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时,都有什么经历?

 历史客栈 2024-05-24 发布于山东

毛主席在年轻时,曾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过一段时间,成为毛主席的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那么,毛主席当年在北大图书馆都有什么样的经历?对他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呢?

时间回到1918年4月,“湘江三友”毛主席、蔡和森、萧子升三人,趁着暑期时间,建立了五四时期非常有影响力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

在“新民学会”建成之后,三个人就经常在一起探讨如何拯救当时的国家,从古代聊到现代,从东方聊到西方,最后聊到了“新文化运动”与“俄国十月革命”。

那个时候的三人,满怀抱负,非常迫切地想要拉拢一些从西方深造过的有识之士加入到新民学会中,非常迫切地想从西方学到一些拯救国家的真理。

就在这个时候,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杨昌济给毛主席发来了一封信,告诉毛主席现在有一个“法国勤工俭学”的大好机会,希望他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毛主席看后,非常兴奋,在和蔡和森、萧子升进行探讨后,认为这是个难得的好机会,去法国不光可以学习文化知识,还可以学习法国工人运动的经验,甚至还可以研究一下“十月革命”的经验教训,于是,大家就决定一起先去北京,然后再去法国留学。

到了北京之后,蔡和森、萧子升等大多数成员,因为要补习法语,都考入了北京大学的预备班,而毛主席因为经济比较拮据,就没有报考,而是在杨昌济教授的推荐下,在北京大学的图书馆当了一个助理员。

毛主席原本打算挣点钱再考北大,但是在旁听了北大的几堂课之后,却对报考北大失去了兴趣,因为毛主席当时的理想是救国救民的革命之路,而北大的课程对这方面的内容却非常少,而且毛主席认为,当时的“北大课程太过腐朽、太过陈旧,上课也非常死板”,于是,毛主席就放弃了正式报考北大,而是在图书馆一边打工一边自学,博览群书。

当时,李大钊虽然是北大图书馆的主任,但他因为太忙,并不经常过问图书馆的事情,真正主持图书馆事务的人,是代理主任张申府,毛主席就是在张申府的手下做事。

当时的张申府还有点势利,瞧不起说着一口湖南土话的毛主席,经常在工作上对毛主席提出各种刁难。

毛主席在图书馆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记录同学们的姓名和借阅的图书名称,如果偶尔出了什么错,稍微修改一下就行了,但是张申府却对毛主席非常严格,只要出现了一个错误,就立刻让他重新写一份。

时间一长,就连一向很大度的毛主席,也忍不住对别人抱怨说:“张申府老板的面色很难看。”

这句话不知道怎么传到了张申府的耳朵里,脸色就更难看了,甚至到了新中国成立后,还经常提起来这件事,说毛主席对他有意见。

当然,毛主席是不会这么记仇的,在建国后还推荐他到北京图书馆工作,继续做他的老本行。

那个时候,毛主席对李大钊的印象还是非常好的,后来曾经说过:“我学习马克思主义最快的一段时间,就是在北大图书馆的时候,跟着李大钊先生学习的,李大钊先生让我成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经过交流,李大钊发现毛主席虽然湖南口音比较重,但是对事情的理解和判断非同常人,就经常推荐一些书给他看,让毛主席受益匪浅。

1919年12月,毛主席第二次去北京,李大钊就把他介绍到了“少年中国学会”,还带着他读了《共产党宣言》和《阶级斗争》。

毛主席回到湖南之后,创办了一个“文化书社”,但因为太穷,差点连书都买不起了,这个时候,又是李大钊出面,给他免费寄过去50多种书籍,帮助他渡过了创业初期的难关。

另外,毛主席与北大另一位风云人物胡适的故事,就更加曲折了。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在进步青年心中的地位非常高,毛主席也很早就对他非常推崇,后来曾对斯诺说:“《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毛主席到了北京大学之后,特地去旁听了几次胡适的课,还跟几个同学一起去拜访胡适,向胡适请教关于新文化、新思想、新潮流等各种问题,因此,毛主席后来还以“胡适先生的学生”自居,表达了自己对胡适的敬意。

不过,胡适对这个说法却不以为然,曾经说:“我没有这个学生,他当年的水平是考不上北京大学的。”

胡适说这样的话,很容易引起非议,但其实胡适说得也没有错,如果按正常的高考模式,毛主席当时考北京大学确实有点难度,因为他“不屑于”学那些无用的知识,而是有着更高、更远的伟大的理想,这跟高考是两回事。

胡适虽然对毛主席有些“轻视”,但毛主席对他的思想还是很看重的,比如胡适写过一篇《非留学篇》,就对毛主席的影响很大,后来他之所以没有选择去法国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受了胡适这篇文章的影响。

后来,毛主席在给好友周世钊的一封信中说:“中国出过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很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和黎邵西两位,他们都以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因此,我想暂不出国去,暂时在国内研究各种学问的纲要。”

当然,胡适对毛主席也不是一味地轻视,在1919年,毛主席创办了《湘江评论》,胡适看过后,还专门写文章给予了支持,说:“《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实是现今一篇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的乐观。武人统治天下,能产生我们这样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

其中,胡适推崇的《民众的大联合》这篇文章,就是出自毛主席之手。

不过,后来胡适走到了蒋介石的阵营,与毛主席渐行渐远,成为一件憾事。

(参考资料:《毛泽东年谱》《毛泽东点评历史人物》《民国碎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