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洪侠|谁发明了“世界文学”一词?

 胡洪侠 2024-05-23 发布于广东

1827年1月31日,星期三。这天下午,在魏玛小镇,诞生了一种全新的文学视野:世界文学。之前从没有人将“世界”与“文学”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

说出“世界文学”一词的人,叫歌德。当时他正在读一本中国小说《花笺记》的英译本。之前他已经读过了《好逑传》德译本、《玉娇梨》法译本以及意大利文《马克·波罗游记》。《文字的力量》作者马丁·普克纳说,1827年,正是在评点《花笺记》时,歌德对艾克曼说出了“世界文学”这个术语。“在西方可以接触到的中国小说少之又少,”普克纳说,“歌德几乎读遍了他通过书商、图书馆和学术网络能找到的一切(中国小说)作品。”

歌德不仅读中国小说,他还读塞尔维亚诗歌和古梵语戏剧。他从小就对《一千零一夜》着迷,后来更迷恋中世纪波斯诗人哈菲兹,曾写下整整一本笔记与评论,还创作了一本名为《东西合集》的诗。普克纳说,“他无法去波斯旅行,但通过诗歌想象与他的大师哈菲兹一起游历东方的绿洲和伟大城市。”

沙姆斯·丁·穆罕默德·哈菲兹(1315-1390),十四世纪波斯抒情诗人,据说幼年即能写诗和背诵《古兰经》,其名字的含义正是“熟背古兰经的人”。哈菲兹一生共留下五百多首诗。他生活在蒙古人统治波斯的时期,喜欢用诗揭露、嘲讽当权者的专制、暴虐以及社会道德的沉沦,长于用诗咏叹春天、鲜花、美酒和爱情。波斯文《哈菲兹诗集》于1791年第一次正式出版。

歌德心目中的世界文学,首要内容就是翻译介绍外国优秀文学作品,把外来的文学财富变成自己的财产,促进各国人民相互之间的精神交流。歌德深信“翻译是世界文学的试金石”,“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把其他民族的作品翻译成自己的语言,乃是迈向文明的主要的一步。”歌德晚年曾尝试自学阿拉伯语。他认为世界文学建基于一个由翻译推进的全球文学市场。

那个星期三的下午,歌德对艾克曼说,“世界文学的时代即将到来,每个人都必须为推进它作贡献。”歌德有此判断,部分原因在于进入十九世纪以来,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市场正在形成。这使得遥远地方的作品得以进入到欧洲正在工业革命中的国度。那也正是欧洲帝国的殖民时代,学习外国文化变成相当实用的经济行为,经由突飞猛进的印刷技艺,殖民地作品的翻译篇章开始传遍欧洲的大城小镇。第一代“东方通”也应运而生:他们奔赴中东和远东,以学习、研究这里的文学文化为职业。

于是,中东波斯诗人的作品以多语言文本在欧洲流传,成为歌德所称“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歌德选择了深爱哈菲兹,几十年后,在英国,菲茨杰拉德选择了热爱并翻译奥玛尔·哈亚姆和他的鲁拜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