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质子重离子精准治肿瘤,是治癌“利器”但非“神器”

 九州好人 2024-05-24 发布于辽宁

初治鼻咽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91.2%;211例早期(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82.7%;不能手术的胰腺癌患者2年生存率51%……这是国内首批接受质子重离子治疗的患者生存数据。


质子重离子技术既能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又能最大限度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肿瘤尖端放疗技术。哪些患者适合进行质子重离子治疗?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临床技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荣誉教授蒋国梁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和研究,给出了他的答案。


首批35位受试患者,没有一例出现≥3级毒副反应


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技术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和内科治疗(化疗、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等)。质子重离子治疗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肿瘤尖端放疗技术。质子重离子(碳离子)放射线具有优越的物理特性,可以很好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使得放疗引起的毒性和副作用明显减少。重离子射线有更强大的肿瘤杀伤效应,破坏了癌细胞的DNA双链,使癌细胞丧失了修复的可能,最终达到彻底“杀死”癌细胞的目的。它的杀伤癌细胞的能力是普通X线放疗的2~3倍。


2000年左右,质子重离子技术在国际肿瘤放疗领域开始崭露头角。蒋国梁介绍:“当时国际上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质子重离子放疗比传统光子放疗的疗效好、副作用小,属于国际前沿放疗技术。”

蒋国梁介绍,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就已开始酝酿,2003年项目启动。医院从筹备、前期调研到开工建设,再从设备安装调试、临床试验至今,前后历时20余年。建成后,医院成为国内首家质子重离子医院,也是全球第三家同时拥有质子和重离子两种放疗技术的医疗机构。

“2014年,我们医院建成,在开业前还要进行设备注册临床试验。根据要求,需要进行35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试验,我们采用临床招募的形式,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技术,主动报名的患者不算太多,我们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了35位适用于质子重离子放疗的患者。”蒋国梁回忆,这35名临床试验患者的加入才让我们的质子重离子放疗从真正意义上开始起步。

医院专家团队在控制室操作设备对患者进行治疗。受访者 供图


闫祥(化名)是35名临床试验患者之一。今年5月7日,来自河南的闫祥如约返回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进行随访,这是他接受质子重离子放疗后的第10年,“至今,未见复发转移迹象。”10年前,闫祥突然双眼模糊,被确诊为颅底软骨肉瘤,并接受了颅底软骨肉瘤手术。

“这是一种局部侵袭性较强的恶性肿瘤,肿瘤所在的颅底周围脑组织众多,手术无法完全切除肿瘤病灶,并且对一般的X线放疗不敏感。”术后,多家医院都这样告诉闫祥。本能的求生欲让他跑遍了国内各大医院。一次偶然的机会,闫祥了解到,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正在招募首批临床试验患者。带着一丝希望,闫祥马上报名,接受检查。


一个月后,闫祥如愿收到了“同意入组”的通知。


“那是我确诊癌症以来,觉得最有希望的一天。”闫祥告诉记者,治疗全程感觉良好,而在这“感觉良好”的背后,医院专家团队经历了神经紧绷的几个月。王付(化名)也是35例临床试验的患者之一。他被诊断为肝癌后,跑了多家医院,因为肿瘤和肝的大血管毗邻,无法手术切除。被拒绝手术后,王付偶然发现能够参加质子重离子放疗的临床试验,报名后就进行了重离子放疗,经过了4次照射,肿瘤也得到了控制。治疗至今,已经整整工作10年了。


“质子重离子放疗有其适宜的癌种,并且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判断是否应采用质子重离子放疗,从而确保患者能真正从中受益。”蒋国梁介绍,当时我们通过多学科专家会诊并向国外专家请教,谨慎地选择了合适的受试者。“因为国内没有经验可循,为了确保临床试验的安全和顺利,我们邀请了国际重离子放疗的权威专家—日本国立放射线综合医学研究所的辻井博彦教授以及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的2位医生和物理师在现场指导把关。”蒋国梁回忆。

患者在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接受治疗。受访者 供图


经过专家团队共同努力,临床试验的结果令人欣喜,35位患者在治疗中和治疗结束3个月的随访中,没有出现1例等于和大于三级毒副反应。经过严格的审查,结论是:质子重离子放疗肿瘤是安全和有效的,到此临床试验的圆满完成。

2015年3月,医院获得了国家颁发的国内第一张质子重离子治疗系统临床使用的许可证。医院于2015年5月8日开始运行。 

从35名受试者到6796名出院患者,质子重离子治疗优势多


截至今年5月7日,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累计出院患者6796例,包括头颈部肿瘤3528例、胸部肿瘤1166例、腹盆腔及其他部门肿瘤2102例。

“得知肿瘤复发的那一刻,我整个人仿佛坠入万丈深渊,如果当时没有选择质子重离子放疗,不敢想象现在的我会是什么样子。”来自广东的孟磊(化名)2016年确诊鼻咽癌,在当地医院接受X线调强放疗,然而两年后,肿瘤还是复发了。医生告诉孟磊,调强放疗后复发的鼻咽癌,多数由对放射线不敏感的肿瘤细胞所引起,如果再次进行X线放疗,效果往往不理想,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高。


几经辗转后孟磊得知,质子重离子放疗已在上海开展临床应用,且临床效果较好,孟磊马上决定前往上海,寻求一线生机。


“当时他病灶范围较大,侵犯了颅底及海绵窦,属于局部晚期,经过重离子放疗,孟磊的病灶最终完全退缩,也没有出现鼻咽癌放疗最常见的副反应——鼻咽黏膜坏死。”蒋国梁表示,如今随访6年多,未见再次复发的迹象。医院也因此在国际首创重离子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


蒋国梁介绍,“一般患者的放疗疗程根据不同的肿瘤有所不同,如周围型肺癌、肝癌,放疗疗程10次照射,每天照射一次;前列腺癌12~15次;头颈部肿瘤照射30次。每次照射时间前后加起来大约20分钟左右,包括患者摆位以及位置验证等,实际治疗的时间并不长。相对于普通的X线放疗来说,质子重离子放疗对技术和医生、物理师和治疗技师的要求更高,只有正确的设计放疗计划,精准的摆位和照射,才能够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质子重离子放疗属于无创治疗,患者治疗时几乎没有任何不适和痛苦,部分患者治疗后可能出现皮肤色素沉着,少部分患者可能因肿瘤邻近的正常组织受到少量照射而出现轻微副反应,如口干、吞咽困难等,一般在治疗结束几个月内自行消失。


是治癌利器并非神器,质子重离子放疗并非适用所有肿瘤患者


并不是所有肿瘤都适合进行质子重离子治疗,不同肿瘤对于射线的敏感程度有一定差异。目前,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可收治病种从临床试验阶段的7种扩展至近50种,将国内发病率较高、质子重离子放疗具备优势的鼻咽癌、颅内颅底肿瘤、肺癌、肝癌、前列腺癌以及胰腺癌、乳腺癌作为重点病种。


该院已治疗并随访鼻咽癌1346例,初治鼻咽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91.2%,复发鼻咽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42.7%;肺癌828例,其中211例早期(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82.7%;前列腺癌475例,其中276例初治局限期前列腺癌患者5年前列腺无生化复发生存率93.3%;原发性肝癌90例,患者3年生存率75.4%,3年肿瘤局部控制率93.1%;不能手术的胰腺癌患者,2年生存率51%,2年肿瘤局部控制率73%。


蒋国梁提醒,质子重离子治疗仍然是一种局部肿瘤治疗方法,是治癌“利器”但非“神器”。有一些恶性肿瘤并不适用于质子重离子放疗,包括非实体肿瘤(如白血病等血液疾病),已发生远处转移的肿瘤,消化道肿瘤等。同时,对许多肿瘤,除了局部肿瘤进行质子重离子放疗外,还需联合其他肿瘤治疗技术,如内科治疗,以减少肿瘤远处转移。对于肿瘤体积很大的、抗拒放疗的肿瘤,还需联合外科手术才能获得较好疗效。


“恪守质量与安全底线,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最佳的治疗。”蒋国梁说。

相关阅读


受访专家:


郭小毛,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院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吴晓峰,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记者: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质子重离子放疗技术发展。当前我国质子重离子放疗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如何?


郭小毛:现在,我国质子重离子放疗处于比较高速发展的阶段,国内正在建设的粒子机构有二十几家。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未来将有更多的质子重离子治疗机构投入建设和运营。


记者: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在我国质子重离子放疗进程中是一个什么角色?


郭小毛: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运营到现在已经九年了。目前,医院主要承担三个角色:一是建立质子重离子诊疗的“中国标准”。最初我们没经验,参照国外的标准来诊治患者,结果发现有一些疾病的照射剂量偏低,并不合适。所以,我们开展了临床研究,制订适合我们中国人乃至亚洲人的诊治标准和指南;二是建立起我国粒子诊疗核心技术团队,致力于培育国内第一代“本土化”首席物理师,加速提升不同层级粒子放疗医师的诊疗水平;三是从质子重离子设备引进到现在,我们已迈入创新阶段,这就要求我们着手建立质子重离子装备的科创中心。


记者:我国质子重离子医院建设都有哪些难点?


郭小毛:质子重离子放疗技术相对复杂,设备投入和运营成本也相对较高,国家对配置质子重离子设备要求高、标准严。质子重离子治疗系统作为以大型精密高科技医疗设备为支撑的高端医疗设备系统,从基础设施建设到资金投入、人力资源投入都是规模庞大的国家级项目,特别是在临床应用环节,对基础资质、人才团队和设备条件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记者:在质子重离子医院发展中,人才培养非常关键,医院是如何进行人才培养的?


吴晓峰:与传统放疗相比,质子重离子放疗对放射物理师的要求更高,人才更稀缺。医院创新开展院校深度融合的“订单式”复合人才培育,依托复旦大学开创并连续推进10批次放射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培养,培育“本土化”医学物理师人才,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人才培养的空白。医院创新设置了包含首席物理师在内的五级物理师职称体系及晋升机制,中级(二、三级)职称占比48%,打通晋升通道,在业内率先作了示范。医院还推行三级放疗医师晋升制度,高级职称占比达68%。目前,医院已建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第一代“本土化”粒子诊疗核心人才队伍,并打造高、精、尖专业人才“孵化器”,为国内粒子放疗事业的推广和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记者:在我国政策的支持之下,您认为,我国质子重离子放疗未来的运用前景如何?


吴晓峰:经过10年创新发展,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已从粒子技术应用的学习者、追赶者,成为重离子技术临床应用创新的领跑者,粒子诊疗“中国方案”逐渐在国际舞台掌握话语权。医院专家团队还自主研发了旋转治疗床、粒子治疗限束设备等粒子系统设备辅助设施,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质子重离子放疗已成为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离子技术相对更复杂,但未来运用前景是非常看好的,也将造福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

责编:刘颖琪

主编:邱越

校对:王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