵略军短兵相接,全歼进犯之敌,击毙日伪军百余人,击伤伪鲁南警备副司令王德平,缴获大炮2门、机枪4挺、步枪百余支、弹药一宗。1939年11月3日《大众日报》发表题为“庆祝临朐大胜利”的社论,赞誉这是“山东抗战两年来最模范的胜利战斗”。

保安17旅抗日战斗

    窦来庚曾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的警卫武士队队长。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入侵山东,韩复榘闻风丧胆,不战南逃,日本侵略军很快占领济南。1938年1月,韩复榘被蒋介石处决,窦来庚率武士队120余人从河南回到临朐,成立“国民军义勇队”,任队长,驻临朐八区寺头村。1938年秋接受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改编为“山东省保安17旅”,窦来庚任旅长。

  1942年8月29日,日本侵略军调集驻张店、淄博、益都、昌乐、寿光、广饶和临朐等10多个县的日、伪军共3000余人,由日本侵略军司令奥村等率领,分三路从上林、柳山、盘阳向山东省保安第17旅防地—福山、八埠顶、刘家庄一带迂回包围。17旅得知消息后,部分人主张迅速向青沂公路以西转移;旅长窦来庚主张抵抗,认为此时逃跑,愧对临朐父老,下令部队坚守阵地。日伪军经过一天的部署,于8月30日凌晨,从三面向17旅进攻,17旅将士英勇抵抗;双方激战1个多小时后,17旅撤退至福山、八埠顶一带,日伪军依仗火力优势,步步紧缩包围圈。窦来庚亲率部队阻击,下令抵抗到底,战斗到下午16时,17旅势单力薄,寡不敌众,兵员伤亡过大,窦来庚中弹负伤,举枪自戕,大部将士壮烈殉国,17旅全军覆没。

三次“讨吴”战役

   第一次:1943年7月,鲁中军区泰山军分区副司令员钱钧带领部队迅速插进临朐西南部山区米山、寺头一带,消灭伪军吴化文(国民党新四师,和平建国军山东方面军,后改为第三方面军总司令)部100余人,继而南进,解放沂山村以西、冶源以南、寺头以东的大片村庄。8月3日,4旅10团1营向沂山南麓的敌人发起进攻,激战一天,将敌人大部消灭,俘敌200余人。9月9日,1营2次在寺头北山打击伪军,毙伤敌100余人,俘虏9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6挺,小炮2门。10月25日,1营在白沙西5公里的牛山,拔掉吴化文伪军新安据点1个,毙伤敌25人,俘虏54人,缴获机枪3挺、长短枪60余支。

  第二次:1943年12月4日,鲁中军区集中主力第1、第2、第4团的全部和基干第11、12团各2个营及沂北独立营,在地方武装及民兵的配合下,经4昼夜激战,相继攻克吴化文在沂源县和临朐的伪军据点20余处,歼敌800余人,缴获小炮15门,重机枪19挺,其他轻武器、弹药一大宗,临朐的米山、九山2区得到解放。

  第三次:1944年3月,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政委罗舜初亲临前线指挥,以鲁中军区1、2、4团及滨海军区第6团右路梯队,由东线进攻;以鲁中军区4军分区12团为北路梯队,由北路进攻;以鲁中军区1军分区10团为西路梯队,由西路进攻;县民兵编为鲁中子弟兵兵团,以县为单位编成中队或大队,于25日夜24时,发起进攻,围歼吴化文在鲁中地区的伪军据点,全歼吴伪第7军1个师2个团,49师181团2个连缴械投降,消灭吴伪独2旅12个连,歼灭吴伪独4旅一部,切断吴伪临朐县至沂源县运输线。4月15日,鲁中部队主力围攻驻沂源县悦庄一带吴伪军49师,全歼伪军4个连和1个建制团,劝降吴伪独立旅600余人。18日,鲁中部队主力在莱芜歼灭吴伪总部大队及171团800余人。20日,吴化文被迫撤退到鲁村一带,后逃亡安徽。这次战役,共歼敌7000余人,活捉敌少将3名,其余军官342人,缴获大炮67门,轻重机枪104挺,长短枪3140支;攻克重要伪军据点49个,重要山寨52处,收复村镇1000余个。至此,临朐的伪军据点全部消灭,大部山区村庄得到解放。

小关战斗

    1944年6月11日,八路军沂山军分区12团1营受命攻取小关据点。小关据点驻有伪军1个中队,工事坚固,外围有铁丝网,在据点以西青沂公路东侧有碉堡1座,10余名伪军把守。1营3连战士为扫清外围工事,乘夜黑靠近路侧碉堡,用柴雷炸开堡外鹿砦,伪军缴械投降;战斗1小时,3连无一伤亡。接着1连、2连冒雨攻打据点,炸开鹿砦和铁丝网,同时开展政治攻势。至次日下午17时伪军挑起白旗,缴械投降,八路军缴获步机枪2挺,枪数十支,俘伪军近百人。

大关战斗

    1944年6月11日,八路军沂山军分区12团3营奉命拔除日伪大关据点。大关据点在大关村北,是日伪军拆除大关村三分之一的民房建成的,驻伪军近百人,南有伪大关区公所,东临石羊山,地形险要,是大关的制高点,山上建有碉堡、围墙和3层铁丝网,驻1个伪军小队。11日夜,7连冲进大关村内,俘获伪区公所全部人员,继而攻打据点,因据点周围有暗堡,进攻受阻;8连进攻石羊山,爆破组炸掉鹿砦,排除地雷,逼近第二道铁丝网时,天已破晓,7连、8连于天亮撤出战斗。12日天黑后,8连连长带领战士用炸药炸开围墙,攻上石羊山,伪军投降;此次战斗俘伪军40余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数十支;困在山上的20余名妇女被解救。

冶源战斗

   1945年上半年,八路军鲁中军区一部解放临朐南部的大部分村庄,日伪军龟缩在县境北部的几个据点里。6月18日,八路军鲁中军区主力2团在县地方武装配合下,解放盘阳,19日收复七贤。当时,一直占领冶源达8年之久的是伪清乡大队的1个中队,约300余人。为打通南北交通要道,鲁中军区派出主力部队,由鲁中军区参谋处长胡奇才亲临前线指挥,临朐县地方抗日武装密切配合,6月20日,一举摧毁海浮山上的伪军碉堡,包围冶源。伪军请求驻临朐城的日本侵略军增援,临朐城日本侵略军又向益都求援。21日,日本侵略军34人和伪军300余人前往冶源增援。八路军鲁中军区2团决定围点打援,当日伪军行至冶源北面的石河滩时,被八路军伏击。日本侵略军企图后撤,被阻截,遂退至石河南岸芦苇园里,又遭到埋伏在这里的八路军的猛烈射击,日本侵略军除1人被俘外,其余全部被击毙,俘翻译官1人;被阻截在石河北岸的伪军,向北逃窜,又被埋伏在洼子村一带的八路军打死近百人,俘200余人。22日(农历五月十三),八路军冒雨对冶源据点发起进攻,用炮火轰开围墙,越过壕沟,炸毁碉堡。经过一场激战,击毙伪军副中队长马万德,伪军全部缴械投降,冶源解放。群众欢呼这次胜利,县内曾流传一首《五月十三打冶源》的民歌。

2024.5.16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