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磁湖夜话]何利群的随笔《扇子》

 黄石新东西 2024-05-24 发布于湖北

扇子 

何利群  

立夏一到,天气开始变得炎热起来,时常下午气温可达30多度,我翻箱倒柜地找出扇子,同时擦去家中电风扇上的灰尘,以备用。扇子是引风用品,夏令必备之物,持一把书画的折扇,拂去热气,带来一股精神气。  
扇子它蓄含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含。扇子不仅是一种实用品,更是一种艺术品,它通过形态、色彩、纹饰等元素,表达了不同的寓意和象征,它反应了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扇子有圆形、方形、八角形等。扇面的纹饰是指,扇面上所绘制的图案或文字,如花鸟、山水、诗词等;扇子的形制是指,扇子的结构和材质,如折扇、团扇、长柄扇、蒲扇、羽毛扇等。  
记得在我5岁那年的夏天,天气炎热,那个年代(六十年代),平常百姓家都没有电风扇,更别提家用空调了,我见都没见过。一到炎炎夏日的晚上更是热得睡不着觉。我和外婆睡一张大床,外婆为了让我睡好觉,她老人家就用一把蒲扇不停地扇动,直到我睡熟了她才睡,只要我一热醒,她又会不停地轻摇着蒲扇,扇出清凉的风。我曾这样无数次在外婆蒲扇摇起的清风中睡去。  
折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代表性的一种扇子形制,它即有实用功能,又有艺术功能。折扇被广泛使用于文人墨客之间,他们在折扇上题诗作画,言情托志,抒发心声,折扇被认为是高雅、情感、文化的象征。我有一把折扇用了四个夏季,如今折扇上的诗句大多模糊不清,仔细辩认还是能看到个大概。折扇上的诗句是《莫生气》: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生气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它去……  
前年十月上旬的某个傍晚,我和几个朋友去散步,途经下陆区广场,只见在广场一角的路灯下围着一圈人,走近一看,见一个双手手指有残疾的年轻人,拿着画笔在一个纸质折扇上画着一只鸟,它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地上放着一个调色小盘和七个小瓶,瓶中分别装着七种颜料,地上还摆着他画好的折扇,花、鸟、鱼、虫好不热闹,围观的人对他的画赞不绝口:“双手手指残疾还能画出如此漂亮的画作,真是不可思议,我也买一把。”有几个人选着自已喜欢的折扇,也算是对小伙子的赞赏和支持,据小伙子自已说,他年幼时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手指关节变形。他不想成为父母的负担,要靠残疾的双手养活自已。我不知道他从那里来,又会到那里去……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家家都有了电风扇和空调,但这些电器还是不能完全替代扇子。我喜爱折扇,更难忘外婆手中的大蒲扇。傍晚小区的广场上,大姐们又跳起了扇子舞,她们的舞姿优雅、风趣,赏心悦目。扇子为夏日带来了一丝清凉,又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扇子轻摇,带来缕缕轻风……  

2024年5月


何利群,1958年出生,电大毕业,曾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机修厂工作,现已退休。

点亮分享+留言+收藏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