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采用哪些方法证明结论有误”是指什么方法?(下)(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现代文阅读 I第5题解读)

 青梅煮茶 2024-05-24 发布于江苏
图片








(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

T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

【原文第一段,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蔡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好

【原文第二段】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更加接近事实的解释是,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只是想换换口味,吃点别的东西。

【解析】作者在文本第二段引用了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跟踪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该项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学者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在上升,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为了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本段作者引用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的调查数据及观点,实际上是借助他人的科研成果来说明同一结论。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采取了分组实验法,用事实反驳报道中的错误信息。当然,这不在本题答题范围内。

得出答案:①引用经济学家的调查数据及观点

【原文第二段】这种说法看似可信……。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更加接近事实的解释,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只是想换换口味,吃点别的东西。

【解析】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作者针对《独立报》这一观点进行了合理的解读,他认为:“更加接近事实的解释是,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只是想换换口味,吃点别的东西。”这是答案的第二点内容。

得出答案:②针对媒体提出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如果说第一点答案是与论证方法中的引用论证相同,那么每二点答案则完全超出了传统的论证方法答题范围。“更加接近事实的解释”,这个解释就是“证明结论”的方法途径。可见对接近事实的解释是主要方法。答题要跳出论证方法的圈限,想的是作者怎样自己某一结论的正确性而怎样“做”,是从学术论证角度,而不是写论文的角度思考。如果没有上面的答题认知,这一点答案考生是很难得出的。

【原文第三段】为了解藜麦的种植情况,我去了秘鲁科尔卡山谷,这里在印加时代以前就得到了开垦。藜麦是一种美丽的作物,拥有深红色或金黄色的巨大种球。在安第斯山的这片区域,人们在梯田上同时种植藜麦以及当地特有的玉米和马铃薯品种。"国外需求绝对是一件好事,"我的秘鲁向导杰西卡说道,"农民非常高兴,所有想吃藜麦的人仍然买得起这种食物。"她还解释了另一个好处。之前,秘鲁城里人往往认为他们这片区域吃藜麦的人"很土"。现在,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食用藜麦被视作一种时尚。"利马人终于开始尊重我们这些高原人和我们的传统了。"玻利维亚西南部有一片遥远而不适合居住的区域,那里到处都是盐湖和休眠火山。在那里,我看到了由藜麦资金支持的当地急需的开发和旅游项目。千百年来勉强能够养家糊口的自耕农开始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投资。我在2017年4月听到的玻利维亚人对于该作物的唯一抱怨是,日益增长的供给正在拉低价格。玻利维亚的藜麦种植面积增长了两倍多,从2007年的5万公顷增长到2016年的18万公项。马克·贝勒马尔后来对我说:"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结局,因为它的价格不太可能再度回升。"在风景如画的科尔卡山谷,当太阳落山时,我问杰西卡,欧洲和北美的消费者是否应该为吃掉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的食物而感到内疚。我可以猜到答案,但我想听到当地人的亲口否认。"相信我,"杰西卡笑道,"我们有许多藜麦。   


【解析】
第三段,作者前往秘鲁科尔卡山谷和玻利维亚西南部进行实地调研,他看到了由藜麦资金支持的当地急需的开发和旅游项目,同时向秘鲁向导杰西卡询问了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对媒体新闻报道的意见。这是答案的第三点内容。

得出答案:②进行实地调研,征询当地人的意见


【官方答案】5.(6分)①引用经济学家的调查数据及观点;②针对媒体提出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③进行实地调研,征询当地人的意见。

如果为了证明自己的结论,作者学入一线,“我去了”“我看到了”“我问”“我可以猜到答案”,这就是实地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文中多处引用引用当地人的语言,以当地人自己的说法来证明报道的不实。可见实地调研是主要方法。

【官方答案】5.(6分)①引用经济学家的调查数据及观点;②针对媒体提出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③进行实地调研,征询当地人的意见。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考生可能有的其他答案:

①事实论证法。第二段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并采取了分组实验法;第三段作者深入藜麦种植一线,与当地人密切接触,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用事实反驳报道中的错误信息,体现了科学工作者的实践精神;

②引用论证法。文中引用了藜麦种植人的话语,“国外需求绝对是一件好事,”“我们有许多藜麦”,以亲口否认方式回驳报道中的谎言;

③演绎推理法。作者综合这次新闻报道,从中演绎推理,得出新闻报道中“竞争性真相”的本质特点;

④类比论证法。以“新手辩论者和犯错误的小学生都知道如何挑选最有利于自己的真相”为例,形象化解读“竞争性真相”的主要特点。

③④两点从原文最后一段取出,应该不在答题区域。原文最后一段是总结升华,借藜麦的新闻报道失实为例,得出什么是“竞争性真相”结论。题干只要求回答“哪此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没有要求回答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高考试题一直在求新求变。关于中规中矩式考查上面论证方法的可能性在减少,由论证方法变为“运用哪些方法证明……结论”或“采用哪些方法得出……结论”。
面对这样的题目,考生很容易回答为论证方法。
典型例题:
(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

(2024届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五月模考)5.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最终得出“稀缺会带来糟糕结果”这一结论?(6分)
那么,“证明/得出”结论与“论证方法”的区别在哪里呢?
“哪些方法”不能简单等同于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是从论文写法角度思考,是议论文写作技巧,是怎么“写”的问题。“论证方法”前带一个“论证”,“论证”就是在“论”中“证”,有一个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哪些方法得出结论”,是作者欲形成自己的某一结论,采用了哪些方法(途径、渠道、措施等),是从结论得出的过程角度思考,是作者的一种实践活动,是怎么“做”的问题。说简单点,就是一个人想得出并证明自己的观点,用了什么法子。
从论证方法来讲,常用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正反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论证(反证法)、假设论证、及整体上的归纳论证、演绎论证、因果论证等12种。这些论证方法从理论上讲是可以成为“哪些方法得出结论”中的一种,比如:作者如果采用引用论证法,当然也可以自作“引用得结论”的一种方法。
但要注意,现在高考题型在变化中,讲究因文设题,考生要学会随文答题。比如,2024届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五月模考,选文访谈形式,文式新颖;作者为得出自己的结论,方法多样。这些方法其实在仔细阅读中、从原文中是可以找得到的。


图片


补全基础知识:常见论证方法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证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正反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论证(反证法)、假设论证、及整体上的归纳论证、演绎论证、因果论证等12种。

高考中的论证方法考查一般不会过于专业,常考的有“四大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①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以事实为论据)所举事例真实可靠,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常常有“如”“比如”等语言标志。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以权威性的言论为论据)。通过讲道理、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道理论证多用引号标明所引用的内容或有提示语“某某曾说过”等,用名人的言论,众所周知的道理,或古语、谚语、俗语等来证明观点。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增加了权威性。/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语言特点是比喻论证的句子通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包含本体和喻体。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找论证方法,可从最常见的排除方法入手,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进行确认或排除,这样可以快速确定且保证万无一失。规范答题步骤:结合材料内容对这一论证方法分条说明(论证方法+文本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