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台山全景图说-西台景观(四)

 Esseee 2024-05-23 发布于山西

秘魔岩

西台灵迹之一,位于繁峙县岩头乡岩头村北3千米处。山上有一处在五台山宗教界特受重视的秘魔岩景区,四周峻岩峭壁,峰峦叠嶂,苍松参天,翠柏弊日,环境清幽,人称“岩山叠翠”,为繁峙十景之一。《清凉山志》中记载,唐时,这里住着一个和尚,手里拿着一根木叉。遇到有人来礼拜时,就用木叉叉住来人的脖子喝问:“哪个魔魅教你出家,哪个魔魅教你行迹?”人们称其为木叉和尚,视其为秘密主的化身。秘密主,是佛经中一个菩萨,即夜叉王的异名。其手、口、意隐藏密而不可知,持金刚,为一切佛陀的护法。木叉和尚也被称为秘魔和尚。后来木叉和尚立崖而死,后人便将其崖称为秘魔崖。

图片

秘密寺

秘密寺创建于北齐,有比丘尼法秘所修,唐武则天时由辟闾崇义扩建,后木叉和尚修建于此,开辟为禅宗道场,划为五台山西台寺院。寺院坐东向西,一进三院,规模宏大,前为天王殿2间,左右有钟鼓楼。前院过殿5间,前出廊,南北各建5间两层楼阁,为禅堂僧舍。中院有正殿5间,悬山顶,内供文殊菩萨。

寺院后山坡上,筑有西庵、中庵。沿崎岖曲折的山间小径上行,仰望中庵、西庵,有若悬空寺院。中庵建有三圣庵、观音洞、金佛楼。三圣庵原供释加牟尼、老子、孔子三圣,为三教合一,后毁,改塑为释迦牟尼等3尊佛像。观音洞原有3间三层楼房,现存石雕摩崖像18尊,雕像为释迦、弥勒、观音等,高约1米,造型美观。金佛楼创建于明正德年间,内雕弥陀接引像,脚蹬仰莲座,形态庄重自然。因佛像为金妆,故称金佛楼。

从中庵沿崖根西行300米,便道西庵。西庵坐北向南,背依悬崖,前临松山,翠峰绝壁环抱左右,形势险要。西庵建禅堂5间,内奉观音、文殊、普贤三菩萨。

秘密寺前有唐木叉和尚墓塔一座,玄觉大师塔1座,寺内有宋元时期经幢6座,碑10通,是研究五台山佛教的宝贵资料。

萨埵崖

亦名飞女崖,西台灵迹之一,位于繁峙县秘密寺西侧,悬崖峭壁,形如刀劈。萨埵,取意于佛经中的“菩担萨埵”一词,简单的解释是“觉悟的众生”。《清凉山志》中记载:“古有代州王氏女,不欲配,逃于此,食薇饮露。父母逼之,女投崖,未坠而飞。”后人便将此崖称为飞女崖。

龙洞

位于秘魔岩上。秘魔岩百丈悬崖,拔地而起,石壁如刀削斧劈,神工所造。险峰深涧,怪石奇崖,伟岸苍峻,令人惊叹。岩深谷幽径上行1.5千米,在北崖与东崖相结合的半崖中,便为龙洞。相传,古时这里有500条毒龙伤害百姓,人民苦不堪言,文殊菩萨为解救众生,便将这500条毒龙囚禁在这个深涧狭谷中。从此毒龙不在为害,黎民得以安宁,此窟便称为龙洞。洞深5尺,高4尺,宽1尺,洞外有带剑文殊像,洞中两壁生绿苔,水滴涔涔,夕阳反射时呈五光十色,据说此时在龙洞的人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图像,有的像龙,有的像人,有的像佛。《清凉山志》中载:“恳祷则龙现,见者非议。”其实洞内幽深黑暗,阳光从洞口射入,光线明暗斑驳,景象略有不同,便会产生种种幻觉。

图片

龙洞是佛教徒和善男信女们常来朝拜的地方,五台山佛教有传言,“不朝秘魔岩,只朝了半座五台山”。

下期将为您介绍的是南台景观:南台、仙花山、普济寺、智慧文殊、普贤塔。欢迎继续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