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供应链|安全库存量的三种解法

 供应链重构 2024-05-24 发布于福建
计划,是供应链管理中让人头疼的一项职能。但是,计划又非常重要。计划是否科学,能够对后续的采购、仓储、生产等几乎所有的供应链管理职能产生重大影响。
关于计划的其他相关文章,详见公众号供应链重构采购计划(上)》《采购计划(中)》《采购计划(下)》《计划与物控(PMC)》《“计划”是个什么玩意儿?》。
在制造行业,计划链的构成为:
(需求端)订单计划→生产计划→物料计划→采购计划(供给端)
  • 订单计划,基于企业对客户实际订单及销售预测,由销售部编制;
  • 生产计划,基于订单计划、成品库存及生产效率编制,由生产部编制;
  • 物料计划,基于生产计划及BOM(物料清单)编制,由生产部或物控部编制;
  • 采购计划,基于物料计划及在库库存、在途库存、MOQ(最小起订量)、LT(采购周期)编制,由采购部或计划部编制。
这种理论上看似简单的线性平移,实际中却远没这么简单。
实际的市场需求,受到需求动向、经济变动、市场竞争、国家政策等外界因素,营销策略、销售能力等内在因素,以及突发性事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呈现不规则的波动。
因此,尽管销售预测十分重要,但高质量的销售预测并非易事。
而在采购端,到货及时性也受到供应商产能、物流等多重因素影响。
因此,为确保正常的生产秩序,避免突发事件造成停工待料,安全库存开始被人们利用。
安全库存量的设计,有三种思路,对应三种解法:
第一种,假设供给稳定,考虑需求波动。
因为需求端的不确定性,导致生产计划波动较大,即物料每日需求的波动较大,这种波动可能击穿库存,造成停工待料。
那么安全库存计算公式为:
安全库存=最大离均差×采购周期
最大离均差,是指一个周期内最大日用量与日均用量的差,即:
最大日用量-日均用量
这种安全库存计算方式的逻辑在于,超过日均用量的用量会引发断货风险,假设一个周期内每日的用量都达到最大日用量,那么累加这些超过日均用量的部分,出于安全考虑,应提前一个采购周期采购在库。
第二种,假设需求稳定,考虑供给波动。
因为供给端的不确定性,导致实际采购周期变长,即使在稳定的日均用量的情况下,也可能在下批物料合格入库前,已击穿库存,造成停工待料。
那么安全库存的计算公式为:
安全库存=日均用量×紧急采购周期
这种安全库存计算方式的逻辑在于,当供给出现异常,或需求出现波动,我们启动紧急采购后到产品合格入库的期间,安全库存刚好能够满足生产使用。
第三种,同时考虑供给和需求的波动,并考虑客户服务水平。
因为供给端不确定,需求端也不确定,又要考虑客户体验,满足客户对有货率的需求,综合所有因素,设置安全库存的计算公式为:
安全库存=z ×SQRT( σd^2× μL + σL^2 × μd^2 )
其中:
z表示对客户的服务水平系数;μL表示平均采购周期;σL表示采购周期的标准差;μd : 平均日用量;σd表示日用量的标准差。
符号SQRT( ) 表示开方;^2 表示平方。
σd^2× μL考虑了需求的不确定性; σL^2 × μd^2考虑了供给的不确定性;z考虑了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安全系数可查表)。
这种安全库存计算方式的逻辑在于,同时为供给端和需求端出现的可能波动因素进行额外的库存配置,同时为保证客户服务水平再筑一道防线。
z值越高,安全库存越高,有货率越高,客户体验越好,但企业整体库存也随之越大。
订货点(订货时间)的选择,由库存水平决定,当实际库存下降到:
实际库存=日用量×采购周期+安全库存
时,应订货。
但实际工作中,由于物料成千上万,若针对每一种物料单独确定一个订货时间,工作会非常繁琐,一般都以月度、半月度、周为单位确定订货点。
而对于大宗物料,由于库存量(金额)占比大,可单独确定订货点,以平衡需求满足率和库存周转率。
做计划,有一种“懂了所有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感觉。因为最重要的是,波动因素是变量,永远在变动,只有不断修正参数和系数才能让计划在当下相对科学。
而识别不确定性并消除不确定性风险,又是我们供应链人肩负的任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