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话红楼245:《红楼梦》中最神奇的话聊?薛宝钗到底有多酸?

 where5 2024-05-23 发布于四川

PS:大话红楼系列只解析原著《红楼梦》本身,由于内容有连续性,建议点开合集逐集观看,本期为大话红楼第245

《红楼梦》中最神奇的话聊?薛宝钗到底有多酸?

上回说到,宝玉和凤姐要死,棺材都做好了。

就在这个时候,门外传来了木鱼的声响。

念的是什么呢?

“南无解冤孽菩萨。有那人口不利,家宅颠倾,或逢凶险,或中邪祟者,我们善能医治。”

就差指名道姓的说贾府有人中邪了。

这就是正瞌睡,来了个枕头,雪中送炭,正是时候。

贾母、王夫人听见这些话,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救星,哪里还耐得住,急忙忙地就命人去快请进来。

贾政的态度就很有意思。

心里有些不自在,觉得这事儿有些蹊跷。

首先,他为什么不自在呢?

这是贾府的丑事,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

贾政觉得丢人,正经人家谁会中邪呢?

然后,他为什么觉得蹊跷呢?

早不来,晚不来,这个时候来,实在让人很难不怀疑动机。

所以,贾政还有点不情愿。

奈贾母之言如何违拗。

但是不情愿之外,还有点小期待。

想如此深宅,何得听的这样真切,心中亦希罕。

有枣没枣打一杆子,万一有救呢?

于是命人请了进来。

众人举目看时,原来是一个癞头和尚与一个跛足道人。

见那和尚是怎的模样?

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蓄宝光。

和尚很有精神,有大师风范,但是再看别的地方,可就太惨了。

破衲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满头疮。

出门也不知道洗个澡,离老远都是一股子酸味。

那道人又是怎生模样?

比和尚还惨,是个瘸子。

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

怎么看都像刚掉沟里爬出来。

但是牛皮就属他吹得响。

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

难道蓬莱仙境就是一条沟呀?

那么这二位是谁呢?

不说您也知道,这两位就是带补天石入凡尘的,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

他们此行就是来救宝玉的。

当然,贾政不知内情,看到这二位,是一脸懵逼,这俩货靠谱不靠谱啊?

但是人已经请进来了,礼貌还是要有的。

贾政问道:“你道友二人在哪庙里焚修。”

茫茫大士笑道:“长官不须多话。因闻得府上人口不利,故特来医治。”

和尚很自信。

贾政道:“倒有两个人中邪,不知你们有何符水?”

渺渺真人又笑道:“你家现有希世奇珍,如何还问我们要符水?”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贾政听这话有意思,心中便动了,因说道:“小儿落草时虽带了一块宝玉下来,上面说能除邪祟,谁知竟不灵验。”

您猜,通灵宝玉为什么不灵了呢?

您说,他什么时候灵过。

人家是来享福的,不是来治病的。

上面刻的字,也是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给打印的。

能灵才有鬼。

广告是茫茫大士做的,肯定不能打自己的脸。

茫茫大士缓缓的说道:“长官你哪里知道那物的妙用。只因他如今被声色货利所迷,故不灵验了。”

按照前文的剧情,宝玉是中了五鬼法,和声色获利所迷有什么关系呢?

咱们前文分析,补天石厌倦了凡尘,他想趁着这个机会回家。

这才是宝玉要死的病根。

要治好宝玉,就得先治好补天石。

怎么治呢?

心病还需心药医,主要靠话聊。

茫茫大士道:你今且取他出来,待我们持颂持颂,只怕就好了。”

贾政听说,便向宝玉项上取下那玉来递与他二人。

图片

茫茫大士接了过来,擎在掌上,和尚长叹一声,话聊正是开始。

第一句: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

这是告诉石头,老朋友来了。同时告诉我们,宝玉十三岁。

第二句:和尚人世光阴,如此迅速,尘缘满日,若似弹指!

这是告诉石头,你别着急,你再忍忍,很快就结束了。

第三句:可羡你当时的那段好处: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这是警告石头,你自己选的路,现在后悔也晚了。

第四句: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

这头两句诗可太香艳了。

您仔细品,什么叫粉渍脂痕污宝光?什么又叫绮栊昼夜困鸳鸯?

分明就是说宝玉太浪了。

最后两句: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就是告诉石头,这场梦还没完,等冤孽偿清你想不走都难。

翻译过来就是:赶紧起来嗨,享受你最后的快乐时光吧!

念毕,又摩弄一回,说了些疯话。

后面的疯话,作者又没写,可是没写的往往就是最关键的。

不过主题肯定是:坚持就是胜利,再苦再难你也要挺过来。

到此为止,话聊结束。

茫茫大士把通灵宝玉递与贾政,吩咐道:“此物已灵,不可亵渎,悬于卧室上槛,将他二人安在一室之内,除亲身妻母外,不可使阴人冲犯。三十三日之后,包管身安病退,复旧如初。”

不可使阴人冲犯,就是明确说,害宝玉和凤姐的是贾府女眷。

前文我们已经分析过,这里不在赘述。

总之,话聊很成功。

茫茫大士说着回头便走了。

贾政赶着说话,让二人坐了吃茶,要送谢礼,他二人早已出去了。

贾母等还只管着人去赶,哪里有个踪影。

什么叫高人?

这就叫高人,不图名不图利,来去如风,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现在这个情况就是:死马当活马医,不信也得信。

少不得依言将他二人就安放在王夫人卧室之内,将玉悬在门上。

王夫人亲身守着,不许别人进来。

万万没想到,当晚就见效了。

晚间他二人竟渐渐醒来,说腹中饥饿。

贾母、王夫人如得了珍宝一般,旋熬了米汤与他二人吃了,精神渐长,邪祟稍退,一家子才把心放下来。

李宫裁并贾府三艳,薛宝钗、林黛玉、平儿、袭人等在外间听信息。

闻得吃了米汤,省了人事,别人未开口,林黛玉先就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黛玉先说出口,说明黛玉是最着急宝玉的那一个。

然后,全书最酸的情节就来了。

薛宝钗便回头看了他半日,嗤的一声笑。

薛宝钗这半天在想什么?他为什么笑呢?

众人都不会意,贾惜春就问了:“宝姐姐,好好的笑什么?”

宝钗笑道:“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讲经说法,又要普渡众生,这如今宝玉、凤姐姐病了,又烧香还愿,赐福消灾,今才好些,又管林姑娘的姻缘了。你说忙的可笑不可笑。”

你就说,薛宝钗是怎么听出:黛玉说阿弥陀佛是在求姻缘的?

宝钗这就是没事找事,污名黛玉。

把黛玉对宝玉的真心,变成黛玉要嫁宝玉的贪心。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你家门口摔倒了,你第一个过去扶。

旁边一个人就说:你是怕脏了自家的地。

这就是典型的嘴贱、欠揍。

嘴上所说,正是心中所想。

此时此刻,真正想着姻缘的不是黛玉,而是宝钗。

因为宝钗心理全都是姻缘,所以她认为黛玉也是如此。

这就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这就是:心中有佛,眼里皆是佛。心中有魔,眼里皆是魔。

听了这话,黛玉是什么反应呢?

林黛玉不觉的红了脸,啐了一口道:“你们这起人不是好人,不知怎么死!再不跟着好人学,只跟着凤姐贫嘴烂舌的学。”

一面说,一面摔帘子出去了。

有朋友就问了:既然黛玉心中坦荡,为什么要脸红呢?

凡是提及她和宝玉的事,她哪次不脸红呢?

这是黛玉的常态。

黛玉说:你们这起人不是好人,不知怎么死!

这就是开预言家模式了,屋子里有谁?

李宫裁并贾府三艳,薛宝钗、林黛玉、平儿、袭人等。

他们不知怎么死,总之肯定不是好死,这是作者给我们挖坑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红楼梦》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