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课 ○ 《周南·关雎》的释义(一)

 香落尘外09 2024-05-23 发布于辽宁

图片


 
写一些不敢定义为诗的诗,
记录一些不敢无聊的无聊生活。

图片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周南·关雎》位于《诗经》卷首,受历代文人推崇,尤其是孔子,推崇备至。今人阅读《诗经》,其实可与《论语》相互参详。因为,从《论语》的内容可知,《诗经》是孔子教授学生的教科书。
而且,一般情况下,孔子不太愿意传授《诗经》。面对一些资质愚钝、悟性不高、智慧未开的学生,孔子避而不谈。
譬如《论语·为学》云: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如何?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也。
子曰:赐,始可与言诗也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从《论语》的这一段对话,我们可以读出一个场景。子贡曾向孔子求教《诗经》,但是孔子不予回应,或者说,还没到和你討论《诗经》的时候。子贡并不甘心,无奈之下,只好自学《诗经》。
有一天,子贡和孔子讨论“贫、富”的话题时,子贡趁机引用《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句,反证自己的学习理解情况。
孔子这才松口道:子贡,现在可以教授你《诗经》了。由此可见,孔子教授《诗经》是有门槛的。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孔子的学生子夏身上。
《论语·八佾》云: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子夏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由此可知,孔子教《诗》,并不仅仅限于字词的推敲。否则,孔子就是教书匠,而非“圣人”。
即便像子贡和子夏这样的人物,想学《诗经》,孔子也没有第一时间轻易答应。
据此二例,旨在强调孔子教《诗》的初衷,孔子总是通过一首诗,或其中的几句,教人明白为人为事的道理。正是这些道理,逐渐形成了孔子极其弟子的儒家思想。
我们今天阅读《诗经》,不是为了摇头晃脑的显摆学问,亦不是为了盘活沉睡的儒家思想。而是,从历史的沉淀里,汲取滋养今人的精神食粮(风雅精神,前文已有概述)。这才是今人阅读《诗经》的现实意义。

2

《周南·关雎》是一首耳熟能详的爱情诗。按照历代学者的说法,《诗经》由孔子编订而成。那么,孔子为何将一首关于男女的爱情诗,置于《诗经》首位?
其一,前一篇释义《周南》时,我提到孔子崇尚周礼,尊崇周公。故将周国之南音放在《诗经》的首卷,命名《周南》,以示敬仰之心。
阅读《论语》时,可以看出孔子的偶像是周公。
《论语·八佾》云: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又《论语·为政》云: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
子曰: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可见,周代、周公、周礼在孔子心中的地位。《诗经》出自周代,必是孔子的心爱至宝。
其二,孔子十分了解人性,但其一生从未屈服于人性,始终在与人性的弱点作斗争。
《礼记·礼运》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又如《论语·子罕》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又如,儒家的集大成者孟子《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
孔子知天地之道在于阴阳,大道合于人,正应在男女。《周南·关雎》这首诗正符合孔子对于男女之事的要求。

图片

孔子评价这首《关雎》云: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用现在的话说,叫见到美女不上头。
这首诗包含了孔子对男女之情的最低要求:发乎情,止乎礼。我们仔细阅读《关雎》,会发现整首诗的完整逻辑。
1、男子见到淑女,心生爱慕时: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男子发乎于情,心欲求之时: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3、男子求之不得时: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4男子止乎于礼时: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今天,我们读《关雎》,看的是文字。大家不要忘记,孔子当时是听着这首曲子。孔子听完的感受是什么呢?
《论语·泰伯》云: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这里的“乱”指的诗曲子的终篇。孔子听到最后,完全陶醉其中。
在周代,音乐有着制度性的意义,并用来端正人心,敦厚风俗,借此教化民众,达到以乐治国的目的。
孔子正是希冀《关雎》所传达的男女之情,应在每一位君子身上,发乎于情,止乎于礼,温文尔雅,不乱于心,不乱于性。
这样的《诗经》,难道不值得今人思考?难道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吗?其中的风雅精神,不正是当下所缺少的君子风气吗?

3

原本,我并没打算逐字逐句的释义全诗,更没有翻译《诗经》的想法。何况《诗经》的大部分诗篇对照各家的注释版本,基本是可以读懂的。
但是,我在写前一篇《周南》释义时,提到阅读先秦古籍,要通小学。于是,感觉有必要深入解读一下每首诗。一则,向不熟悉先秦语言的读者,详细的解读一下每首诗的字面含义。
二则,借此机会,在解读和释义的过程中,结合《诗经》每一篇的实例,向各位介绍一些阅读古籍的方法,包括小学的音韵学和训诂学内容。
此文篇幅有限,不再赘述,后文再见。

 感谢各位的点赞,关注和看,见字如面。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谢谢)

「 痴 绝 处  

一切对人类的观察

统统指向虚无

*作者,陶叔章,别名,曲阳,淮右读书人。诗人。公众号“痴绝处”作者,執笔“麈尾”。痴绝处(ID:secwords):我与自己的对话,听者不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