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好“吃”吗?

 静扯淡 2024-05-23 发布于黑龙江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诸葛亮吃什么?当然是“吃”诸葛亮了。

虽然诸葛亮的故里到底是南阳还是襄阳,到现在还争论不休,但这并不妨碍河南南阳的一众专家们举办所谓的“纪念诸葛亮仙逝1790周年”的座谈会,你看,这还有零有整。也就是说,只要“诸葛大名垂宇宙”,这样的座谈会,便可以年复一年地搞下去,我们的专家们,也就可以一辈接一辈地“吃”下去,不仅衣食无虞,而且名利双收。这“舌尖上的诸葛亮”,可比什么诸葛菜、诸葛烤鱼好“吃”多了。刘备才三顾茅庐,我们可以一顾再顾,当永远的“回头客”。

而且,套用多年前牛群那个“领导,冒号”的相声,光吃一个诸葛亮就够了吗?有卧龙必有凤雏,庞统就不该“吃”吗?诸葛亮的主公刘备就不该“吃”吗?他辅佐的刘禅就不该“吃”吗?他们蜀汉集团的五虎上将,就不该一个一个地“吃”下去吗?你说什么,他们跟南阳八竿子打不着关系?那有什么要紧,都是三国人物、炎黄子孙嘛!虽然他们死掉了,但我们不能忘掉他们,不“吃”,这么多历史文化人物,谁记得住?这么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如何传承?我们不仅要“吃”,还要“吃好喝好”“吃干榨尽”,最好还要“打包”,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一丝一毫的浪费,那都是犯罪!

一鲸落,万物生。以前就有人感慨,一部《红楼梦》,养活了多少闲人?不是说《红楼梦》、诸葛亮没有研究价值,但这些“研究者”、“研究成果”,有多少是滥竽充数,有多少是无病呻吟,又有多少是陈芝麻烂谷子?当我看到南阳市社科联的一位工作人员面对质疑的回应,真的是连脚都被逗笑了:“鞠躬尽瘁这些奉献精神,是需要宣扬传承的文化精神,我们自己也不能忘记,肯定是有意义的。”鞠躬尽瘁是好精神,但一个标语都能看明白的东西,还需要大张旗鼓地开个座谈会来研究?为了这点儿醋,特意包了顿饺子,人家都嚼了上千年的馍,你们还专门开了个宴会,这“吃相”也太难看了吧?估计赵本山小品里的“牛大叔”看了,都得说:“别的没学会,学会扯淡了。”还是一本正经地扯淡。

座谈会的主题也很扯:“诸葛亮文化的内涵底蕴和时代价值”,内涵底蕴肯定是有的,但这1790年的时间,估摸着也该研究到底儿了吧?至于时代价值,诸葛亮身上也肯定有一些永恒的在任何时代都值得珍视的价值,但居然要舍近求远、缘木求鱼,跑到一个近两千年的古人身上拿着放大镜去寻找所谓的“时代价值”,这就好比范闲穿越到庆国去找狙击步枪,你们这是在拍《庆余年3》吗?

面对是否花费公共财政、纳税人的钱的质疑,工作人员回应称,活动经费来自另一主办方,其性质为民间社会团体。难道是说,这就是一场“学术堂会”?听过唱《卧龙吊孝》的,还真没听过“吊孝卧龙”,这唱的是哪一出呢?而且,虽然是民间社会团体,其经费有没有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拨款或资助,或者企事业单位的捐款?也还需要进一步追问。

不过,比起那些在菏泽南站被骂“群魔乱舞”的“才艺主播”,这些“吃诸葛饭”的专家可“高明”多了,如果不是因为太过荒诞被破圈传播,他们完全可以“闷头吃个够”,一吃一个不吱声。这就像《西游记》,那些小妖精都被骂被打,真正的大妖精,反而可以弄个“小雷音寺”,道貌岸然、煞有介事地装神弄鬼、接受供养。同样是为了名利,菏泽南站的主播们,至少还能给一部分群众带来些快乐,也间接促进了菏泽南站的修路亮灯,可这些所谓的专家们,除了小圈子的自娱自乐,为自己获取好处,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奉劝这些专家一句,就算诸葛亮“这碗饭”再好吃,也不能“吃撑了”都不撒口,这么整下去,那真容易被骂是“吃饱了撑的”。

也许,你还可以看看——

什么?斩了试官不要紧?

王校长要吃多少剩饭,才能省出一座荆州关公像?

就想问问“茅台院士”:何德何能?

纵回首萧瑟,内心仍有一团火热

船厂社区:在斑驳锈蚀的蒙尘岁月里,做着砖红色的旧梦

五行缺德的吴起,怎么有脸说出“在德不在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