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写得越来越好,却越来越没趣,为什么?

 读写转换小课堂 2024-05-24 发布于浙江
四下册,我的“自画像”,孩子们都写的很“端正”,却没有特别出彩的。
大多数按照写之前的想一想,写了外貌、性格、爱好特长等内容,事例也是仿照或者生活中的小事,但是,这就够了。
自从图示思维,前置讲评,同伴评议,限时写作后,一学期以来,学生都是按照考场习作的训练,进行单元习作的练习,接近于“实战”的单元习作训练才是有用的(就班级学情而言),重视写作能力要重视儿童写作心理。
原来,孩子可以老师分析例文、家长给资料、反复修改后誊抄,给出的都是“优质”的单元习作,这些习作也有几篇相似、过于完美的问题,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些单元习作优秀的孩子,到了考场习作时质量并不是很高。
是不是考场习作心理和单元习作心理的差异,导致了压力之下,质量的差异。
张志公在“重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问题”中谈到:怎样做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首先需要明确一个问题:怎么叫写作能力高,怎么叫写作能力低。好是没有止境的,好文章应该合乎四点要求(一)有内容,(二)有条理,(三)用词大致妥帖,造句一般通顺,标点用得正确。(四)字迹清楚,清晰醒目;如果是应用文,格式合乎一般的习惯。具备必要的思想水平和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这是使写作能力到达合格标准的基本条件。(民国名家谈作文之道. P176-177
就四年级学生来说,外貌、性格、爱好、特长都算是有内容,也有条理,用词基本也妥帖,还能用修辞的方式来说明自己,基本问题在于错别字、字迹清晰、语言逻辑(方言思维、口语思维直接文字表达)。
应该说,学生的作文,开始写得越来越好了,慢慢地接近一类文、二类文标准。
批阅单元习作的教师也应当有这样的经验,作文的确写得越来越好了,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可读性。
当然,不能把这样的愿望投射到单元习作上,否则就是增加了学业负担,从大多数孩子学习习作的角度,单元习作课堂离不了写作规范。
而写文章,除了规矩,也有巧。
孟子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梁启超对作文的“规矩”与“巧”作了简明而辩证的分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梁启超认为“无规矩,绝对不算巧”,即“巧”必须先以“规矩”为基础。另一方面,王木春说,若切实学会了作文的“规矩”,又何愁写不好应是文章呢?
当下书肆,种种与“巧”有关的“满分作文宝典”“满分作文必杀技”等等充斥学生之手,不能说没有作用,至少能让学生完成习作。(前言.P5
由此说来,孩子按照外貌、性格、爱好、特长来介绍自己,让新来的班主任尽快熟悉班里的同学,是合乎规矩的。
巧在哪儿呢?
有些孩子是有具体事例来说明自己的特点的。比如乐于助人,有些孩子写了自己帮助老师做过哪些事,写了自己的收获,你看到两只小辫子,就会想到要我帮忙,一定全力能够帮你做好。
也有一些孩子,是不明确自己文章的目的是“让新来的班主任,尽快熟悉同学”,写得比较笼统,大致也难以分辨区分谁是谁,有什么特长。
在这里,也可以更改“写作情境”为:你到跟随打工的父母到了新的一所城市(比如来了嵊州),来到了新的学校,见到了新的同学,让陌生的大家熟悉你,你当然想让大家尽快了解自己,喜欢自己,怎么办?
改变老师要认识我为我要让大家认识自己,基本相似,却可以让孩子有选择权,能够放下“考场习作”心理负担,只有孩子在安全感的写作课堂中,文章才能“不因外部原因”而受影响。
避免因写作情境而导致心理失衡,是“图示思维,前置讲评,同伴评议,限时写作”的课堂安全感考虑,而教材写作情境的多元化预设,也是降低写作心理难度,发挥写作应有素养的保障。
当下学生内容空洞苍白、思维单一、语言华而不实、错字病句满篇、应试化严重的普遍现象与作文中急功近利的求“巧”因素息息相关。(P5)单元习作的训练与考场习作衔接,在单元习作训练中,拓展教材元素,降低写作心理压力;提供多元思维,增加构思能力训练;运用语言积累,个性化语言表达等等单元习作之“规矩”应该成为单元习作训练之“巧”。
如鲁迅所说: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P15

分享大家,期待留言批评与探讨,谢谢!


骑着课本,载上课文,共同自由前行!
满载收获,载满心情,看尽课堂盛景!
学习路上,一二酸楚,笔录百味心情!
翻翻过往,咀嚼回忆,人生无处不赢!
随卞说说,不求质量,随想随记。
欢迎分享!欢迎批评!
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思维导图草根研究者;
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
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方式;
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