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一斤为什么刚好是500克?古代的一石又是多重?

 天地一沙鸥1975 2024-05-24 发布于广东

有人会觉得奇怪,中国的“斤”用了几千年,为什么现代在换算的时候,刚好等于500克。

其实古代的一斤并不是500克,后来为方便换算,强制改成了500克为一斤。

而且,在古代,一斤有多重还变了几次。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时,1斤约等于 254克。所以,楚霸王项羽能力举千斤,也不显得很夸张。现在的挺举世界记录是263公斤,跟楚霸王差不多。

而且,秦始皇还规定1斤等于16两,半斤八两就是这么来的。当时的1两约等于现在的15.8克。

西汉时期,1斤等于258.24克。

隋朝的1斤等于668.19克,比西汉时期翻了一倍多。

从唐朝的清朝,重点单位比较稳定,1斤等于586.816克。

到了清朝末年,外国人来了,他们用的重点单位是克,千克,吨。当时中国的1斤等于洋人的586.816克,这个数字太复杂,换算起来很麻烦,通商贸易都很不方便。

但是,我们又没办法要求外国人改变克、千克的重量,那只好我们自己把斤的重量改了。

民国时期,就折腾了两次。

民国4年(1915)1月,北洋政府公布《权度法》,规定1两=37克。这么一算,一斤还是592克,还是不好用。

于是,到了民国17年(1928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权度标准方案》,规定1市斤=500克,1市斤=16两,每两等于31.25克。这么一来,外国人的克和中国的斤比较好换算了。但是,在国内换算时,16两为一斤,算起来还是别扭。

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59年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将16两为1斤改为10两为1斤。这样一来,重量换算方便的问题全部解决了。

1978年开始,中医处方取消“两、钱、分”等计量单位,改用“克、毫克、升、毫升”等单位。

1984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液体商品一律使用容量单位“升、毫升”,并使用容量提。重量单位用“千克”,并使用千克秤。长度计量单位用“米“,并使用米尺。一律禁止生产和销售质量市制秤和英尺等非法定计量器具。

关于“斤”的故事说得差不多了,我们再来说说“石”(读音dàn)。

古人经常说到,粮食千石,尤其是官员,年薪为几千石,那么这一石究竟是多少?

石,既是重量单位,也是容积单位,还是面积单位,讲起来比较复杂。

我们还是从秦始皇说起,秦朝一石为120斤,按照秦朝时,一斤重254克换算的话,大约为今天的30.48公斤。

到了汉代,《汉书·律历志》记录:"权者,铢、两、斤、钧、石也”,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石是最高的重量单。汉代一石,等于汉制的120斤。换算成公斤的话,比秦朝少了一点点,约为29.95公斤。

这就很好解释了,这个“石”为什么不读“石头”的石,而读dàn,刚好和古代普通人挑一担粮的重量差不多。

“石”用来衡量粮食的话,还是主要作为容积单位。各个朝代都有不同,说起来很复杂。

我们以明朝为例,《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上说,明朝的一石米,重点大约在92-94公斤之间,180多市斤。清朝也大致差不多。

北方的粮食亩产据《河间志》卷三记载:“一夫耕田三五十亩, 亩收麦一石以上。”明末清初桐乡地主张履祥在《 补农书》中所说:“田极熟,米三石”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明朝时期,比较肥沃的田地粮食的亩产大约是,小麦180斤,水稻540斤,这是比较符合事实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