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育进入中考缺乏教育学根据,解决之道是……

 直通一线王国己 2024-05-23 发布于甘肃
PART.01
体育进入中考缺乏教育学根据,解决之道是……

体育进入中考缺乏教育学根据,解决之道是……

见过一个教授,教体育的,主张体育进入中考,并认为进入之后,初中生的体育水平上来了。

但体育进入中考,实在缺乏教育学根据,也不符合人的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

譬如,从教育理论上如何论证一个体育发展好的学生将来的成就一定就比体育稍弱的学生低?或者发展潜能小?或者工作效率低?这都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反而我们看到的是,有人心宽体胖,但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混日子的多了去了;而一些看上去弱不禁风体质不好的人,反而兢兢业业一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有些体育锻炼抓得非常紧,身体素质看上去非常不错的人,在学业、学术、社会贡献方面,远远不如一个缺乏锻炼、但身心健康正常的人来得要好。换句话说,体育素质与未来的发展并不形成正比关系,也缺乏必然性的联系。有些身体残疾者,在某些方面的天赋惊人,取得的成就更是一个正常人难望项背。从人的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来看,这种把体育锻炼体育成绩的提高与人的发展直接挂钩的思路,也是完全理论上不通、实践上破产的一种思维方法论。

但一经挂钩之后,成了一个与高利害测试绑定的评价方案,尤其是一些术科成绩相当但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之间的最后一根稻草。你多做了几个俯卧撑就进了普通高中,我少拉了几个引体向上就进了职专,人生命运从此不同。凭什么?你从理论上、实践上如何证明,我比你少做了几个俯卧撑,就意味着我将来必须从事某种职业、走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是合情合理的?!没有这样的事。另外,谁说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只能在中考的这几项体育项目中体现才叫身体素质好?你能投实心球,我会打篮球行不?你能做俯卧撑,我会踢毽子,成不成?你能拉引体向上,我会瑜伽,咋就不能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了呢?!

体育锻炼重要不重要,实在是太重要了!但重要并不意味着应该成为人才分流和选拔的标准。这是两码事。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或者干脆等同起来。更不能拿体育进入中考后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比体育没有进入中考前有所改善来为此辩护。因为整体素质是提升了,但是以多少学生的前途、命运与人生选择作为代价的,你知道吗?!为什么必须要他们付出这样的代价,来为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作为牺牲,有什么理论依据与科学道理?少数人的牺牲来换取整体利益的获取,这并不是真正的正义,更不是社会的公正。提出并主张体育进入中考的教授、专家和支持者们,现在医院里躺着一些病人,如果把你的器官全部卸下来,可以把所有这些病人都能救活,你干不干?!怎么轮到这些乳臭未干的学生,你就敢这么主张、这么做了呢?!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不难。两大保障,就可以做到,不但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两大保障就是:一保障锻炼的时间;二保障锻炼的场地与器材。真正想为国民身体素质出发,真正要为国民素质提升做贡献,这些教授、专家们,应该研究如何将这两大保障落到实处。保障时间,譬如,保障每个学生一天有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譬如,给学校加大体育场地与体育器材的投入,保障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体育场地与体育器材使用的权利。这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正道。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喜欢的运动项目,有喜欢的运动项目,就有能满足这个运动的场地与器材,这才是真正为国民的身体素质提升考虑。

一旦认为什么重要,就加进考试,这是一种懒汉思维,也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值得警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