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桂林行(之三)

 昵称45109175 2024-05-24 发布于浙江

来桂林前,只知“桂林山水甲天下”;并不知晓桂林少数民族居住的深山里隐藏着一片人间仙境——龙脊梯田。巧的是住宿的酒店前台,一旅游公司设有导游点。登记住宿时导游递给我一“桂林景点”折页。随手一翻,就被折页上龙脊梯田的景色震撼,便动了去一游的心思。同行的朋友却说,我们这代农村长大的人,当年改山治水,每年冬天冰封三尺了,还坚持“学大寨,修梯田”。梯田有什么好看的。这时,导游插了一句话,“我见过你们北方的梯田,站在山顶俯瞰,梯田层层叠叠,苍凉大气、壮阔雄浑。'龙脊梯田’是'世界梯田原乡’。它蜿蜒曲折,与周围的山寨遥相辉映。如果说北方的梯田是一幅动人心魄的自然画卷;那么'龙脊梯田’堪称一幅悠然秀丽的山水田园诗。”听了导游这番话,当即决定参加“龙脊梯田”一日游。

天公不作美,早上刚乘上大巴车,雨便淅淅沥沥下起来,我担心影响今日的游程。导游说这个季节进山,雨是“常客”。不过我们上午游览瑶族寨子,雨天影响不大。

车在深山柏油路上行驶,窗外掠过一座又一座高山。蜿蜒窄窄的山路,两车交错时,几乎是相擦而过。山路两侧,植被茂密,多是碗口粗细的毛竹。高处山峰云雾缭绕,车轮下悬崖万丈,看得你胆颤心惊。山峰半坡或较平的上顶上时有寨子在车窗外一闪而过。我们看站不住脚没有树木的陡山坡上,却有毛竹搭的架棚上攀着绿色的藤状植物。导游说那时山民种植的百香果、罗汉果。采摘的果子都是用背篓背下山来,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生活劳作依然还是很艰辛。

旅游车在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寂静山谷停下,我眼前为之一亮,寨子依山傍水,沿山溪分布两侧。云雾缥缈,绿树环绕。茂盛树木掩映着一座座依山势而建的竹木楼,颇有世外桃源的意味。这儿就是有“天下第一长发村”之称的美丽瑶寨。

一走进寨子,热情的瑶家便给游人献上一场歌舞表演。瑶寨的年轻人穿着五彩盛装,手牵着手,跳起了欢快的瑶族舞蹈。伴随着音乐节拍和竹竿挪动,瑶家阿哥阿妹轻盈摇摆,节奏缓慢而优美,精彩纷呈,深深地吸引着游客。歌舞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歌声与竹楼外的雨声、小溪潺潺的流水声交织在一起,如天籁之音延绵不绝,萦绕在耳边,萦绕在整个演奏现场。零距离感受浓郁的瑶族山歌,享受原汁原味的瑶族风情,真是大饱眼福。

瑶家歌舞表演

看完歌舞表演,三三两两的游人撑起雨伞沿着寨子里的石板路游览,有些戴望舒《雨巷》的诗意。这个瑶寨的房子以新建为主,但吊脚楼、木板房,还保留了旧日风貌。为让后人“不忘初心”,他们特意留下一座百年前的吊脚楼,记载着瑶寨的历史沧桑。为生存而迁徙的瑶民先人,他们想不到,留给后世的是这样一个意境如画的古村寨。

瑶寨古木楼

在寨子里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座吊脚楼三楼的后窗,都有一根碗口粗细光滑笔直的木棒斜靠在那儿。正在纷纷猜测时,导游告诉我们,瑶家的姑娘都住在有木棒斜靠的房间里。如果寨子里的小伙子看上这家的姑娘,就必须沿着这根木棒爬上三楼的窗口。如果姑娘中意小伙,她会打开窗子让小伙进房间;如果姑娘不中意,会用洗脸水把小伙子泼下楼去。同行的一位朋友打趣说:“就我们这身手,如生在瑶寨,只能是单身汉的命了。”

斜靠在三楼后窗前的光滑木棒

雨还在下,我们沿着横跨山溪长50多米的风雨木桥走过。木桥长廊绘着瑶家特色的图画。木桥与山溪一侧的数百米的风雨长廊相连,黒瓦红柱的风雨长廊背山面河,幽静古雅。吊脚楼、风雨桥、风雨长廊都是用政府精准扶贫款近年才修建的。身着瑶家盛装的瑶族女子,头盘青丝长发,在此出售当地的土特产。她们的穿戴装饰别具风情,手腕、脖子、耳垂上佩戴着各种形状的银饰,伴随着袅娜的步子轻盈摇曳,银光闪烁,“叮当”作响。这该是“最炫民族风”吧!

透过长廊望去,廊外雨帘笼罩,河面水汽氤氲,山上云雾升腾,如打开了一帧淡雅的水墨画屏。

瑶寨风雨长廊

中午在风雨木桥边的一家饭店就餐。饭菜有腊肉、干笋、辣椒酿、土腌菜、竹筒米饭、竹筒鸡等,还品尝了香纯味美的自制茶和自酿水酒。极具瑶家风味。

竹筒饭菜

午饭后,雨已经停了,此时再乘上大巴车,去龙脊梯田。车上导游向我们解说:龙胜的龙脊梯田,距桂林市八十公里,分布在海拔300米至1100米山坡之间,最大坡度达50米,梯田垂直高度达千米。梯田最早开凿于元朝,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原本安居乐业的壮族和瑶族先民,为了躲避战乱和封建统治者的压迫,逃进了深山。逐渐形成了“依山险而居”的传统,登山唯恐不高,入林唯恐不深。大大小小的瑶族村寨,散落在崇山峻岭之中。为了生存,开始在贫瘠的山地上开荒种田。山脊陡峭,荆棘丛生,乱石嶙峋,先民们依靠最原始的刀耕火种,一块块地挖,一层层地垒,一小块“巴掌田”叠着一小块“巴掌田”。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日积月累,凡有泥土的地方几乎都得以开垦为粮田。

参观梯田有两种方法,一是顺山间小路攀登,再是坐上山索道。因天气原因,我们选择坐索道上山。随着索道车厢缓缓上升,往下看一条山脊宛如巨龙,盘旋而下,颇有气势。山坳、半山腰、山顶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寨子,寨子的木楼随山势而建,重重叠叠,错落有致,飘渺在云海间,如梦境幻影。梯田依山就势一级一级向上蔓延,从山脚逶迤盘旋到山顶。高低错落,景色壮丽,美不胜收。这个时令梯田里的稻子已是收割季节,云隙里透出的阳光,让金秋的龙脊披一袭金色的外衣,熠熠生辉,金碧辉煌。梯田与周围的山峰、森林和云海交相辉映,像巨扇一样半摺半开,斜叠成一把把浓墨重彩的狭长扇子,让人沉醉其中。小路悠悠地蜿蜒在跌宕有致的梯田里,飘忽成一根根细绳。最窄的一层梯田只能栽种两行水稻,宽的一层梯田也不过栽种四五行水稻,宽宽窄窄的层层梯田,绕着山峰旋转,犹如一条金丝线,彼此相连,如链似带,缠绕群山。蜿蜒的梯田组成的曲线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如行云流水,潇洒柔畅,显示了动人心魄的曲线美。梯田一层层,一级级缠绕的整座山,如田螺,似岚塔,巧夺天工,禁不住让人啧啧赞叹。缆车上一位颇有艺术气质的小伙子说得好,“这梯田如跳跃着音符的五线谱,充满强烈的韵律感,演绎出一曲人定胜天气壮山河的赞歌。这儿每一片梯田都有着属于各自的特色,它所凝聚的是自然和人类共同创造出来的美,极富诗情画意。”

缆车直抵山顶观光平台。本来以为“会当凌绝顶”,可饱览梯田全景。谁知雨刚停不久,山顶弥漫在浓浓的云雾中。虽说看不见梯田气势恢宏、壮美无比的景色,但在云雾缭绕中穿行,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有飘飘欲仙的感觉,遗憾中便亦有了丝丝快乐。山顶上立了两块石碑,一块刻着“世界梯田原乡”,另一块上是袁隆平先生的题词“中国稻作文化科学研究基地”。中华民族是最早栽培水稻的民族,深山里少数民族更是创造性发明了梯田的耕作模式,是山水与田园融合于一体的一幅宏伟艺术杰作。龙脊梯田被誉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活化石。2018年,龙脊梯田获得“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称号,这足已让人见证了少数民族先民的淳朴、勤劳与智慧。
下山后回望,峰峦叠翠,云雾飘渺。让世界惊艳的文明奇迹——美丽的龙脊梯田风光,令人流连忘返。此刻,远离喧嚣,闭上眼睛,融入这一幅清雅淳朴、瑰丽多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山川丽景画卷,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