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同东风里辽墓《吉祥图》研究

 新用户5761CeW4 2024-05-23 发布于辽宁

图片

图片

图一 东风里平、剖面图  图片采自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同东风里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文物》2013年第10期,第43~54页。

《中庸》载:“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在古人看来,“事死如事生”是重要的行孝方式之一,因此对往生之地的装饰便是墓室壁画重要的表现方式。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墓葬考古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历代壁画墓的发掘,古人“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逐渐清晰。他们将现实生活的生动场景搬入墓室,使其成为逝者升天的理想天堂,墓葬壁画中往往会有仙鹤、乌龟、牡丹等寓意吉祥的题材出现。大同东风里辽墓壁画中包含动物、植物以及生活器具类的《吉祥图》,深刻地体现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笔者以此为研究素材,分析东风里辽墓《吉祥图》的内容、寓意以及其表现出来的文化属性等。

一、大同东风里辽墓概况

东风里辽墓位于大同市火车站西约1千米处,是2011年经大同市考古研究所抢救发掘的一座辽墓(图一)。墓葬为砖砌单室墓,坐北朝南,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为南北向,呈阶梯状,甬道为拱形顶,平面呈长方形,而墓室形制与同期大同辽墓形制基本一致,墓室平面近圆形,墓顶为穹隆顶。此外,墓室四壁及顶部均彩绘壁画,由上而下可分三层。上层彩绘星宿图案,中层绘影作的仿木构建筑,下层四壁由南向北分别绘《守门侍者图》《农耕图》《出行图》《起居图》《侍酒散乐图》以及《吉祥图》等。除墓顶部分破坏外,其余部分画面清晰保存完好,是研究大同地区晚期辽墓壁画布局及特点的重要实物资料。除壁画外,墓内出土铜器、石器、骨器、瓷器等共计14件随葬器物。与大同地区其他辽墓不同的是,该墓出土了一尊石雕真容偶像。石像整体为红褐色砂岩材质,头戴黑色幞头,圆脸、阔目、高鼻、大耳,身着黑色圆领长袍,腰系带,双手合十于胸前,盘坐于长方形的榻座之上。石雕真容偶像是辽晚期兴起的一种特殊葬具,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与时代性。该墓葬出土的壁画画面中的卧鹿、神龟、仙鹤、莲花托珠等诸多寓意丰富的吉祥题材,说明了墓主不同寻常的身份地位。

图片

图二 东风里辽墓《吉祥图》

二、《吉祥图》内容及寓意分析

从画面组成内容来看,东风里辽墓壁画《吉祥图》主要由动物、植物、生活器具及墨书题记等部分组成(图二)。

(一)动物类

有卧鹿、仙鹤、乌龟、蛇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鹿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儒释道)中的寓意不尽相同,但鹿象征祥瑞、寓意美好为各文化派别所一致认同。古人将鹿形象与麒麟等同,东风里辽墓壁画中出现的鹿呈卧姿,头顶装饰盘状鹿茸,前足上方有双翅,形象似鹿非鹿(图三),整体造型与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的北魏元晖墓志上所绘的独角麒麟较为相似,该墓志四周装饰神兽纹样,上侧绘朱雀、左侧绘青龙、右侧绘白虎,下侧绘玄武与独角麒麟。中国传统文化中将麒麟视作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同样重要的神兽,元晖墓志中的独角鹿形动物和四神兽同时出现,说明其为麒麟。

图片

图三 《吉祥图》局部

鉴于此,东风里辽墓出现的鹿形象应为麒麟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与壁画中出现的神龟共同组成寓意吉祥、福瑞等美好画面。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灵物之一,早在殷商时期,被视为沟通人和神的桥梁。

《吉祥图》左下方还绘有一只欲展翅高飞的仙鹤。鹤是古代墓葬壁画中常见的题材,尤其流行于盛唐时期的壁画墓中,其与祥云、神禽瑞兽等共同组成祥瑞题材。《吉祥图》中所绘的仙鹤其主要功能可能是引导墓主人飞天成仙的重要媒介。

图片

图四 《吉祥图》局部

除了仙鹤、乌龟等象征祥瑞动物外。《吉祥图》正下方还有斧形器和橘色仰莲式座形器下压的一条黑花黄蛇(图四)。乐山柿子湾墓出土的画像石就有“刻作人身怪首,有角、大耳、鼓眼、獠牙外撇,吐舌下垂,左手执兵器(斧或剑),右手执蛇”,形象地反映了古代墓葬中捕蛇或打蛇的场景。蛇喜阴冷,被古人视为危害尸体及墓主灵魂的邪恶势力。虺即为蛇类动物,喜好吞食墓主的魂魄,操蛇神怪的出现,就是用来保护墓主人尸体及灵魂不受阴间怪鬼的侵害。汉代以后的墓葬中,操蛇神怪的形象逐渐消失,但与其有相同意义的斧压蛇等形象偶有出现。东风里辽墓中出现的斧形器与莲式座下压蛇的画面,莲花形宝座是正义、圣洁的化身,而斧形器与汉代墓葬中出现的操蛇神怪所持的斧形器类似,二者牢牢压制黑花黄蛇,以保护墓主人的灵魂不受阴间妖魔鬼怪的侵扰与伤害。

(二)植物类

有莲花、竹子、牡丹以及抽穗的谷物等。吉祥图中的莲花呈莲花托珠状,珠上蔓枝曲垂。这类莲花托珠图像是佛教艺术中常见的题材,宝珠又称摩尼宝珠、如意宝珠,是清净、光明的象征,鸠罗摩什翻译的《大智度论》中记述:“此宝珠名如意,无有定色,清澈轻妙……人得此珠毒不能害,入火不能烧,有如是等功德。”但在墓葬当中,鲜少出现单独的宝珠题材,多数以莲花托珠图案出现,东风里辽墓便是如此。东风里辽墓出现的莲花托珠形象,既表达了墓主人纯洁高贵的品质,同时护佑着墓主人的灵魂到达彼岸世界。

竹子、牡丹以及抽穗的谷物类等画面,在辽代西京地区的墓葬较为多见,如大同十里铺27号墓、28号墓,宣化辽墓均绘有牡丹、竹子等花卉图案,这类花卉图案除了起到装饰墓室的作用外,更是对世俗生活的反映。一方面受北宋文人之风影响,具有文人意趣且表现文人儒士附庸风雅的写意画逐渐盛行开来,并成为墓葬壁画“程式化”表现方式之一。另一方面,西京大同虽为契丹辽国统辖,但身在辽地的汉人依然有着极强的民族文化归属感,他们将代表高风亮节、凛然正气、长寿安宁的竹与象征富贵吉祥的牡丹以及寓意衣食丰足的谷穗等物象带入地下,是辽地汉人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的真实反映,他们对墓室进行了如同现实人间生活一般的形象装饰,使其成为死后升天的理想之地,盛开的牡丹、饱满的谷穗都表达了他们对死后生活的期望与追求。

(三)生活器具与墨书题记类

包括马鞍、蓝色宝瓶、银铤和背月方孔钱和墨书题记等。画面右上方绘有橘色支架,上置马鞍。马鞍是冷兵器时代的必需品,因此有平安顺通、勇往直前等美好寓意。宝瓶则位于画面左上方,呈盘口、细长颈、溜肩、鼓腹、矮圈足,瓶口出置宝珠。

瓶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盛贮用具,用于盛装液体。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对自然的依赖与敬畏中逐渐出现“瓶”信仰,尤其是佛教产生以来,宝瓶成为佛教流行地的重要吉祥物之一。

图片

图五 《吉祥图》墨书题记

《吉祥图》右上方绘长方形黑色竖框内墨书诗一首:“宝鹿千年□,□花万载荣。(岁)知(凝)寒竹,鹤筭永龟灵。”该诗既表达了整副图画的主题,又以千年灵物鹿、神龟以及岁寒之友竹、富贵之花牡丹等吉祥物,表现了亲人对逝者在往生世界享有美好生活及灵魂永世不灭的期许(图五)。

三、《吉祥图》中的文化意蕴

《庄子·人间世》记载:“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唐朝成玄英注释曰:“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周辞·系辞下》又云:“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可见“吉”与“祥”包含着福善与喜庆等寓意,是人们寄托希望的美好词语。

吉祥文化的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原始人由于抵御自然力量的能力较低,对各种自然现象充满畏惧,在“万物有灵论”观念的影响下,逐渐产生了神灵信仰及图腾崇拜,如:“《五藏山经》中记载了58个人神、氏族和邦国的图腾,其中鸟图腾14个、虎图腾8个、蛇图腾8个、龙图腾3个……”原始先民还将象征吉祥寓意的植物纹、鱼纹、鸟纹等绘于陶器及岩画上,以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

道教文化中吉祥题材的构成来源较广,特别是将大量的神话传说纳入其思想体系,如西王母、玉皇大帝等都为道家重要人物,以此构成道教神仙思想体系,表现出人们追求吉祥与福瑞长寿等美好愿望。除神仙人物外,还有动物纹、植物纹以及山川日月纹等共同构成道教吉祥文化题材,如日月、山川、星云等,寓意光明普照、永生不灭;松柏、龟鹤、龙凤、灵鹿等,象征长寿与福瑞,这些均反映出道教追求吉祥如意、长生不老以及羽化成仙等思想内涵。

佛教中讲求善恶因果报应、转世轮回的佛理,也影响了吉祥图案的发展。佛教诸宝中如莲花、宝相花等是吉祥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莲花是佛教的“八宝”之一。佛教典籍中有记载:释迦牟尼初出人世便会行走,且步步生莲,而在此后佛教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形式多样的释迦牟尼像,皆是端坐或站立于莲花宝座之上。

图片

图六 东风里辽墓墓室南壁“金翅鸟”图像

根、茎、花、实几品难同, 清净济用,群美兼得”。莲花以其独特的品性被赋予了人格化的意愿,成为佛教徒及佛教信士心中最圣洁之物。在佛教盛行的时代,特别是在古人“事死如事生”观念的影响下,诸多佛教化的吉祥图案出现在墓葬中。东风里辽墓所绘的莲花宝珠及莲座等图案,既表达了墓主人“清净济用,群美兼得”的高贵品行,又寓意了逝者皈依佛法、以期达到涅槃之境的美好愿望。此外,从墓葬中出土的石雕真容偶像和底座装饰“卍”字纹的鎏金铜押印、墓室北壁手持经卷的侍从,以及墓室南壁的金翅鸟(图六)等来看,墓主人生前应是位笃信佛法之人,其墓葬中出现的诸如宝珠、莲花等吉祥图案,既是墓主信仰的体现,更是对逝者来生世界的期许与追求。

《吉祥图》中的竹、牡丹等寓意谦谦君子、福禄高贵,其题材又蕴含了浓厚的儒家文化思想。当然,吉祥文化作为思想观念的产物,不是单纯的儒释道某一家的发展结果,而是多种文化融合发展最终造就了内涵丰富的吉祥文化。这种多样性的融合体现在墓葬中的吉祥题材上,则是表现为儒释道三类吉祥文化并存或相互融合,东风里辽墓《吉祥图》下方出现的斧形器与橘色仰莲式座形器下压黑花黄色的图案,便是道教文化与佛教文化融合的结果。

四、结语

从东风里辽墓的《吉祥图》来看,丰富多样的吉祥题材寄托了亲人对逝者往生生活的美好追求,象征“岁岁平安”的马鞍与宝瓶,寓意长寿与福瑞的灵鹿、仙鹤及神龟,代表安宁与幸福的翠竹、牡丹和谷穗,以及驱除邪恶与怪鬼的神斧与莲座等,如此诸多内涵丰富的吉祥题材是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是人们向往幸福、平安、财富等美好生活的积极反映。

当然,像仙鹤、神龟、牡丹、莲花等吉祥物作为中国“吉”文化的产物,其产生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或一成不变的。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变迁,吉祥文化在古代文明的浪潮中不断被浸润,在各种文化中不断被浸染,最终形成于集不同文化于一体的吉祥文化观念,它集中了儒释道思想,又增添了繁复的动植物信仰,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载体。即使到现代社会,传统的吉祥物依然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从略,下载全文请登录中国知网首页-出版物检索-文物天地)

作者及其工作单位:段晓莉,大同市博物馆
本文刊载于《文物天地》2023年第12期


E-mail

投/稿/邮/箱

wwtd@vip.sina.com

编辑:阮富春

审核:朱   威

图片
关于举办明清玉器鉴赏线上培训班的通知

图片
“治本攻坚,守护文物安全”专题

图片
宁夏出土唐代女性文物探究

图片
▲古代金银器上的龙纹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