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遗少也不易

 陋室夜读 2024-05-24 发布于辽宁
民国大诗人杨云史,诗才无碍,按康有为的说法,属于海内一人。此人官宦世家,父亲是大大有名的杨崇伊,戊戌变法的时候,专门与变法者为难,但此后却经常针对有权者,惹了麻烦,因此,死前被罢了官。杨云史的头脑,不像乃父那样的守旧,但鼎革之后,在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任上辞职,从此之后,不再做官,名副其实,是个前清遗少。
遗老遗少都得养家,遗老官做得大,积蓄足,所以,什么也不做,多数人照样可以混下去。但是,杨云史一介年轻人,官做得又不大,种植橡胶,做生意,又都赔得底儿掉,作诗又卖不出钱来,不做官,养家糊口怎么办?
好在,他还有点诗名,陈光远做了江西督军,喜好附庸风雅,聘他做了幕僚,其实就是个清客,诗酒酬唱都谈不上,因为陈光远一介武夫,不懂这个。反正府里搁个诗人,看着风光。然而,啥也不干,就干拿钱,有人眼红,于是,举报他写诗讽刺陈大帅,陈光远有点不高兴了,诗人就赶紧走人。
这个时候,吴佩孚出名了,吴佩孚是会作诗的,做的不好,但毕竟好这口。于是,托人找到杨云史,能不能到他幕中做幕僚。俩人一见,大有相见恨晚之慨,杨云史给夫人写信,兴奋异常,说“三年择妇而得君,十年择主而得吴”。这一对儿新时代的明君贤臣,在一个军阀混战的年景里,也就是诗酒酬唱,平时听听诗人念诵几首称颂他的诗篇。也还是个清客,只不过是个特别被重视的清客。
北伐中,吴佩孚彻底没戏了。杨云史还是得找个地方挣饭钱,而且,少了还不行,因为拖家带眷的,家里等着吃饭的人还不少。这个时候,奉军的少帅张学良看过杨云史的诗,大为赞赏,托人找到他,问他能不能找时间给他讲讲古书,杨云史答应了,但是,到了约定的时间,张学良却没到,一次,两次,三次,张少帅次次爽约。实在没面子了,杨云史拂袖而去。待到张学良退回关外,再次托人找到杨云史,说是还要用,依他的脾气,是不该去了,可是,无奈家里要钱啊,又去了。但是,杨云史到了东北,两下几句话没说明白,再次闹翻,只能离开。
官宦人家出身的杨大遗少,既要银子,又要有面子,两者难以兼得,只有在吴佩孚哪里才得到两全,所以,杨大遗少,一辈子感念吴佩孚,一辈子穷困潦倒,宽裕的日子不多。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