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解人意的管理者也有错(下)

 转型刚刚好 2024-05-23 发布于北京

善解人意的管理者也有错?上一期,我们聊到了善解人意的管理者错在哪?分别是:错在了管理者虽善解人意,但却让员工偏离了绩效目标;错在了管理者用善解人意的方式,替员工包办一切;错在了管理者在主观上的善解人意,客观上却造成了员工没成长,长期没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善解人意,是管理者最该做的?有三个操作要点,和大家分享:

第一,先业务达标,再善解人意。做管理,当然要对公司业绩和组织绩效负责,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业务达标。而业务达标是刚性的,达标兑现奖励,没达标当然没奖励,甚至还会有处罚。

在业务达标这件事上,及时兑现奖惩才会有一视同仁,才会有公平公正。这个时候,管理者千万不要左顾右盼、于心不忍,更不要上来先替员工考虑各种没完成的困难和理由,总想找些办法来为员工开拓。这种善解人意要不得,管理者必须先按照业务达标与否的结果,兑现之前的承诺。然后再到复盘和改进时刻,帮助员工找问题、找方法、做改进,这个时候,管理者再去善解人意也不晚。

在这方面,无论是马斯克乔布斯,还是任正非马云,英雄所见略同,先业务达标,再善解人意,优秀管理者就该怎么做。

第二,先执行规则,再善解人意。公司里有各种流程、规章和制度,客观上讲,这些流程制度并非十全十美,总会有漏洞,或者与现实并不完全相符的情况。

这个时候,员工如果遇到问题,即便公司现有的流程制度不完善,也请先按照既定规则执行,不要动不动就菩萨心肠,动不动就法外开恩。用华为的话讲,先僵化后固化再优化。流程制度如何优化改进提高的问题,是在当前这件事执行完公司现有流程制度后,再去着手推进的问题。那个时候再去善解人意,再去还原当时的情况,找到真正的问题,修补流程制度的漏洞,才是优秀管理者该有的做法。

不要把事情做反了,凡事都要照顾到实际情况,都要特事特办,这样的话,管理成本很高,不会再有人相信公司流程制度的严肃性了。在这方面,无论是苹果华为,还是三星小米,他们都是出奇的一致;

第三,先客观理性,再善解人意。客观理性的意思是,还是要回到事情本身,回到事实和数据,回到组织目标和绩效,行为、过程和结果到底做的怎么样,而不是凭感觉、凭印象、凭感情。

管理者的客观理性,才能换来一个组织真正的公平公正。当所有员工都是这种预期的时候,也就不会再有那种拍马屁、搞关系,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和手段,来搞定上级,以使得自己在业绩不高的时候,还能安全过关,甚至还能照样拿奖金,照样升职加薪。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遇到两难问题,如果管理者不能客观理性,动不动就善解人意,那么,极有可能会吸引那些拍马屁、搞关系、千方百计以搞定领导为己任的员工,他们对于组织绩效没有任何贡献,反而是那些真正为组织创造价值的员工,就因为不哭穷、不找借口、不找理由、千方百计解决困难和问题、拿到好结果的员工,却没能获得应有的回报,管理者的这种善解人意,到底是公司之福,还是让整个组织陷入到乌烟瘴气。

说到底,先有客观理性,再去善解人意,这个顺序不能反,有些先例不能开。对此,您怎么看,请在评论区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