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提醒:自闭症干预之前,一定要从这几个角度去观察孩子

 阳光语言 2024-05-23 发布于吉林

当家长被告知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时,我们千万不要绝望,自闭症孩子不是一点潜力都没有,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康复训练,他们一样能成为普通人。

作为一个孤独症孩子,家长一定要全方位了解,孩子的孤独症是不是典型的?他有没有并发症?自闭症核心问题是否严重?他的智力是高还是低?

带着这些问题,去给孩子找干预方法,绝对错不了!如何观察呢?分享一些我们的经验。

在家长群体中,我观察到两种较为常见的心态:

一种是过度担忧,将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视为问题;另一种则是鸵鸟心态,极力否认孩子的异常,希望一切都能自然好转。然而,这两种心态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正确的做法应是客观认识孩子的状况,既不过度放大问题,也不盲目乐观。对于边缘性的孤独症孩子,专家的诊断也可能存在争议,但重要的是家长能够识别并承认孩子存在的问题,并找到适合的方法帮助他们克服。

核心还是人际关系障碍

孤独症孩子在早期通常表现出明显的人际关系障碍,以及感觉信息加工的问题,如触觉、听觉、视觉等方面的异常。他们可能固执刻板,有些孩子还伴有语言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孩子在早期看似正常,但突然在一岁半左右出现退化现象,这往往令家长措手不及。此外,“非典型性孤独症”虽然不符合孤独症的全部正式标准,但其核心障碍仍在于人际关系的沟通。其中,人际关系沟通中,有一个普遍公认的标准,那就是眼神互动和共同注意力,若孩子在与他人交流时缺乏这些表现,那么可能就需要进一步关注。

调解障碍值得关注

除了孤独症谱系障碍外,还有一种更为宽泛的障碍被称为“调节障碍”。这类孩子在学习、行为、注意力、组织以及睡眠和饮食等方面都存在问题。与孤独症谱系障碍不同的是,调节障碍的孩子通常能够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对于自闭症+调节障碍的孩子,家长可能要付出更多抚养方面的努力和耐心,避开过敏饮食,提高睡眠质量等等,这些都不能放松警惕。

有没有语言并非重点

语言也是判断孩子是否患有孤独症的一个重要指标。有些孩子虽然能够说出大量的词汇和长句子(自闭症有7类火星语值得注意!),但他们的语言并非真正的“对话”,而是自说自话,无视对方的反应。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并不具备与人建立联系的能力。相反,若孩子虽然语言有限,但能够借助眼神、手势等身体语言进行有意义的沟通,那么他们可能只是语言发育迟缓,而非孤独症。

智力测试对孤独症无用

孤独症孩子往往同时面临多重障碍,如智力落后、认知障碍和注意力障碍等。然而,与其他障碍相比,孤独症的核心问题在于“与人建立关系”的能力。传统的智力测验可能无法真实反映孤独症儿童的智力水平,因为他们在听觉加工、视觉-空间信息加工以及肌张力和动作排序性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在评估孤独症儿童时,我们需要更加全面和细致地考虑他们的特点和发展潜力。

面对孤独症孩子,家长需要保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既要关注孩子的问题,也要看到他们的潜力和发展可能性。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持续的关爱,我们有望帮助这些孩子实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