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坛医院神经科杜万良教授妙语集锦

 素问镜听 2024-05-23 发布于河北

图片

一、医生修养:

1.三分钟建立信任。
2.成熟的医生就三个字:不纠结。医生纠结,家属焦虑。医生果断,家属淡定。怕事,别干;干事,别怕。
3.建议,就是自己信,让别人也信;忽悠,就是自己不信,却要让别人信。
4.“总是去安慰”。安慰就是让病人和家属感觉到你为他着想。
5.语言是最好的武器。

二、看病原理:

1.有多少信息看多少病,有多少知识看多少病。
2.知道才能想到,想到才能做到。
3.多看病人多看书,多看现象少想象。
4.不要根据危险因素推测患者应该怎样得病,而是要根据临床现象去推测病是怎么来的。
5.治疗要权衡利弊,开检查也要权衡利弊。一般来说,有所怀疑才有所检查。
6.提高看病能力的诀窍是把自己管的病人搞明白,不是听空洞的理论。
7.多了解病人院前和院后的信息,以此弥补院中的不足。
8.随访是检验医疗的唯一标准。
9.临床实践指南+医生个人经验+病人的价值观=循证医学。
10.医学是科学,医疗是社会。
11.别人怎么对待你,是你教给他的。

三、脑梗死诊断:

1.NIHSS评分:
唤醒提问命令迟,
凝望视野面容知。
上下左右协调动,
感觉语音不忽视。
2.TOAST分型:
波动进展主干病,
频繁刻板穿支病。
一枪撂倒是心栓,
千变万化是动栓。
3.怀疑TIA的病人如何诊断?用溶栓药之前好了,就是TIA。用溶栓药之后好了,就是脑梗死,你给他治好了。
4.讨论病例:
梗死有大小,
病史有多少。
风险各不同,
岂能一言了。

四、指南解读:

1.指南就像汽车导航,不能没有,不可全信。
2.指南能让庸医不太庸,但不能让良医更良。
3.有所谓禁忌症或相对禁忌症时,不溶栓是本分,溶栓是本事。
4.相对禁忌证就是你说了算。
5.危险因素不等于禁忌证。
6.有了双抗不代表单抗过时了,
  有了取栓不代表溶栓过时了。
  有了蛋糕不代表馒头过时了,
  有了飞机不代表汽车过时了。

五、溶栓决策:

1.溶栓并没有很多技巧,最关键是选对病人。可以说,选对病人就做对了一切。
2.选择溶栓或取栓,并非一定能治好他,而是要给他提供最合理的治疗方式。
3.闭塞的争取再通,狭窄的争取不闭。
4.你不溶栓,栓不容你。医生的差距、医院的差距主要在脑梗死最初的几个小时。
5.溶栓,在多数时候,溶的是加重的风险。阻止加重胜过起死回生。
6.溶栓后减轻,说明溶栓及时;溶栓后加重,说明预见正确。
7.溶栓是为了减少医疗风险而不是增加风险。
8.在溶栓和抗栓的领域,轻病人出血风险小,重病人出血风险大。所以轻病要重治,重病要轻治。
9.缩短延误的途径:
化验只看血糖,
影像只做CT。
谈话只在当时,
溶栓只在急诊。

六、溶栓谈话:

1.知情同意要点:
病是脑梗死,
建议你溶栓。
再通获益大,
出血概率小。
2.跟病人谈知情不是给学生上课。病人是来找我们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听我们背书本的。
3.介绍病情要像写说明文,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
4.医疗不能在后台自动运行,要有家属的参与。

来源:神经科那些事
声明:*本文仅提供信息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