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的人都不会读的字。甲骨文字典说字——陟

 赵文耕 2024-05-24 发布于北京

导读

从甲骨文写法很好理解,可是现在很少使用的字。甚至有人见了都不认识的字。含义特别简单,就是向上攀登的意思。

什么是有德之人?什么是真人,至人?如何才能成圣成贤?其实毛爷爷早就说的很清楚了。知道哪句话吗?

祭祀的时候为什么要向上登呢?甚至,专门有一种礼器的名字就叫做登。登什么样子的?


【甲骨文字典,陟】

今天我们学习甲骨文字典第1509页的字,这个字念zhi 陟。它的甲骨文非常直观,属于一个会意字,从阜从步,像双足寻脚窝上升之行,故会“登”之意,与说文篆文相同。《说文》:“陟,登也,从阜从步。”“陟”这个甲骨文写法特别明确,但今天已经很少使用,取而代之的往往是“登”。

在以前用陟这个字,它的甲骨文写法中的“阜”表示与山有关。“阜”字横过来其实就是“山”这个字。爬山的过程中,为了让脚更方便攀登,根据人的步长在山坡儿上会凿出一个一个的脚窝儿,这个字就是“阜”。步字 ,就是一前一后两只脚迈步向前,两个脚趾会意。两个脚之间的距离就是一步。“陟” 在典籍中有一个引申义,表示当官被提拔晋升。在古代有一个词语“黜陟”,“黜”就是降级 、罢官;“陟”就是指升官。“黜陟”就是指官吏的进退升降。可以看出来,它的引申义和本义也是有内在联系的。


【陟,演变】

所以当我们了解了一个字的本义之后,它的引申义也就顺理成章了,就是所谓的本立而道生。在我们了解古文字方面,最主要的一个就是要了解这个字的本义,其中有很多的方法,最直接的一个方法就是通过字形来了解。

和“陟”相反的就是“降”-把“步”向下表示下山就是“降”。明天再详细说它的含义。


【北海西门外的陟山门街】

我们来说几个跟“陟”相关的字,“陟”就是登山、向上。相关含义的字一个是“登”,一个是“升”。“升”这个字我们前两天也说过,本义为量具,后来因为发音和升降的升相同,又被引申为向上升的那个字。

在典籍当中,或者说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登或者是升,还有陟,其实都包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相信只要不断向上、提升、升高、攀登,相对来说就会成功,会变成最后的人生赢家。这是人们对道德的高的一种向往。


【德,升也。说文解字注】

在咱们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在说文解字当中,道德的德就是升和登的意思,就是向上的意思。所以中国文化中,中国经典中,很多地方都在重复同一个事实:人要不断地攀升,要不断地提升,克服种种的困难。

有一个说法: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还有一个就是毛爷爷说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和黄帝内经中的说法也是高度吻合的。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里说上古之时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常人、庸人、小人~根据人们对于生命科学的不同的理解以及后天不断的努力,他们会呈现出不同的人生的结果。有的人就在高的位置,有的人就永远逃离不开低的位置。那么从低往高,从下往上,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历程。先是禽兽不如,然后是禽兽,然后再是小人,然后再是庸人、常人。但是贤人再往上是圣人,圣人再往上是至人,至人再往上是真人。在很多很多的典籍当中就是不断的激励人们要不断的提升、要不断的攀登。只有人才是能往高处儿走的,如果你往低处儿走,那就不是人了。所以只要作为人,就要不断克服困难,克服自己,不断提升,不断跨越,不断升级。

所以在中国文化中,对于能够向上升的这几个字,含义都非常美好。比如说“登”,祭祀的时候用“登”,甚至有的时候把它当做一种祭祀的礼器,叫做“登”。“登”其实就是在祭祀的过程中,参加祭祀的执事双手捧着礼器逐级上升。因为祭祀的地方一般都是建在高台的地方。要参加祭祀的话,一定是一步一步向上登的,所以登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寓意。如古代看到“登”这个字,真的特别特别吉祥。一看到“登”就会想到登科,登科就是中举。所以“登”又是“德”的解释。

什么叫有德之人?什么叫有道德的人?什么是有学问的人?就是懂得不断上升的人,不断提升的人,这种人就叫做有德之人。大家可以看一看古今中外历史上那些能够称之为圣贤的,哪一个不是从低到高,不断努力,不断提升,最终实现人生目标的?没有人生来就是王侯将相。都是经过后天的一一点一点的努力,有了一定的付出,付出有了一定的数量,有了一定的积累。不能说只要一次付出,就想得到一个结果,没有那么便宜的事。你的付出总得够数,总得有一定的积累,才能由量变到质变。这都是有一个潜移默化的一个过程的,水到渠成,顺其自然。

好吧,朋友们,对于“陟”这个字,我们今天就说到这儿。同时也希望朋友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断提升觉知,不断提升生命的层次。

文字整理:润如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