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诗僧的一首唯美五律,充满想象,犹如一幅带有音响的山水画

 云端书馆 2024-05-23 发布于河北

历代诗人歌咏江南景色,常有提及横塘者。

如温庭筠诗中的“枫叶苇花随约艇,蛤蜊菰叶梦横塘”;

陆游诗中的“横塘南北埭西东,拄杖飘然乐未穷。”

横塘为江南苏浙一带河流岸边地名。

清代诗僧释宗渭宗渭乘船出游夜泊于此,有感于此地一片玲珑秀美的夜景,有感于江夜闻笛,于是写下这首唯美的七律。

《横塘夜泊》

释宗渭〔清代〕

偶为看山出,孤舟向晚亭。

野梅含水白,渔火逗烟青。

寒屿融残雪,春潭浴乱星。

何人吹铁笛,清响破空冥?

这首诗的大意是:

为了看晚山而出门,一人泛舟去凉亭野外的梅花含着露水被融雪所染白,渔人灯火就像玩弄着上升的青烟。

寒冷的江中小岛有着慢慢融化的残雪,初春的深潭流入着雪水就像沐浴一般溅起水花。谁在吹着铁笛,清新的笛声滑破寂静的夜空。

释宗渭,清朝初年江南著名诗僧。少年时从大诗人宋琬学诗,中年后复游大学者尤侗之门。

其诗讲究炼字炼句,讲究意境渲染。不用禅语而深含禅理,时名甚高。

这首诗象一幅带有音响的山水画,但其意境的深邃又非画所可比拟。

首联写出游停舟。诗人的心情是闲适的,只是“偶为”而出,意在“看山”。但山色如何,都留于诗外。

小船向着缓缓笼罩上来的暮色停下来了。停而未归,可见是流连于此,乐而忘返。

颔联是写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先发现了岸上的“野梅”。

本来梅自红、水自白,了不相干。但它们一上一下,十分靠近,有了一个“含”字连接,便把梅写活了。

水经过梅的过滤,也变得更加纯净,似乎还带进了幽香。红白交辉,相映成趣。

再往远看,塘上的斑斑渔火多象顽皮的孩子在跳跃着,仿佛那缕缕青烟都是渔火逗引出来的一样。

一个“逗”字极富遐想,把渔火写得活泼泼地,给“孤舟”漂荡的诗人带来温暖的情趣。

颈联则是从冬春交替的总体气氛上来表现的。虽然“寒”字、“雪”字仍不免给人严冬的联想,但寒气习习中传来的却是冰雪融化的声音,这不正好又是春天的脚步么?

再看那涣涣春水映着天上的明星,水波轻漾,星光摇曳,更是透现出浓郁的春意!

春天确实来了,尽管她还带着寒气,但星星们已率先眨着可爱的眼睛跳进春水,去尽情沐浴。

这一幕写得多迷人,多令人神往!天上水中,交织一片,斑斑点点,闪烁着灿烂的星光,把横塘夜色之美渲染得意浓神足。

尾联写夜幕已完全降下,不见人踪,上述画面渐渐隐没,而清亮的笛声又起,划破“空冥”轻快悠扬。

所吹的曲子不得而知,但它必定使诗人分外陶醉,也必定会增强人们对江山如画、生活甜美的诗意的感受。

此诗写得很精炼,很空灵,很有意境和诗味。无论是野梅、渔火、残雪、乱星,还是那响入空冥的铁笛之声,都能把人带入一个浮想联翩的美妙世界。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