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答网友问】做过的题目,无法学以致用应该怎么办?

 自陈怡派 2024-05-24 发布于浙江

前几天,有位家长和我说,孩子做过的题目无法学以致用,真是怀疑理解力有问题。

这位小朋友当时参加了四下阅读专项的批改班,她的作业我批到过,有些题目的答案是写得颇为奇怪,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她的理解力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然而,当家长提到孩子在做过的题目上无法学以致用的问题时,我们需要明白,这通常并非单纯由理解力不足所导致。

实际上,这更可能是孩子在学习方法、知识内化的程度或者解题策略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帮助孩子改进,我们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而非仅仅关注理解力本身。

以致,顾名思义,就是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以实现其实用价值。

我们在“用”之前需要先思考孩子是否“学透”?

学?

很多时候,学生可能在表面上掌握了某个知识点,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其背后的基本原理。这会导致在解题时无法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这也就是我说的“没学透”!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精读资料,理解核心知识点:重新阅读课本或相关资料,特别是介绍基本术语和方法的部分。这些部分通常是知识点的核心。我们要细致阅读,逐字逐句地理解,确保没有遗漏任何重要信息。另外,多次复习这些关键内容,确保自己能够准确复述并理解其意义。比如“作铺垫”,你真的理解这一术语的定义吗?如果不理解,你又如何正确运用呢?

2.勤学好问,及时解惑: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要主动思考。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个答案是怎么来的?老师的答案为什么这样写。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提出问题并寻求解答。这可以通过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或查阅更多资料来实现。我常说“问题不要过夜”。

3.构建框架,形成知识体系:将学到的方法和术语进行整理,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这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方法与术语,并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回忆起相关内容。

4.实践应用,加深理解:找到与所学知识点相关的实际题目尝试将基本方法和术语应用到具体的题目中。在解答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找出可能存在的误区和不足通过多次实践和应用,逐渐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用?

遇到一道题目时,别着急动笔写,先“想”。

想什么?

想自己学过的知识,快速回忆,思考这道题目或类似题型是否在之前的学习或练习中遇到过。(这种回顾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解题状态,并有可能激发出之前学过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如果确实遇到过类似的题目,那么进一步回忆当时老师是如何讲解的?这包括解题的步骤、关键点的提示、容易出错的地方等。(通过回忆这些讲解内容,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题目的要求和解题思路,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不止如此,这种前置的思考过程还非常有助于学生觉察到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假如在回溯过程中发现对某一知识点或解题方法的理解已经变得模糊,甚至出现了遗忘,这无疑是一个宝贵的自我提升契机。学生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及时复习并牢牢掌握这些遗漏或淡忘的知识点,以此来不断完备和加固自己的知识体系。

开始运用后,可能还会出现层出不穷的问题,那我们要做的是——

1.诊断问题所在: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孩子在做题时遇到的具体困难,注意是“具体”困难,他到底是理解题意有误,还是对知识点的应用不够灵活,或者是解题思路不够清晰

比如一道题目做错了,别着急批评,别着急给答案。先耐心询问孩子:你是怎么想的?你这个答案是怎么来的?

通过孩子的答案,反向推导其解题思路,找出可能存在的误解或错误。将其回答和解题思路记录下来,以便后续分析和总结

2.针对性训练:

如今的教育观念已经逐渐从传统的“题海战术”转向更为高效和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放弃做题。做题仍然是检验知识掌握情况、提升解题技巧和熟悉考试模式的重要手段。关键在于,我们不能盲目地、机械地做题,而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针对性练习的重要性,不用再多说,我更想和大家分享如何进行针对性练习。

①明确练习目标

确定薄弱环节:根据作业、考试等情况,明确自己在哪些知识点或题型上容易出错

选择适合的练习题:针对这些薄弱环节,选择难度适中、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

②执行定时定量练习

设定练习时间:为每个练习环节设定明确的时间,合理分配做题和检查的时间。

控制题目数量:根据时间限制,选择适量的题目进行练习,确保能够充分思考和总结。

③分析解题过程与结果

记录解题步骤:在做题过程中,详细记录自己的解题步骤和思考过程。

对比标准答案:完成练习后,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和不足之处。

④深入错题分析

分类整理错题:将做错的题目按照知识点或错误类型进行分类整理。

剖析错误原因:针对每道错题,深入分析错误原因,是知识掌握不牢、理解偏差还是粗心大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