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巅峰时代,精彩爆了!

 RK588 2024-05-23 发布于美国

“从来没有一个王朝,如南宋一般,宛若蜕变中的蝴蝶,在挣扎中绽放绚烂的羽翼,从一开始就将它的精致与脆弱暴露在夷族的铁蹄之下。

在你为它的半壁残垣惆怅哀叹的时候,也不禁臣服于它臻于极致的妩媚与嫣然。”

图片

重科举教育,兴礼乐文治,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繁荣,科技创造众多,文化思想鼎盛。

“世界伟大海洋贸易史上的第一个时期”“东方的文艺复兴”“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百家争鸣”……

在中外学者对南宋的高度评价中,那个文明而富庶的朝代缓缓向我们走来。

为南宋“平反”还历史一个真实的面目



一、民生富庶
南宋城市繁华便利,民物康阜。宋人注重衣冠打扮,讲究生活品味。饮酒品茶,焚香插花,琴棋书画,自在悠闲。这不仅反映了南宋富裕的经济,也表现出了文人雅士的艺术品位。






1. 珍馐嘉肴 —— 南宋人的饮食

南宋人一展中华民族的吃货属性,一迁到南方就改变了江南地区以稻米为主的饮食结构,形成了以米面为主食、南北食并存的饮食格局。

宋人爱吃,追求饮食的精致、时令,无论是街头小吃还是豪华宴请,都是种类丰富、变化多样的;宋人爱酒,因此南宋酒的产量极大,见诸记载的酒名就有六十多种;宋人爱茶,茶肆林立,有着分别适合文人士夫聚会、富家子弟娱乐、各行各业交易、三教九流往来的茶馆。

图片

图片
南宋吉州窑剪纸凤纹大碗(图6) 口径16.5厘米、底径5.6厘米、高6.9厘米。吉安市博物馆藏。

图片
南宋吉州窑鳝皮地剪纸双凤纹盏(图8) 口径12.8厘米、底径4.1厘米、高6.4厘米。吉安市博物馆藏。

图片

 斗茶中的“汤提点”——执壶

宋代斗茶“捧红”的不仅仅是建盏,还有另外一个关键角色——汤瓶,这对亲密搭档完美演绎了斗茶艺术。

汤瓶,又称执壶、注子,南宋审安老人著《茶具图赞》称其为“汤提点”。

《大观茶论》专门论述了此物在斗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汤害利,独瓶之口嘴而已。嘴之口差大而宛直,则注汤力紧而不散;嘴之欲圆小而峻削,则用汤有节而不滴沥。盖汤力紧则发速有节,不滴沥,则茶面不破。


正如斯,为适应斗茶需要,时人对执壶的流和壶嘴作了特别设计:壶流一改唐代的挺直粗短而变得曲长,壶嘴的出水口圆而小,这样才能使壶嘴在出水时, 注汤落点准确,收放自如,并且水流呈抛物线,极具线条美。

与此同时,壶的执柄开始加长,几于壶嘴齐平,或高于壶嘴,如此设计,减少了人体手臂上扬的幅度,注水点茶,轻松尽在掌握。

《茶录》载:“瓶……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宋代汤瓶不仅具有注水的功能,还要附带烧水,因此金、银、锡、铁等金属器皿为多。即便以瓷器替代,也会仿照金属器的造型。

宋代景德镇湖田窑、江西吉州窑、浙江龙泉窑等多个窑口均曾生产执壶,虽釉色不一,但器形设计上存在许多共性,这亦是宋代各地斗茶习俗和评定标准相差无几的一个佐证。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几件执壶

图片
南宋青白釉带盖执壶

图片
南宋龙泉窑海棠盏(图17) 

口径11厘米、足径4.2厘米、高5.6厘米。浙江丽水市博物馆藏。南宋龙泉窑青瓷莲花纹碗(图18) 口径16.5厘米、足径5.5厘米、高6.1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图片
南宋龙泉窑青瓷莲花纹碗(图18)

口径16.5厘米、足径5.5厘米、高6.1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2. 服章之美 —— 南宋人的服饰


古代有严格的服饰制度,种类、色彩、材质等都有明确的等级划分。

然而追求时尚的南宋人以热切的爱美之心冲破了贵贱等级的阶级堤防。无论士族庶人,衣着皆崇尚绮罗靡丽、时样奇巧,各个都是追求时髦的时尚达人。

图片
南宋 佚名《歌乐图》
纵20厘米,横12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从这幅名画可以更清楚地辩识宋代女装旋袄的特点:直领,镶一道叫“领抹”的花边;对襟,无钮常敞,露出腰腹围;小袖,袖口及腕缩 紧。

更值得注意的是乐伎的奇异发型。宋服不求华美,女人对美的追求转而体现在发式上,用“无奇不有”来形容不为过,甚至头戴高达3尺的花冠,或把一台乐舞 模型安放于头顶。

总之,高、险、奇、巧是宋代女人发式和头饰的特点,最能表现宋代装束的变化——可是,也只有贵妇或某些特定职业的妇女,才能顶着各种各样 的飞髻危冠招摇过市让人大开眼界。”

南宋福州贵妇衣服轻如云烟 一件衣服仅16.7克 堪比国宝


1975年,福建省博物馆考古队在浮仓山(福州七中操场)挖掘出一座宋代古墓,经过了一番挖掘清理,不仅弄清了轮廓和墓主的身份,还发现这是一座富存福建古代丝绸的宝库。

图片

3. 赏心乐事 —— 南宋人的娱乐

大概是古代的娱乐项目太少,南宋人秉着疯狂庆祝每一个节日的原则不动摇,逢年过节便要好好娱乐一番。比起我们现在以“吃”来过节的单调,宋人过节的形式可就丰富多了。

新年放爆仗贴桃符,元宵观灯猜灯谜,寒食清明插柳踏春,端午悬挂午时符,七夕乞巧,中秋赏月放水灯,重阳登高赏菊,除夕驱傩守岁……

此外还有焚香插花、弈棋百戏、西湖泛舟、钱塘观潮等。无论是富家巨室,还是陋巷贫民,莫不对时行乐。

图片



二、商业外贸
不同于传统的“重农抑商”,宋代极其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施行“农商并重”的国策,并由此带来了中国经济史上的“商业革命”。南宋丰饶的物产、发达的手工业、便利的水陆交通、繁华的城镇集市以及开放的经济政策,为商业外贸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图片

南宋商税加专卖收益超过了农业税的收入,改变了宋以前历代王朝农业税赋占主要地位的局面。当时南宋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的60%,最大的城市临安府和成都府人口已过百万,而此时欧洲还处在中世纪的黑暗统治下。

南宋开辟了古代中国东西方交流的新纪元,通过官办和私营两种途径大大扩展了海外贸易,形成了南宋万余里海岸线全面开放的新格局,贸易范围从南洋、西洋直至波斯湾、地中海和东非海岸,史称“海上丝绸之路”。这种盛况不仅唐代未见,就是明清亦未能再现。

当时进口商品以原材料与初级制品为主,而出口商品则以手工业成品为主,这表明其外向型经济在发展程度上高于其外贸伙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百工竞巧
南宋工商贸易发达,手工业兴盛。随着北方手工业者的大批南下和生产技术的传入,手工业迎来了南北技艺相互碰撞、融合创新的崭新局面。南宋的手工艺既精巧细致,又注重实用。






最能代表宋代手工业成就者莫过于瓷器。被“靖康之难”的血雨腥风无情扑灭的北宋官窑的炽烈炉火在江南的青山绿水间重新燃起,碰撞出新的火花。
还有倾销全国、款式多样的湖州铜镜,爱美的宋人人手一面;名震四方、漆艺高超的温州漆器,提升格调的家居必备;惟妙惟肖、浪漫天真的复古玉器,彰显品味的装饰神器……

图片

四、科技繁荣
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
经济的富庶、政府的鼓励,促进了宋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宋朝是当时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发明创造最活跃的时期,中国历史上一半以上的重要发明都自宋朝。
南宋承继北宋,重建科技,将诸多方面的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推向了新的高潮。如果当时有诺贝尔奖的话,宋人估计都拿得手软了。




天文地理、农田纺织
南宋时人口的增长使农田的开垦、稻麦的培育、棉桑的种植达到了新的高度。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理论取得重要成就,农桑园艺专门著作大量出现,围田满遍,水利大兴。统治者重视天文研究和历法编撰,测绘星象以掌握农时。

雕版印刷
南宋社会读书应举氛围浓厚,印刷技术发展,版印书籍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胜前朝。中央和地方官府、学宫、寺院、私家和书坊都从事雕版印刷,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崇尚学问,推广文化。

图片



图片

火药 
南宋时期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火药和火器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传入欧洲。

冶炼法
 南宋发明了“冶银吹灰法”和“铜合金铁”冶炼法;开始使用焦煤炼铁(欧洲人在18世纪时才发明),是中国冶金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丝绸 
南宋蚕桑丝绸生产,已形成了一整套从栽桑到成衣的过程,为明清的丝绸生产技术奠定了基础。

造船业 
宋代的发明使航海技术跨入了海洋时代,远洋的商船可装载1000多人,航行于世界各地,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

图片



五、文化鼎盛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相对轻松的政治环境和舆论氛围,造就了文化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南宋时期文化成就璀璨夺目,被誉为“东方文艺复兴”时期。




图片

行在国子监补充太学生牒抄件



百家争鸣
南宋思想流派纷呈,维持了近百年学派间互争雄长和欣欣向荣的景象,形成了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百家争鸣”的盛况。尤其是朱子理学的诞生,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此后对中国思想史、学术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文化教育
南宋尊奉“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训,“以儒立国”,优礼文士,提倡文治,重视科举,官学、私学得到有力扶持,书院发展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教育的兴盛带动了刻书、藏书之风。

图片

文学艺术

宋词在南宋达到鼎盛;宋诗在唐诗之后另辟蹊径,开拓了宋诗新境界;南宋话本小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南宋戏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宋代还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标志着中国中古时期绘画的高峰。北宋宫廷画院崇尚严谨细致的写实作风。宋室南渡后,在临安望江门一带重建画院,汇聚当时名家巨匠。此外,注重抒发主观情志的文人墨戏画兴起,山水画风趋向简率豪放,在画院外别具一格。
释道并崇
南宋统治者推行尊佛崇道的宗教政策,优待有名望的僧人与道士,重视经典的研读与传播。南宋佛教提倡儒、佛“共为表里”,世俗化程度渐深,各派别之间不再有严格的界限。
道教也在佛教禅宗的影响下衍生出金丹派南宗。宋孝宗则以皇帝之尊著《原道论》,提出“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形成了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


图片
人们在评价南宋时往往将南宋朝廷作为对象,认为其腐败、积弱。其实所谓南宋,并不仅指朝代,更是指那特定的历史阶段。
今人应该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的观点出发,全面辩证地评述南宋,南宋的辉煌和伟大不应被否认。

欢迎家人们转发出去支持我们,让更多人受益!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