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与国内视角:早期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抑制疗法的应用比较及差异分析

 温医一院刘海光 2024-05-24 发布于浙江

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其早期病例占据很大比例[2]。在治疗策略中,针对绝经前患者,卵巢功能抑制(OFS)已成为降低复发风险、改善生存的关键措施[3]。本文旨在对比国际与国内多部指南及共识,包括St. Gallen国际共识会议(2023年版)[4]、NCCN乳腺癌指南(2024年版)[5]、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3年版)[6]、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3],以及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7]的相关文献,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抑制疗法的应用比较及其差异。

共识与指南的一致性

1. OFS的重要性与适应人群:全球范围内,无论是St. Gallen共识还是中国CSCO指南及专家共识,均强调了OFS在降低未绝经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方面的核心作用[3]-[7]。共识与指南均明确指出,对于淋巴结阳性和淋巴结阴性但具有高危因素(如G3级、G2级伴Ki-67增殖指数≥20%、多基因检测高危)的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HR+)早期乳腺癌患者,OFS联合内分泌治疗是标准治疗策略。这些共识与指南均认可化疗指征作为OFS适用的判断标准之一[3]-[4]

2. 药物选择与联合治疗:在药物选择上,GnRH类似物(如戈舍瑞林、曲普瑞林、亮丙瑞林)作为绝经前HR+早期乳腺癌患者首选的OFS方式得到了一致认同[8]-[9]。国际和国内指南均提及在OFS基础上联合特定的CDK4/6抑制剂(如阿贝西利)可进一步提升绝经前HR+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获益,尤其是在淋巴结阳性或符合特定高危条件的患者中[3]-[7]

3. 治疗时长与后续管理:各指南与共识建议OFS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时长通常为5年。对于中高危患者完成初始5年联合OFS治疗后,如未绝经且耐受性良好,可考虑继续2~5年联合OFS或单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治疗。此外,均强调在应用OFS前充分与患者沟通药物使用方法和可能的不良事件,以确保患者依从性和安全性[3]-[7]

4.OFS与化疗的序贯与同步:在OFS与化疗的使用时机上,中国专家共识和NCCN指南均需评估患者化疗前的卵巢功能状态进行决策[3],[5]

国际与国内视角的差异

1. 卵巢功能保护与生育力保存:中国专家共识特别关注了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卵巢功能保护及生育力保存问题,明确推荐使用GnRH类似物保护卵巢功能,降低卵巢功能早衰风险,减少生育能力损害。这种关注在国际共识中虽有所提及,但中国专家共识提供了更为详尽的用药建议和具体操作流程,如化疗前至少1周开始使用GnRH类似物,每28天1次,直至化疗结束后2周给予最后一剂[3]

2. 临床试验纳入标准与研究对象:中国专家共识明确指出,针对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开展的临床试验,不应仅纳入绝经后人群,应积极探索OFS条件下绝经前人群的治疗效果,以确保试验药物对这类患者的实际效应得到准确评估[3]。这一观点体现了对中国患者群体特性和治疗需求的深度考量,而国际共识与指南虽鼓励全面评估不同人群,但并未专门针对绝经前患者提出明确的纳入建议[4]-[7]

3. 绝经状态判定与卵巢功能监测:在绝经状态的判定标准上,OFS 共识和国际指南在绝经状态的判定标准上展现了一定的一致性(表1)。但考虑到人种差异和临床实践的具体性,中国专家共识结合中国女性实际绝经年龄和临床实践,制定了较为具体的判定标准(表2)。对于接受药物去势的患者,不推荐常规监测雌激素水平,仅在怀疑不完全 OFS 时才进行检测[3]。而国际共识与指南对此类细节的阐述相对较少,更侧重于原则性指导[4]-[7]

图片

表1 绝经状态的判定标准

图片

表2 经治的乳腺癌患者绝经状态的判定标准

4. OFS药物的全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新增了早期/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OFS药物应用的全程管理路径,旨在进一步细化和优化临床决策[3]。这一做法凸显了对OFS疗法实施过程精细化管理的重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国际与国内针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抑制疗法的应用在总体策略、药物选择、治疗时长等方面呈现出高度一致性,均肯定了OFS在降低复发风险、改善生存上的关键作用,强调了与化疗的协同效应以及与CDK4/6抑制剂的联合使用[3]-[7]。然而,在具体操作层面,如OFS与化疗的同步与序贯选择、临床试验设计、绝经状态判定与卵巢功能监测、全程管理路径等方面,中国专家共识展现了更贴近本土患者特点和需求的特色,体现出对细节的关注和精细化管理的倾向。这些差异反映了国际共识与指南在普遍适用性与地方实践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同时也凸显了中国学者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对患者生活质量、生育需求及个体化治疗的深入探索和独特贡献。在未来,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享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将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早期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抑制疗法的标准化与个体化并举,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继文.影像组学在乳腺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放射学杂志.2023;42(3):519-523.

[2]令狐锐霞,等. 3846例乳腺癌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学分析[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5;36(10):1017-1038.

[3]张剑.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2024;34(3):324-342.

[4]G Curigliano, H J Burstein , et al.Understanding breast cancer complexity to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 The St Galle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onference for the Primary Therapy of Individuals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 2023.Ann Oncol.2023 Nov;34(11):970-986.

[5]NCCN乳腺癌指南(2024年版)

[6]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乳腺癌诊疗指南 2023.

https://mp.weixin.qq.com/s/WcoNMUJlxPrwnUOBI_9EDA.(Accessed on 2023.04.19)

[7]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2024年版).2023;33(12):1092-1189.

[8]Tan SH, Wolff AC. Luteinizing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s in premenopausal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 Clin Breast Cancer. 2007;7(6):455-464.

[9]Burstein HJ, Lacchetti C, Anderson H, et al. 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 for Women With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Update on Ovarian Suppression. J Clin Oncol. 2016;34(14):1689-1701.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声明:材料由阿斯利康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审批编号:CN-133419

过期日期:2025-5-13

版权声明:凡署名原创的文章版权属《BEST ONCO》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BEST ONCO》”。本平台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