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鲁工大的教育家,在哪里?

 工大洪哥 2024-05-23 发布于山东

今天下午,有一场教师发展报告,要求安排一分管领导和一教师参加现场的培训。我们分管副书记一直在挂职,我就去了,实践证明,去就对了,收获很大。

来自山师的任者春老师,上了非常有感染力的一堂课,他没说自己是做报告,而强调是在上课,报告一般是坐着讲的,他是站着讲课的。

今天的讲座,我用讯飞办公本记录,一边听,一边随手做记录,这这玩意儿真好用,它还给处理成了文字,后续还给优化处理,仍然有2万多字,需要慢慢消化。

part 01

课程概览

BETTER LIFE

任老师今天讲座的核心,是教育家精神,即总书记在去年教师节时提到的讲到的: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早在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在未来三五年内,将培养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从时间进程上来看,这个目标应该已经完成了。

全国几万个教育家型教师,从数量比例算,我们学校应该也有几个,但一提到教育家,起来就是陶行知梁启超梅贻琦等大家,近代的张桂梅李希贵等应该也算,看看自己身边,还没有发现谁够得上这个标准,而自己离得就更远了。

任老师讲了2个小时,有几个核心的观点:

教育家开展的是有灵魂的教育

师生关系上要亦师亦友

教育家是上课上出来的

大学老师要聚焦,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

做真学问,求大智慧……

part 02

寻求共鸣

今天这篇文章,不展开他的讲课内容,不谈如何成为教育家,只就今天听课中的几个共鸣点,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这些共鸣点,大多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用过的素材或尝试过的方法,算是强行附和吧!

共鸣点1

心流

任老师整整讲了2个小时,我是特别认真的听了下来的。这种状态,就是他讲课中提到的一个词,“flow”,即心流,或者福流。

按照学习金字塔理论,当能够认真做记录,并将学到的东西进行讨论、实践或者再教授给别人时,吸收率能达到50-90,而如果这是听一听,一个字都没有记录的话,可能只有5-20%,会场中大多数人的学习效果是后者,我能达到75%以上。

对于心流这个词,我在樊登读书听过这本书,后来在很多讲课上用,一般在开课之初,会提醒同学们注意自己的状态,快速进入顺应模式,调整到心流的状态,而不是做无效的抗拒,导致自己处于疏离的状态。

共鸣点2

种子

任老师说教育就是播种

提到种子,一定会想到袁隆平,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杂交水稻之父,专门做育种的研究。实际上,袁老的职业是老师,他是一个具有教育家情怀的老师,是科学家,也是教育家。

在电视剧《功勋》中,他在找到“鹤立鸡群”那个杂交水稻株后,跟要毕业的学生们说了一段话,“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共鸣点3

蒲公英

任老师在讲课时,是将种子和蒲公英连起来用的,教育是培养蒲公英的种子。

我在多次课上,也以蒲公英作为比方。

最早是环保课,大概在2014年的时候,在做课程总结时,我把这门课比作蒲公英。 

一起约会的日子,一同走过的路

从相聚到相知,从相识到相恋

从学习到实践,有思考,有训练

结出一颗“生态 环保”的种子

随一阵秋风,飘然而去

不久的将来

会在美丽中国的某一隅

落地 生根 成长 开花 结果

后来,蒲公英的理念用到了跑步课、写作课、党课、党史课上。

都是一脉相通的,我是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所有的课都给我上成了思政课。

共鸣点4

孔子东游

在讲座的最后部分,任老师提到了孔子东游。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朱熹的《春日》。

我的环保课早在2013年开始,搞胜日寻芳活动,活动名称借用的就是朱熹的这首诗。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后来在喜马拉雅听郦波解读这首诗,他讲到,南宋的朱熹终其一生,无从渡淮而至鲁境,不可能北上到达泗水之地。作者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因此这首诗寄托的是朱熹对于孔子的遐思。 

好多次课,我最后的结束语就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希望我今天的一番自白,如春风化雨,滋润你的心田。

我也期待,雷语过后,繁花盛开。

今天,任老师课中反复提到,如何才能get到教育职业的灵魂。

我认为,至少我get到他这一堂课的灵魂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