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饮食习俗见闻录(六)

 颐源书屋 2024-05-23 发布于北京

图片

羊肉铺(盛锡珊图)

羊肉床子和猪肉杠、盒子菜铺

      旧时,卖生、熟羊肉的商店多由回民们经营,常被人称为“羊肉床子”。在门口外,设有一张木桌子,凡有大教人(汉民)到羊肉床子来买肉,就要将其从别的地方买的东西放在这木桌子上,不可轻意携入店内,以免引起回民兄弟反感。羊肉床子里放肉的木案、木杠、木凳子,每天都要用碱水用大刷子刷出木纹儿来。木杠上挂牛、羊肉的全是黄铜大勾子;其案子或肉柜子上全镶有大黄铜钉子;最好看的是他们盛熟肉的大黄铜盘子,直径有三尺左右,中间稍凸起。烧羊肉新出锅后,就放在大铜盘子上,香闻半条街,买的人很多。

      人们也把专卖生、熟猪肉的商店称为“猪肉杠”,管专卖熟猪肉的商店称为“盒子菜铺”,因为旧时,这种肉铺往往把煮熟的猪肉、猪头、猪内脏等分开切好,装入有格子的大木漆盘内,上有木漆盖儿,每一盒标着卖多少钱,称之为“盒子菜”。以后,盒子虽然不用了,但其名字却因此被保留了下来。后来改用荷叶来给顾客包生、熟肉,既卫生,又另是一番情味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则又改用木纸——就是像纸一般薄的圆形木片儿,虽卫生了,可就是浪费木料了;后又改用硬洋画报纸等,却既不卫生又不好看了。最后,由政府统一管理,均用消了毒的黄色的“三榆纸”来包生、熟肉。不过,笔者仍记得,昔日有京西萧村人,外号叫“肉秃子”者,是回民,挑的挑子及生、熟羊肉都极干净。在夏秋两季,用从田边上弄来的鲜大麻子叶给人包肉——那怕是四两鲜生肉,或一对熟羊蹄儿,放在那鲜大麻子叶上,绿盈盈的叶儿衬着肉色,甭说是吃,看着都令人高兴,比今日用透明的白的塑料袋子装更卫生些,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及少产生城镇的白色垃圾

菜挑子、菜车子、菜床子和菜市

      鲜菜,北京人几乎天天要吃,而且至今也离不开。但是,这其中有很多事儿值得记述。过去北京的四郊,种菜的人家比较多。

  至今广安门之南还留有“菜户营”的老地名儿。昔日北京人有句歇后语,形容人能吃菜,或本身是种菜的,说是:“彰仪门的姑爷——菜虎子”!说明大量的种菜户全在城门脸儿以外。每天清早,一开城门,顶着城门进来的是运菜的担子或车子。他们大部分是到聚处去卖,其聚处称“菜市”,各城都有。南城在今天桥对过“七条胡同”中;广安门内也有菜市场。城中挑担推车的也全是在早晨到菜市上去趸菜回来卖。各大油盐店,除去有城外菜园子专门给送大路菜之外,一些小零碎菜,如:芫菜,青椒等,还得派人到菜市上去趸,趸回来码在斜立着的菜架子上(竹木做的排子)。这种菜架子就叫做菜柜上菜床子。其实,北京人将专卖青菜的常摊儿或店,叫作菜床儿,城乡郊区亦如此。例如北京京北十八里地的清河镇中间路西,荣华纸店南面,就有个常年在门口儿摆菜摊儿、院内住家又存菜(细菜)的刘家菜床儿”,能和镇上泰聚兴、泰源等大油盐店的菜柜顶着卖。他卖的质量和价钱若比不过大油盐店的话,那他是立不住脚的。他的儿子(小刘)就每天上菜市或菜园子中去取菜,粗细菜都有。城里用两轮车子由菜市趸些青菜下街卖的,叫菜车子;挑担的,叫菜挑子”。其吆喝声非常清脆悦耳。相声大师侯宝林曾有个段子叫“改行”,其中学卖青菜的下街串胡同吆喝,真是很像!绝了!

五月鲜儿

  老北京人讲究吃“五月鲜儿”,这多半是指吃早上市的煮熟了的老玉米(玉蜀黍)。过去没有大棚,暖房子多用玻璃,其中也不种什么早老玉米,而是单有一种早玉米种子,每年由有经验的老农种在向阳又背西北风的肥沃土地中,粪、水都浇足,到农历五月份,这种玉米准结棒儿,可煮了吃。其时城中则有专卖此玉米的小贩,推着小车子,车上放有火炉子及煮玉米的热锅,上横一块木板儿,放着几个煮好的老玉米,其香气四溢。卖玉米人则吆喝:“吃来呗!五月的鲜儿,另个味儿嗒···”,这种玉米虽熟嫩香甜,且又被吆喝成是什么“活秧儿的”,但,总不如在郊区自家园子龙沟(走水的小沟)边上现掰现煮现吃的好,那才真正是活秧儿的呢!每到农历五月份,新鲜的农副产品很多。从广义上说,北京的“五月鲜儿”还有桑、樱桃、青蒜苗,这几样儿均可吃,吃的人也不少,产地也广。不过,北京人最讲究的还是吃京南南苑一带沙性地的“白桑葚”,又干净又甜。樱桃则有红、白两种,在京郊西山、北山均产之。红樱桃个儿虽小,但红嫩可爱;白樱桃颗大水足香甜可口,但价钱贵点。京西樱桃沟的大樱桃是最好的了,后来也没了。北京人有句俗话是“樱桃桑葚,货卖当时”,说明了其季节性非常强,过时即完;即便有一些,也过了时,不好吃了。特别是青蒜苗,本是由地中长着的青蒜中抽拔的心儿,拔早了影响蒜头儿的生长;拔晚了则老而不堪吃。旧时,五月中,北京讲究吃青蒜苗焖鲜黄花鱼,或焖猪肉丝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