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饮食五味化生阴精,可滋养五脏

 一葉一如来 2024-05-24 发布于广东

根据中医五行学说,酸、辛、苦、甘、咸五种味道与五脏有着特定的“亲和性”。《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说道,“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图片

酸味食物如青梅、山楂、橙子等,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能制肝火、补肝阴,是肝脏的最爱;

辛味食物包括葱、姜、蒜等,擅长发散风寒、行气止痛,有助宣泄肺气,防止外邪犯肺;

苦味食物入心经,常吃苦瓜、莲子心等,能清热泻火,治疗心火旺盛引起的失眠、烦躁等症;

咸味食物指海带、海藻、紫菜、螃蟹等“天然咸鲜”的食物,而不是多吃盐,它们与肾气相通,能滋养肾精、软坚散结;

甘味食物如山药、南瓜、米饭、红薯等,是补养气血、调和脾胃的“帮手”。

然而,万物相生相克,五味浓淡相宜能调养五脏,可若过偏过盛,则会顾此失彼,打乱五脏之间的平衡和制约。


《彭祖摄生养性论》中强调:“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咸多伤心。”



酸多伤脾



酸能补肝,但过多的酸味食物会引起肝气偏胜,克犯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而脾主肌肉,其华在唇,引起《黄帝内经》所说的“多食酸,而肉胝皱而唇揭”。因此,消化功能不好、大便溏稀等脾虚症状的人,要注意少吃酸食。

图片



辛多伤肝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过量食用辛辣之物容易引起肺气偏胜,克伐肝脏,影响肝藏血、主筋的功能,导致筋的弹性降低,血运受影响。因此,有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视物模糊等肝虚症状者,应少吃辣。

图片



苦多伤肺


过多的苦可能造成心火太旺,进而克制肺气。肺主皮毛,苦味太多,皮肤可能失去光泽,毛发容易脱落,造成“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的后果。有肺气虚表现的人,如容易感冒、咳嗽、咳痰等,要适当控制苦味食品的摄入。

图片



咸多伤心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咸味吃多可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损伤心的功能。心是血的统领者,其功能不足可使血脉凝聚,脸色变黑。因此,有心悸、气短、胸痛等不适的人,一定要少吃咸。

图片



甘多伤肾


过多的甜食会引起脾气偏胜,克伐肾脏。由于肾主骨藏精,其华在发,甜味吃多就会使头发失去光泽、掉发,引起骨伤疼痛等,导致“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有肾虚症状如经常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等的人,甜食要适当控制。

图片


五味助四季养生



五味化生阴精,可滋养五脏,但如果偏嗜某个口味,则会破坏五脏间的相互协调而导致病变。此外还要根据自然规律的变化调节口味,如春季宜减酸增甘以养脾,夏季宜减苦增辛以养肺,秋季宜减辛增酸以养肝,冬季宜减咸增苦以养心。

图片

春天食用酸味的食物容易助长肝火,少吃酸味食物以制肝木过旺,多吃点甘味的食品,以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帮助抗御肝气侵犯的能力。对于肝火旺的人群,我们可以挑选一些具有清肝疏肝作用的食物,如小白菜、油菜、胡萝卜、芹菜、菠菜、荠菜、马兰头、荸荠等。

图片

夏属火,其气热,通于心,味属苦,主静养,暑邪当令,在夏季的饮食原则宜减苦而增辛,进食甘凉或辛凉的食物,以防心火上炎,亦可增强肺气的抗御能力。夏季气候炎热,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味,多食豆类食品,如扁豆、绿豆、赤小豆、黑豆等,以解暑利湿,健脾益肾。

图片

秋宜收敛,辛味食物会发散肺气,而酸性食物能收敛肺气。秋季益收敛、生津、润燥、养肺,因此在这段时间,可以适当吃一些酸味食物,比如山楂、橄榄、葡萄、苹果、柚子、石榴等。减少辛散之味,如饮食少用生姜、大葱、陈皮等佐料,并少吃或不吃麻辣火锅、牛羊肉等。

图片

冬季是匿藏精气的季节,此时肾气当令,饮食宜减咸增苦,可多食牛肉、羊肉、猪瘦肉、鸡肉等温热松软食物补肾,同时也食用一些味道偏苦的食物,比如芹菜、莴笋、生菜、苦菊等以养心气。■



【来源:本文综合整理自中国中医科学院门诊部、健康老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