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轶||对灵魂的一次妥帖安放——读小全兄诗集《灵程》有感

 晨雨声工作室 2024-05-23 发布于甘肃


2024年第072期||总第1131期

艺海风│1131期

对灵魂的一次妥帖安放

——读小全兄诗集《灵程》有

汪 轶

十几年前,收到了小全兄的《灵程》草本,读后就乱侃了几句,发表到某刊物。去年十月他把又经过十多年打磨出版的样本送到我手里,把我的拙笔也编辑进去了。这一年我贪玩,出门溜车的时间比看书学习的时间多,没能仔细拜读。今年我第五次骑行西藏回来,他又把第三次修改印刷的书带给了我,我在书中看到了他这十几年打磨这本书的那份虔诚,多次请教诗人、学者,自己又一遍一边遍修改,十多年时间的打磨,这本书像一块爱不释手,时刻把玩过的玉,前后两次版本的对比中,我看到了刀刻的痕迹,看到了岁月的包浆。读后润心养人。

今天我把这篇十多年前的拙字再次发出,一是对小全兄为人、为政、为学问的那种品质的敬仰;再者,我觉得稍稍寻求过人生轨迹、对名利释然的人都很想对自己的灵魂做一次妥帖的安放,且会有一次发泄外化的仪式。

读小全兄的诗集《灵程》草本,很是激动。他的每一首诗都有题解,使我这个不懂诗的人较易走进他的“灵程”。

我知道他很早入“道”,古文化对他的熏陶使他成了一个精神贵族。因为他和老谋深算的李耳很要好,他借李耳的大耳朵听到了兴废更替的音律,从李耳处学到了冷眼看世界的态度。他饱经风霜,熟知经籍。他在天、地、人之间游走,偶然寻到宇宙光亮与晦暗生命的密码,他自认为这是他的责任、使命和天命。

小全兄做学问时会把他每一个细小的毛孔面对天下全面打开,对周遭世界彻底扫描、透视和吸纳,谛听天籁之音。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表现出对父母、子女的深爱,对师长的尊崇。如《感怀》:“一九得九,人生几何?满意可人,还有孩儿。”题解中说:“九年一个结,暂且盘点一番。柳婚纪念日,一时感兴,先拨打时光的算珠,再心算人生的有无,突然孩儿闯进诗中——年仅七岁的她是否真知道,如若没有她的出现,人生的诗就做不了结?女儿从小是女权主义者。她曾在五泉山游记中写到:'当看到爸爸兴致盎然地捞他的儿子时,我只想一头扎进池里,看他是救我呢,还是捞他的儿子呢?’我才知捞儿池的传说(摸见石头预示得儿子,摸见瓦片预示得女儿),特别是我的传统思想和世故行为对女儿幼小的心灵造成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不然她怎么会以死抗议呢?于是我如梦方醒,而且庄严宣布:今生今世只要一个孩子,不过她必得'四位一体’:既是女儿又是儿子,既是头寿子,又是老生胎。”对女儿的依恋,深挚和温存,让人感动;这是他的“一首难以割舍的无韵诗”。又如《梦父》:“不觉已涉父享年,代父从军不夜天。今日不当大家主,才知成我老大难”。正如中华诗词协会理事鲁言所评:“血脉情深,天人隔绝;声追夜梦,不论艰难。”文字如那种带糖的药片,苦涩的核心被色彩艳丽的甜润包围,让人可以轻轻咽下,但心潮起伏难以平静。

小全兄的诗还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思想,如《青天赞》及题解、《中国华西》等诗,还有壮游祖国山河的豪迈诗篇。

这多少年来,我只认为他是一个精神贵族,可一读他的诗作,才了解到了他内心的痛苦以及和常人一样的情感历程。

这本集子,我自认为是小全兄对自己心灵回归、安放的一次仪式。正如他在《跋》中所言:“我并无公开刊印之意,只为尊者和友人们批阅为快,故此心安也。”

从诗的题材,他的思想、视野,从“自我”到对“众生”的关注,都表现出了大胸怀。从点滴生活到老子哲学思想,展现了“脱俗”的大智慧。入“道”又从“道”中走出,从精神的高度看待人生,给人思考和启迪。

总之,我认为他的《灵程》是对自己这半生的人生总结,理想、憧憬到追求——磨砺,挣扎、痛苦——释然、平静和复归,这是他灵魂的历程。这是一个有追求的人所经历的大彻大悟的心灵“涅槃”。

经历了半个世际的我们,回顾一下自己走过的路程,从物质到精神,与当下的情景居然有了距离,有了恍如隔世的感觉。到了知天命的时候,总想把亲历亲为的那个文化时段写点什么,说点什么,做点什么,通过文字打捞在不知不觉中已散落飘飞的精神碎片,这样才能将自己的灵魂安放妥帖。这是一个仪式,是对岁月与生命的交代,是对青春的祭奠。

我猜想,当学兄把这些人生感悟从打字机打印出来,装订送人之际,会长出一口气,夸张地伸一下懒腰,会心一笑,把被捆绑的灵魂解脱并稳妥地得到安放。

我为兄庆幸。


    



艺海风


题      签:魏新河

执行编辑:程   遥    微信号:gslxcys  



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均系作者原创,且经作者授权,其它任何媒体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依法追责。特此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