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坐入静的七个阶段

 hnhksyf 2024-05-23 发布于陕西
第一阶段识神反盛,杂念繁多。这是因为静坐不得法,用意识去控制意识。结果越想静心越不静。不要去压制,观察就可以了,念起即觉,念起不随。
第二阶段昏沉散乱,昏昏欲睡。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不要睡着,也不要强撑着,而是要调整你的呼吸,让你的呼吸变得伸长平稳。让你的氧气充分地进入你的血液和大脑,让你的精神恢复清醒。
第三阶段偶尔入静。属于撞门阶段。这是因为你打坐次数多了,累得不想再动脑子了,于是偶尔放松了一下就进入了一种短暂的静态,这时候你会觉得很舒服,很轻松,但是这种静态不稳定。不要贪恋,不要执着,而是要继续保持你的呼吸和观察,让你的静态变得更长更深。
第四阶段摸门阶段。偶尔入静多了,慢慢明白了打坐的要领。于是当杂念在起时,你不会跟着他走,也不会跟他斗争,而是冷眼旁观,如同闲看云聚云散。标志是每次打坐都会入静,功中识神渐驯,杂念渐少,功后神清气足。这时候你的身心会变得平和,清静,神经衰弱,失眠等问题都会消失。继续深入你的内心,探索你的本性。
第五阶段动触。由于身心渐静,平时感觉不到的身心活动就浮现出来,于是你会感觉到五感特别敏锐,于是各种动触渐次发生,各种奇妙的现象出现,比如你会听到天籁之音,看到光芒闪烁,闻到香气飘飘。感到身体轻飘飘,甚至会有一些灵异的体验,比如梦中出游与神明对话预知未来等等,在这个阶段,你不能对任何现象产生惊异恐惧。他来由他来,他去由他去,我自不参与。保持平常心,让他们自然的出现和消失,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所有的现象都会逐渐平息,最后一切归于寂静。在这个阶段,你的身体会变得健康强壮,一般的身体问题都会慢慢康复。
第六阶段出境或初定。这是当所有的动触停止后,你进入了一种真正的静。其实所有的现象停止的本质是五感停息,意识泯灭,对于从来没有体验过这种状态的人来说,他们很习惯五感潮涌,意识起落的状态。反而对五感失灵意识泯灭的状态感到非常不适应,因此当他们第一次进入这种状态时,他们会感到非常恐惧,这就是所谓的初夜恐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不要害怕,也不要逃避,而是要勇敢的面对这种状态,认识这种状态适应这种状态,这样你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七阶段见性。你初静多了,习惯了之后就进入了一种更高层次的状态,这个状态的标志是性(心)光显露,所谓“心光”,意指“发生于'心地’的、五感混同的、没有大小的、没有方位的、不知道在那里的光”,而不是那种“眼前的、只有光感的、有方位的、有大小的、能知道在那里的光”。眼前的光只是一种现象,而心地上的光是你的本性见到星光时。虽然,通过观“眼前之光”可以导人入静,从而最终的验证到“心地之光”,但究其实质,那种“眼前之光”依然只不过是一种“动触”罢了。见性光时,虚室生白。在修道人的主观感觉上,就好象黑暗中醒来,突然发现天快亮了一样。明明是黑夜,但修道人却觉得屋里是亮的。因此,先哲们对见性光的描述还有一句话:黑地引针。的确,在黑暗的地方可以穿针。这不是比喻,而是实际的身心效验。另外,由于“心地之光”是“没有方位的、五感混同的”,因此,到达此境的修道者“能同时'看’到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的东西和动静(即声音)”到这时,修道者才能彻底的明白,为什么“音可以观”。到了这个阶段,你就算是真正打开了修行的大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