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例拔牙吃羊肉串引起的布病

 基层检验网 2024-05-23 发布于重庆

前 言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俗称蔫巴病、千日病、懒汉病、羊病等,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为乙类传染病。人类主要通过皮肤或粘膜直接接触牛羊等病畜的分泌物,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及奶制品而感染,以及通过吸入带有布鲁菌的飞沫、气溶胶等途径感染。布鲁菌侵入人体后,可侵犯全身多个系统,尤其是骨关节。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男性可出现睾丸炎,女性出现卵巢炎。牲畜患该病可发生流产、死胎、不孕、跛行或后肢麻痹等。

根据不同的传染源和不同型的菌种,国际上将布鲁氏菌分为6个型:主要为羊型、牛型、猪型、绵羊付睾型、森林属型和犬型。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型,其次为牛型,少数为猪型。云南省流行的优势菌种是致病力较强的羊3型。1982-1991年,在陆良、盈江、景洪病畜的流产死胎中陆续分离出4株羊布鲁氏菌(马耳他布鲁氏菌)和1株猪布鲁氏菌。2012-2014年,分别从石林县、陆良县阳性奶山羊的病料(或流产胎羊)和华宁县疑似布病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到 5 株布鲁氏菌,均鉴定为羊种 3 型,提示羊布鲁氏菌是云南布病持续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对病例的回顾分析,为临床对布鲁氏菌病感染诊治及微生物检验人员鉴定该菌提供经验借鉴。

案例经过

患者女,45岁,患者拔牙后发热,测得体温39.5℃。反复发热,伴有头疼、恶心、乏力、全身酸疼、耳痛。期间至诊所进行退烧、抗病毒治疗12天,上述症状稍微好转。3日后出现无明显诱因左上腹部疼,呈阵发性绞痛,大便后疼痛缓解。偶有腹泻,大便呈水样便。仍然反复发热,体温高达39.6℃。病程中无咳嗽、咳痰、咽疼、头晕、呕吐、黑便、血便等不适。2024年4月21日来我院检验科检查血常规和超敏反应蛋白结果如下图:

血常规结果基本正常,患者发热时间长,进行血图片染色,未见疟原虫如下图:

由于患者自述是拔牙后吃了羊肉串,本身也是畜牧业人员,考虑布鲁氏菌感染,进行尿素酶实验结果出现阳性如下图:

尿素酶实验阳性,疑似布鲁氏菌感染上报疾控中心,转上级医院培养物染色图片如下:

病例讨论

布鲁氏菌病患者需重点关注流行病学史,积极询问病史,是否有牛羊及其分泌物等的接触史,是否生食过牛羊乳和肉制品。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典型热型为波状热)、乏力、多汗、肌肉和关节痛等。布病患者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时可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少数出现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减少。可出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升高等,累及肝脏者肝功能可有异常。本例患者是拔牙后引起发烧,实验室检查中血象与肝功基本正常,询问接触史和最近饮食起了关键作用。由于是基层单位用最基础的脲素酶实验锁定病人初筛结果,有条件的实验室可以用患者的血液、骨髓、分泌物、脑脊液等做细菌培养,若培养物涂片革兰染色检出疑似布鲁菌,可诊断为布鲁菌病疑似病例。布鲁氏菌专性需氧,生长缓慢,其培养时间应延长至72h,以获得最高的阳性率。相较于病原学培养,血清学试验更能快速明确病原菌,目前用于诊断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试验包括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血清凝集试验(SAT)、ELISA、Coomb’s试验等。具体的布鲁菌病诊断标准如下图所示。

病例总结

预防是认识布鲁氏菌的主要环节,要避免食用生牛、羊奶及鲜乳制品,禁食生肉,肉制品尽量做熟后再食用;尤其是嘴里带伤口,如溃疡或刚拔完牙人员。本病例中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以持续性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一部分布鲁氏菌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原学检查培养时间较长,容易被误诊、漏诊,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检验人员对于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要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尽快初步鉴定等,从而帮助临床及时做出准确诊断,体现检验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布鲁氏菌病【EB/OL】./2023-11-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布鲁菌诊疗指南(试行)

【J】传染病信息,2012.25(6):323-324+359

作者:张文文-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卫生院检验科

编辑:种一棵树

一群医务人员历经3年自研开发
医、护、技,所有医务人员均可使用
排班神器--正式发布
上班提醒各类换班工时统计自动排班班表校验等功能应有尽有

(↑↑↑点击进入医排班↑↑↑)

电脑端网址:https://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