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保利拍卖

 RK588 2024-05-24 发布于美国
5月20日-5月25日,“春日之珍”精品展于北京新保利大厦重磅登场。

本次北京站汇集中国书画、古代书画、中国古董珍玩、现当代艺术、珠宝钟表尚品、名酒茗品、邮品钱币信札七大门类,重磅精品齐聚,为业内藏家、艺术爱好者呈献一场文化艺术盛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览现场

上午10点始,北京保利各门类业务专家通过视频号平台,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带来了“精品展导赏直播活动”,直播内容丰富,讲解气氛热烈,活动贯穿整天,让人意犹未尽。

图片

扫码观看直播回放



中国书画


中国书画部分呈献傅抱石描绘《沁园春·雪》词意的名作《江山如此多娇》,气势磅礴,权威出版著录累累。此外,傅抱石《雪山行旅》、陆俨少《洞庭东西山图对卷》、齐白石《延年》等多幅大师佳构,亦共同展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古代书画

古代书画部分展出《明十二名家金扇集册》,尤以一册之中能够集齐“明四家”最为可贵。册中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吴彬、陆治、高阳、吴振八开原为潘正炜听帆楼所藏,因由散落,其中有归伍元蕙者。而后潘正炜之孙潘宝鐄极力搜求,汇集祖父旧物,又增魏之克、陈焕、姚允在、王綦四开,合为此册。其后,是册归王季迁先生所有,成为其“宝五堂”重要藏品之一。倪瓒以其墨竹闻名于世,张大千旧藏的倪瓒《墨竹图》出版于《大风堂名迹·第一集》中,后归刘靖基。据傅申先生的研究,在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的可靠倪瓒墨竹只有五件。本幅《墨竹图》是私人收藏领域唯一的倪瓒墨竹真迹。宫廷画家冷枚笔下的《万寿盛典图》是为庆祝康熙帝六旬生辰而作的一幅长卷,展现了清代宫廷绘画的精湛技艺和皇家庆典的盛况。此外,还展出龚贤罕见的大幅条屏——行书《桃花源记》,潇洒劲挺,具有其鲜明的个人风格。以及清宫旧藏、高古精湛的牟益《游春图》等佳作,引领观者走进古人的精神世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国古董珍玩


此次古董珍玩部分遴选多件明清瓷器精品,名家递藏,流传有绪,包括明宣德御制青花“永平安颂”高足碗、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菊瓣纹花浇、明永乐乾隆御题诗剔红茶花盖盒、清雍正御制珐琅彩百花不落地茶圆、清雍正外胭脂红釉内洋彩西洋人物盘、清乾隆御制胭脂红地洋彩轧道开光“御苑秋猎图”诗文壁瓶、拥有“乾隆宸翰”“惟精惟一”两印的清乾隆御制画珐琅墨彩“雪事八咏”御题诗小笔筒、清乾隆御制“湘江秋碧”琴、清雍正天青釉灯笼盖瓶、清乾隆仿官釉双系鱼篓尊等珍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现当代艺术


现当代艺术部从学术视角精心选择呈现中国油画先驱颜文樑、苏天赐的重要作品,尚扬、余友涵、舒群等有着时代开创性的经典之作,以及丁乙、毛焰、刘小东等当代中坚力量的经典之作。在我们深耕的新绘画板块推出刘晓辉、韦嘉等70-80后艺术家极具个人风格的绘画。同时兼具国际视野,带来藤田嗣治、玛丽·罗兰珊等国际大师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珠宝钟表尚品


珠宝钟表尚品部分呈现彩紫粉色钻石、哥伦比亚无油祖母绿以及Gübelin评级天然帝王绿翡翠等瑰丽珠宝,更有多款精美腕表以及爱马仕手袋演绎技艺卓绝的艺术美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邮品钱币信札


本次邮品钱币部邮品、钱币、中西方名人信札、球星卡四大板块优中选优、珍品荟萃。包括方足布“从才”一枚、1906年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金质样币一枚、1871年同治十年二十五两金臆造金币一枚、沈尹默致章琳书法手札2通2页(附信封)及书法一组、2002-03赛季 Upper Deck Ovation系列 科比·布莱恩特(Kobe Bryant)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凯文·加内特(Kevin Garnett)三人签字球卡、1980-1991年生肖新票全套版张含T46猴、1962年纪94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首日实寄封。邮品钱币部恭候藏友前来欣赏品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名酒茗品


名酒茗品部分尽显珍品醇香。其中,名酒部分囊括从地方国营到90年代铁盖茅台,还有2000年以后的次新酒和一些特制陈酿纪念系列;茗品部分呈现珍藏级陈年普洱,从五十年代的印级茶和各种代表性砖茶及热度极高的八八青饼,还有七十年代的老白茶的经典之作,特别热门的老陈皮选用新会梅江产区50年以上的陈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齐白石 一生清白

1947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103×34 cm

展览:日本东京,西武美术馆,“中国画之至宝:齐白石展”,1987年3月6日至25日。

出版:

1.《齐白石绘画精品集》P162,美术文化院(韩国),1980年。

2.《齐白石书画集》,P150,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

3.《中国画之至宝:齐白石展》图版43,西武美术馆、仓吉博物馆,日本东京,1987年。

4.《齐白石画集》P107,外文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1993年第二次印刷。

5.《散珍集成贰:齐白石卷》P185,河北数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9月。

说明:上款“子真先生”,即熊十力,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为齐白石的挚友。其女熊仲光为齐白石女弟子。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号子真(亦作子贞)、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湖北黄冈人,致力于佛学、儒学、哲学研究,是新儒家的杰出代表,国学大师。熊十力的嗣女熊仲光在齐白石家里学画。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酷爱,国学大师与国画大师一见如故,相交默契。齐白石最佩服熊十力的人格与文采,曾请他为自己故去的老母写祭文,齐白石回赠一幅题为《老少牛》国画相报。齐白石曾对人说“熊十力是我最好的朋友”。


古代书画

图片

沈周1427-1509)、文徵明(1470-1559)、唐寅(1470-1524)、仇英(约1494-1552)、陆治(1496-1576)、姚允在(16-17世纪)、吴彬(16-17世纪)、魏之克(16-17世纪)、高阳(16-17世纪)、陈焕(16-17世纪)、王綦(16-17世纪)、吴振(16-17世纪)

明十二名家金扇集册

水墨、设色金笺 册页

尺寸不一

展览:

1.“宝五堂——海外华人重要书画珍藏展”,首都博物馆,2009年11月10日至11月29日。

2.“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二)”,辽宁省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9月18日至10月6日。

出版:

1.首都博物馆编《宝五堂——海外华人重要书画珍藏展》,第92至99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

2.《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二)》,第285至288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著录:

1.沈周一开见潘正炜撰《听帆楼书画记》卷三,“明沈石田山水扇册,第三幅柳溪春眺”,道光二十九年(1849)刊本。

2.文徵明一开见潘正炜撰《听帆楼书画记》卷四,“集明人书画扇册,第六幅文待诏山水”,道光二十九年(1849)刊本。

3.唐寅一开见潘正炜撰《听帆楼书画记》卷三,“明唐六如山水花卉扇册,第五幅秋林晚泊”,道光二十九年(1849)刊本。

4.仇英一开见潘正炜撰《听帆楼书画记》卷三,“明仇十洲人物山水扇册,第七幅桐阴鼓瑟”,道光二十九年(1849)刊本。

5.吴振一开见潘正炜撰《听帆楼书画记》卷四,“集明人山水扇册,第十一幅吴振秋林水榭”,道光二十九年(1849)刊本。

6.高阳一开见潘正炜撰《听帆楼书画记》卷四,“集明人山水扇册,第十九幅高阳仿古山水”,道光二十九年(1849)刊本。

说明:

1.刘恕、杨偕时、郭香垣、潘正炜、潘仕成、伍元蕙、潘宝鐄、王季迁旧藏。

2.潘宝鐄题跋。其中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吴彬、陆治、高阳、吴振八开原为潘正炜听帆楼所藏,因由散落,其中有归伍元蕙者。而后潘正炜之孙潘宝鐄极力搜求,汇集祖父旧物八开,又增魏之克、陈焕、姚允在、王綦四开,合为此《明十二名家金扇集册》,共计十二开。

3.“含青楼”为刘恕藏印。刘恕(1759-1816),字行之,号蓉峰。他与父亲刘金省均雅爱风物,收藏书画碑刻颇富。刘恕旧居东山岱心湾,后移家至苏州城西花步里,自筑寒碧庄,刻《刘园集帖》传世,后世取“刘”字谐音,称为“留园”,饶泉石花木之胜,所以又号寒碧主人、花步散人。传经堂与含青楼为寒碧庄中收藏善本、碑帖、书画之所。

4.“倚树吟轩”为杨偕时藏印。杨偕时(1760-1813),苏州人,喜藏书,与黄丕烈为好友。

5.潘正炜(1791-1850),字榆庭,号季彤,又号听帆楼主人。广东十三行巨贾潘有度四子。热衷于书画、金石、古玩收藏,精鉴别,著有《听帆楼诗钞》《听帆楼书画记》。

6.伍元蕙(1824-1865),广东南海人,字良谋,号俪荃,别署南雪道人,以海外贸易成巨富,笃好金石书画,精于鉴别,刻有《南雪斋藏真帖》《澄观阁摹古帖》。

7.“子韶审定”为潘仕成藏印。潘仕成(1804-1878),字德畲,祖籍福建,世居广东番禺。官至两广盐运使,以盐业起家。仕成承家业,在广州经营盐务并承办海防和军工,遂成当时巨商。经商之余好藏书,筑“海山仙馆”。所藏金石书画多而精,被誉为“南粤之冠”,辑刊有《海山仙馆丛帖》等。

8.潘宝(1853-1892),字凤锵,号椒堂,斋号望琼仙馆,广东番禹人。潘正炜之孙。光绪二年进士,散馆授编修,光绪五年任广西副考官,旋告归,主讲粤秀书院,禹山书院,名士多出其门下,喜画墨梅,师汤贻芬,并工牡丹,富书画收藏。著有《望琼仙馆诗抄》。

9.王季迁(1906-2003),又名季铨,字选青,别署己千。苏州人,东吴大学毕业,善山水,从顾西津,吴湖帆游,以“四王”为宗,尤精鉴赏,海内大家。其收藏之富,为华人魁首,在海内外皆有极大的影响。



图片

冷枚(1662-1742) 万寿盛典图

1714年作 水墨纸本 手卷

上:引首:27×86 cm,画心:26.5×809 cm;

下:画心:27×954 cm,题跋:27×47 cm

出版:清王原祁等纂《万寿盛典初集》,卷四十一至四十二,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武英殿刻本。

图片

清王原祁等纂《万寿盛典初集》,卷四十一(选)

图片

清王原祁等纂《万寿盛典初集》,卷四十二(选)

说明:

1.康熙五十二年(1713)三月十八日,是康熙帝六十大寿。大寿前,各直省老人来京为康熙祝寿,并在西直门搭建祝寿棚。康熙帝颁诏天下,赐千叟宴,大宴朝内外官员士庶等一千八百四十六人于畅春园正门前,举行盛大庆典。皇帝圣诞称“万寿节”。冷枚此作即绘记万寿节庆典盛况,即朝贺礼仪及臣民庆祝活动之场面。上卷所绘景致自西郊畅春园至西直门,下卷自西直门至清宫神武门,举凡园林亭台、城池庙宇、歌楼舞榭、銮驾执仗、官员兵弁、市井百姓,处处生动,纤毫毕具,惟妙惟肖,记录了当时皇城内外百官朝贺、万民称庆的一派盛隆景象。

2.康熙五十三年(1714)元月八日,王原祁上奏建议纂修《万寿盛典初集》,并亲率冷枚等人,依样另画《万寿盛典图》木刻画稿。当时王原祁已年逾七旬,不可能全程亲自参与绘画,真正的主画者应是冷枚。徐邦达先生在题跋中亦指出冷枚此作应即是原备刻印的木刻画稿,后编为卷四十一、四十二,刻入一百二十卷本的《万寿盛典初集》中。

3.据王奕清《校刊恭纪》所云“《万寿盛典初集》于康熙五十四年春正月开雕,越明年冬十一月校刊告竣”。因此,冷枚此作应作于康熙五十三年,即1714年。

4.朱家溍题引首,徐邦达题签并题跋。朱家溍(1914-2003),字季黄,浙江萧山人,著名的文物专家和历史学家。历任故宫博物院科员、科长、编纂等职务,担任文物提集、整理、编目、陈列等工作。工作中,广泛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名画和工艺品及古建筑、园林、明清历史、戏曲等。1950年任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兼任陈列组组长,负责各项大型文物陈列设计和布置,依据明清档案和历史文献等,逐步恢复太和殿、养心殿等部分重要宫殿内部陈设原状。1992年应国家文物局之邀参加全国各省、市、县博物馆和考古所等单位的文物鉴定专家组工作,确认全国各地呈报的一级文物。


图片

牟益(传) 游春图

设色绢本 镜心

171×100 cm

说明

1.此作为清宫旧藏,钤有乾隆、嘉庆内府诸藏印。

2.金城递藏。金城(1878-1926),原名绍城,字巩伯,一字拱北,号北楼,又号藕湖,别署藕湖、渔隐。浙江吴兴人。幼即嗜画,兼工书法、篆刻及古文辞。金城家学渊源,对古器物字画收藏甚富。曾任民国众议院议员、国务院秘书,筹设古物陈列所。于1910年创办中国画学研究会,并筹设中日绘画联合展览会。

图片

汪大燮旧藏 明拓《唐李邕娑罗树碑》(上海图书馆退还)(罕见)

明拓本 33.5×19.2 cm

1册 纸本

外题签:此拓至精,海内罕有,明初拓本楚州淮阳县娑罗树碑阴。

内题签:真明拓本家藏墨宝,海内罕有《娑罗树碑》。

钤印:卷首“上海图书馆藏书”“上海市文物图书清理小组图书退还章”“伯唐审定”;卷末“汪大燮审定金石文字”。

《娑罗树碑》为大书法家李邕代表作之一,李邕当时盛名天下,文章书法均为一时之冠,惜唐石原刻久已毁佚。明隆庆六年(1572),淮安知府陈文烛,借得吴承恩藏剪装旧本,属吴从道重新模刻为横刻碑本,并刻陈文烛自撰后记。罗振玉《淮阴金石仅存录》亦云:“碑原石久佚,明淮安守、沔阳陈文烛得旧本于山阳吴承思,嘱沐阳吴从道摹勒上石,并筑宝翰堂以贮之。石在府署,摹拓不易,故传拓颇少。淮安刻本的底本原藏者就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陈文烛在淮安做知府是在隆庆四年至万历元年,恰值吴承恩告老还乡,故能从吴借得《娑罗树碑》底本,惜吴藏原本已经无法见到,所幸陈氏翻刻本尚保留了一代名碑的基本形貌,令后人可以想象李北海的翰墨风神。这册汪大燮藏本,正是稀见的明刻初拓本,浓墨精拓,精神奕奕。今以晚近拓本与此明刻初拓相较,最为明显的是原石发生了多处断裂,如第一石的第二十九至三十三行,有纵向斜裂,伤及字画。第三石第十八行开始,后段有多处断裂,还有个别字损。而明拓本全碑完好,字字清晰,实为弥足珍贵的明代初刻初搨标准件。

著录: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

图片

汪大燮旧藏 明拓《宋封祀坛颂碑》(上海图书馆退还)(罕见)

明拓本 30×18 cm

1册 纸本

外题签:《唐封禅碑》明拓本至足宝贵,碑石久佚旧拓罕见,此本尚首位完善,叶氏平安馆旧藏海内孤本,大燮识。

钤印:“汪大燮”“上海图书馆藏”“汪大燮审定金石文字”“上海市文物图书清理小组图书退还章”“汪大燮印”

题跋:龙丛游任城得孙氏旧藏之封禅碑,狂喜因志。明拓封禅碑,龙丛藏本。

封禅碑石近已佚,相传今存只五十九字矣,何梦华曾得一完纸,纸墨远逊此本,题云“手额乐观欢喜”赞叹等语,其贵可知,可不宝欤?道光三年灯下,徐同恒漫记於平安馆。

叶志诜获观。

此册靛蓝锦布封面,最早题跋者“龙从”其人不详,或为清初人。另两位徐同柏、叶志诜,都是清嘉道时期著名学者、藏书家。徐同柏跋中提到的平安馆就是叶氏藏书斋号。由题跋可知,道光三年,徐同柏在叶志诜的平安馆中看到了这件拓本。此碑并非前人所题是唐代碑刻,它的正式名称应当是《大宋封祀坛颂碑》,立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据相关资料,此碑高4.5米,宽1.57米,厚0.8米,诚为丰碑巨制。碑文详细记叙了宋真宗封禅典礼的整个过程,与《宋史》所载完全吻合,并补其史书“略而不详”之憾,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为研究古代帝王封禅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此碑拓本传世确实甚为稀少,查阅搜罗齐备的国家图书馆馆藏碑帖目录,仅见真宗封禅六碑中的《大宋禅社首坛颂》,而未见此碑拓本。又因前后皆有缺损,碑名与年款都遭剪失,加之书法步履集王圣教,精美可喜,纸墨为明拓无疑。

著录:《金石萃编》卷一二七、《山左金石志》《泰安县志》均有著录。



中国古董珍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日平安,夜平安,阳光普照皆平安,日夜永远平安泰,三宝护佑永平安

明宣德 御制青花“永平安颂”高足碗
“宣德年制”款
D:16.8 cm
备注:
1.伦敦苏富比,1985年12月10日,编号195;
2.香港苏富比,2009年4月8日,编号1671

展览:

1.“弘历的世界——乾隆御制诗文稿、兰亭图帖缂丝卷暨重要宫廷艺术特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21年04月23日-05月10日;

2.“青花的故事——景德镇御窑遗址所出与海内外珍藏元明青花瓷器对比展”,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22年6月20日-7月9日

出版: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艺术博物馆编:《弘历的世界》,编号150,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

碗撇口,弧壁,高足中空,通体施釉肥厚,釉色明润。外壁大幅留白,仅于碗壁中线处以青花书写藏文“平安颂”经文一周,字体工整隽秀,外壁下部绘仰式莲瓣纹一周,青花发色苍雅淋漓,个别笔画可见铁斑沉着,时代特征鲜明。经文内容汉文可翻译为“日平安,夜平安,阳光普照皆平安,日夜永远平安泰,三宝护佑永平安”,该经文为藏地祈颂平安吉祥的重要经典,各大教派均有念诵。

碗心以暗刻技法于双圈内篆书“宣德年制”四字两行款识。其内壁釉下与外壁书写经文对应处位置有兰札体梵文经文一周,因釉层较厚,颇不易觉察,侧光方依稀可见,以手抚之,釉面亦十分平整光润,故内壁文字当是于洁白的胎体上印刻而成,使文字有浅浮雕的效果,施釉后方可显出字形,同时又使釉面平滑,可谓鬼斧神工之技。

图片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菊瓣纹花浇

“大明宣德年制”款

H:13 cm

备注:

1.仇焱之先生“抗希斋”旧藏;

2.胡惠春先生“暂得楼”旧藏;

3.纽约苏富比,1985年6月4日,编号2;

4.瑞士玫茵堂旧藏;

5.马钱特收藏,编号S2521

展览:“青花的故事——景德镇御窑遗址所出与海内外珍藏元明青花瓷器对比展”,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22年6月20日-7月9日

出版:

1.《抗希斋珍藏有明全代景德名瓷影谱》,Ling, H.D.,仇焱之,香港,1950年,卷1,编号44,页38;

2.《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674;

3.《私人收藏中国御窑瓷器》,马钱特,2012年,页12-15,编号3

4.保利艺术研究院编,《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编号96,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唇口,直颈,颈侧饰有曲柄,溜肩,圆腹下垂,卧足。器腹中部接胎,肩颈结合部凸出,有明显接胎痕。圈足内露胎,胎体呈米汤色。外壁通体以青花装饰,唇部两圈弦纹,颈部及肩部切削成多棱面,棱面上绘饰菊瓣纹,富立体感。腹部主题绘缠枝花卉,花叶旖旎,花型娇柔可爱。腹上留白处书青花六字单行款“大明宣德年制”。

图片

图片

明永乐 乾隆御题诗剔红茶花盖盒
“大明永乐年制”款;
御题诗钤“古稀天子”“犹日孜孜”二印

D:23.3 cm,H:7.7 cm

备注:

1.法国贵族P-L旧藏;

2.法国私人收藏;

3.法国拍卖行( Mathias & Oger-Blanchet) ,2019年12月09日,编号57

盖盒内阴刻填金乾隆御制诗“咏永乐雕漆茶花盒”,此诗出自《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十五》,为乾隆五十年所作(乙巳年,1785年)。乾隆时年75,以“古稀天子”自称。根据前后的诗文看,此诗应是三月之后,四月十六之前所作。诗后署款“乾隆御题”,并钤刻“古稀天子”“犹日孜孜”二印。
目前据统计,乾隆帝吟咏漆器的御制诗计有65首,两岸故宫博物院馆藏明代漆器带乾隆御题诗的漆器预计总数不超过40件,从这些御制诗中可知,乾隆帝对刀工极好的漆器不吝赞美之词,并且尤其钟爱永宣漆器的圆润无刀痕。物以稀为贵,乾隆皇帝只有在自己觉得品级高或特别的器物上才会下旨刻入御题诗。所以这件捧盒乃是漆器中上上之品。

图片

清雍正 御制珐琅彩百花不落地茶圆

“雍正年制”款

D:10 cm,H:5.7 cm

备注:

1.香港苏富比,1981.11.25,Lot278;

2.香港苏富比,2013.10.08,Lot3021;

3.香港苏富比,2017秋拍 Lot3607

著录:香港苏富比20周年,香港,1993年,Lot231

此件雍正珐琅彩小碗器形精巧规整,口微撇,深弧壁,至底内收,下承矮圈足,外壁曲线极为柔和、唯美。底足修胎完美,胎质细洁致密。内壁素白,外壁以胭脂红、黄、蓝、绿、淡墨彩等珐琅彩料描绘四时百花图,枝繁叶茂,花团锦簇,颜色鲜艳,其瓷胎画珐琅之质感有明显别于粉彩之效。底施白釉,正中落“雍正年制”蓝料双方框宋体款。雍正时烧制的珐琅彩瓷器存世极少,此件小碗弥足珍贵,当为难得一见的稀世之宝。
检阅公私典藏,雍正朝百花不露地者寥寥无几,与此品相同皆署蓝料彩“雍正年制”宋体款之珐琅碗仅三例:一例为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第二例为收藏家仇焱之先生旧藏(录于《Qing Porcelain. Famille Vert and Famille Rose》,图版165,后售于香港苏富比1981年5月19日,编号589);第三例先后售于香港佳士得2002年秋拍(编号 606)、香港苏富比2012年4月4日(编号3191),最后由日本著名收藏家,伊势艺术基金会名誉主席,伊藤彦信先生收藏。

图片

图片

清雍正 外胭脂红釉内洋彩西洋人物盘

“大清雍正年制”款

D:20.1 cm

备注:香港京都念慈菴总厂有限公司创立人,谢兆邦先生旧藏,购自2000年代(传)

盘外施胭脂红釉,盘内绘三西洋人物于中式陈设之中。底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清”字写法尤为特别,或属雍正早期安窑时期所制。康熙晚期,受西洋珐琅器影响,开始创制珐琅彩瓷器,并开始出现胭脂红等新色。此类外壁施胭脂红釉,内绘博古及人物纹者,装饰风格多见于外销瓷器中,但此类书雍正、乾隆款识者极少。且此类人物多绘传统题材,仕女孩童图为多,偶见文士、传说人物等。绘西洋人物亦颇罕见,引人想及清宫烧制之珐琅彩西洋人物器。与之相类者,见鲍尔珍藏乾隆款珐琅彩风格西洋人物盘,构图与本器对称。中西合璧之纹样,展现出清人对西方之好奇与想象,亦是文明交流融合之明例。

图片

清乾隆 御制胭脂红地洋彩轧道开光“御苑秋猎图”诗文壁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22×9.5×4.5 cm

作为以畜牧、游猎为主的满族人后裔,清代帝王严格遵守“满洲根本”“先正遗风”的骑射尚武典制,常举行围猎等活动。南苑自顺治时期便成为皇族近臣狩猎骑射之处。此件壁瓶主体开光内以洋彩绘骑射狩猎纹样,构图与故宫博物院藏《乾隆皇帝射猎图》轴局部极为相仿;其上所题御制诗收录于《乐善堂全集》,作于乾隆皇帝登基之前。器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款。自所录诗句及款识风格观之,其或制于乾隆十七年以前,即唐英督烧之时。壁瓶周身饰胭脂红地轧道洋彩花卉,繁丽华美,足部以瓷仿漆木座之效,惟妙惟肖,展现出设计之巧思与制造之精湛。

图片

图片

清乾隆 御制画珐琅墨彩“雪事八咏”御题诗小笔筒
“乾隆宸翰”“惟精惟一”印

H:9.4 cm
备注:晚清重臣胡湘林家族旧藏

展览: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艺术博物馆,“弘历的世界——乾隆御制诗文稿、兰亭图帖缂丝卷暨重要宫廷艺术特展”,北京,2021年04月23日-05月10日

出版:

1.保利艺术研究院编,《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编号407,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2.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艺术博物馆编:《弘历的世界》,编号97,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

本品造型精巧,呈直筒形,通体施白釉,釉水白晰明润,其胎体较厚,口沿宽平,上施金彩;口底相若,足沿内挖成圈足,打磨圆润,呈“泥鳅背”式,上再敷以金彩,熠熠生辉,为清代高级御窑之典型修足方式。足底及内壁通施松石绿釉,色泽雅致匀净。外壁以墨彩隶体书“雪事八咏”诗八首,布局饱满,风格简约而装饰效果雅致,诗文后落“乾隆御制”款,下钤“乾隆宸翰”白文、“惟精惟一”朱文印两枚,字体结字工整,骨肉匀称,华美庄重,极具书法功力。所录八首诗均出自乾隆帝登基前居藩期间的作品,收录于《御制乐善堂全集》。

图片

图片

清乾隆 御制“湘江秋碧”琴

琴长:101.5 cm,隐间:91 cm,首宽:15 cm,

肩宽:16.8 cm, 尾宽:12 cm

备注:

1.山中商会,纽约 ;

2.Parke-Bernet Gallerise,山中商会藏东方艺术品清库专场,第三部分,1944年6月28日,编号23 ;

3.F. Bailey Vanderhoef Jr.(1913-2008年)旧藏,美国加州奥海镇 ;

4.香港苏富比,2016年10月5日,Lot3605

展览:《Oriental Lacquer: An exhibition organised by guest curator, F. Bailey Vanderhoef, Jr.》,圣巴巴拉美术馆,美国加州圣巴巴拉,1976年,编号8

出版:《Oriental Lacquer: An exhibition organised by guest curator, F. Bailey Vanderhoef, Jr.》,圣巴巴拉美术馆,美国加州圣巴巴拉,1976年,编号8

图片

清雍正 天青釉灯笼盖瓶

“大清雍正年制”款

H:28 cm

备注:新加坡重要私人收藏

本品器形简洁素雅,小口短颈,上配原盖,盖置宝珠钮圆肩,圈足。瓶及盖通体饰天青釉,此器为雍正朝创新之品,符合当朝皇帝清雅品味。此瓶施天青色仿汝釉,釉色宁静淡雅,宛若苍穹,釉面光洁无暇,滋润凝重并有玉质感,足见雍正帝对茶具之严格要求。雍正一朝制瓷,多鉴皇帝本人艺术情趣,故佳器屡出,既有独创新例,亦有典雅名器。此外,器俱反映时人饮食习惯,例如本品瓶,则与储茶及品茶相关。瓶底亦整施粉青釉,于中双圈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软篆款。

图片

清乾隆 仿官釉双系鱼篓尊
“大清乾隆年制”款
D:18 cm,H:8.5 cm
备注: 
1.仇焱之旧藏;
2.胡惠春家族旧藏;
3.纽约苏富比,1985年6月4日,编号61;
4.香港邦瀚斯,2015年12月3日,编号27及封底

本品唇口短颈,溜肩扁腹,两侧贴塑双系形耳,下腹环饰十二乳丁,下承三乳足,整体造型敦实可人,亦不失庄重。尊胎体厚重,足端露胎处呈铁褐色,以仿宋器“铁足”之意,通体内外施仿汝釉,釉色粉青空灵,质地腴润,凝泽失透,宝光内蕴。其釉面密布细小开片,据此判断,本品所施汝釉应为唐英于《陶成纪事碑》中记载两种仿官釉中的“仿铜骨鱼子纹官釉”。尊底心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青花发色偏蓝,为仿官釉器青花款识之典型特征。据其字体书法判断,本品应为乾隆朝早期之前唐英督窑时期所烧造的作品,亦与上文《清档》记载相合。


现当代艺术

图片

颜文樑(1893-1988)《万里长城》

油彩纤维板 61×122 cm

签名:颜文樑

钤印:艺术家手绘钤印一方

出版:

1.《民初西洋美术的开拓者》,P62,大未来画廊,1996年版

2.《决澜社与三十年代的上海》,P46-47,国立台湾美术馆,2000年版

展览:

1.1996年,民初西洋美术的开拓者,大未来画廊,台北

2.1999年,决澜社与三十年代的上海,国立台湾美术馆,台中

图片

尚扬(b.1942)《董其昌计划-8》

2006-2007年作 布面综合材料

128.5×249 cm×2 一组两件

签名:shang.07;董其昌计划-8 尚扬 shangyang 2006-2007(背面)

出版:

1.《尚扬》,P146-147,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

2.《尚扬:大风景》,P119,雅昌艺术图书,2023年版

展览:2009年,尚扬:董其昌计划,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图片

舒群(b.1958)《世界美术全集——中国卷2》

1991年作 布面油彩 110×100 cm

签名:舒群 1991(背面)

出版:《图像的辩证法:舒群的艺术》,P138,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展览:

1.1992年,中国当代艺术文献资料展,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

2.2009年,图像的辩证法:舒群的艺术,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深圳

图片

陈丹青(b.1953)《书帖丛林之一(五联画)》

2015年作 布面油画 101.5×76 cm×5

签名:陈丹青 2015

展览:

1.2017-2018年,今日之往昔:首届安仁双年展,安仁古镇,成都

2.2019年,退步:1968-2019,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

图片

陈逸飞(1946-2005)《琵琶韵》

1992年作 布面油彩 150×120 cm

签名:Chen Yifei 陈逸飞

展览:2011年,中国写实画派七周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出版:《中国写实画派 2011》,P9,吉林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

图片

耿建翌(1962-2017)理发系列之二“85年夏季第一个进入美容厅内的女人”

1992年作 布面油彩 185×135 cm

出版:《20世纪中国艺术史》,P83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说明:原作作于1985年并于1991年损毁,本作为艺术家1992年根据原作重绘。

图片

刘小东(b.1963)《仁王山》

2008年作 布面油彩 200×200 cm

签名:小东08 ;刘小东2008.7 Seoul《仁王山》(画背)

出版:《全方位:刘小东 1978-2018》,P551,辽宁美术出版社,2019年版

图片

余友涵(1943-2023)《抽象2011 8-9》

2011 年作 布面油彩 165×200 cm

签名:余友涵 2011

出版:

1.《时代财富》,时代财富杂志社,P54-55,2011年版

2.《中国油画艺术巡回展》,P136-137,2013年

图片

丁乙(b.1962)《十示》

2002年作 布面丙烯 120×140 cm

签名:2002 Ding Yi

出版:《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上卷P047,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珠宝钟表尚品

图片

3.81克拉彩紫粉色钻石配彩蓝色钻石戒指

附3份GIA证书

图片

7.10克拉哥伦比亚祖母绿配钻石戒指,未经注油

附SSEF证书及其附加信,Gübelin证书

图片

天然帝王绿翡翠「福瓜」配钻石项链

附Gübelin证书及附加信

图片

宝格丽(Bulgari)设计 「SERPENTI」钻石项链

图片

理查德米勒 18K玫瑰金及纳米陶瓷手动上弦腕表

型号RM52-01,限量6只

约2014年

表径:50×42 mm

附证书、盒子

图片

劳力士 18K黄金自动上弦镶钻及渐变彩虹色蓝宝石腕表 计时功能

宇宙计型迪通拿系列,型号116598 RBOW

约2014年

表径:40 mm,全表长约:20.5 cm

附保卡

图片

爱马仕 罕见雾面乌木色稀有皮质、金棕色MADAME、橙色SWIFT、 焦褐色及乌木色SOMBRERO、粉笔白色EPSOM小牛皮20公分外缝FAUBOURG柏金包附银色金属配件

图片

爱马仕 2023年限量版 雾面黑色稀有皮质及牛皮20公分外缝S0 BLACK

FAUBOURG柏金包附黑色金属配件

邮品钱币信札

图片

沈尹默致章琳书法手札2通2页 (附信封)及书法 一组

释文:

1.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毛主席登庐山诗句,章琳同志书,尹默。钤印:尹默长寿。

2.文化馆同志:来信和拾元汇票一纸,都已收到,谢谢!“新余县文化馆”六字,已重写一过,尺寸照一尺五市寸大小,想可适用。此致敬礼。五月三日。钤印:沈尹默。

3.章琳同志:日前得手书,此事见至今始作答,愧对,愧对!以持书不足学,竞整册摹写,可谓认真之至,希望能对于韩君所述,执笔皆,细仔研究,第一必须使整个手臂不搁置案上,要使手腕能活动,(左、右、前、后)炼稳这一基本功,方能得窍,请试为之。写字电影知己看过,我并未上银幕,长鬓老人乃黄葆戉先生,也特附告知,即致,敬礼!尹默,五月四日。(所临写之本,另寄回)钤印:沈。

信封:江西省新余县电影院,章琳同志收上海虹口区海伦路504号沈。

说明:是组函有沈尹默致章琳及文化馆信札2通(其中一通含信封),附带一轴书法作品。

作品得自上款人家属

沈尹默(1883-1971)祖籍浙江湖州,生于陕西汉阴。字秋明,号君墨,别号鬼谷子。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平大学校长、辅仁大学教授,《新青年》杂志编委。与兄长沈士远、弟沈兼士合称“北大三沈”。

图片

2002-03赛季 Upper Deck Ovation系列 科比·布莱恩特(Kobe Bryant)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凯文·加内特(Kevin Garnett)三人签字球星卡,限量25张,PSA评级9分

图片

方足布“从才”一枚

高:46.6 mm,美品

图片

1871年同治十年二十五两金臆造金币一枚

图片

1906年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金质样币一枚,大云版,马定祥旧藏

图片

1980-1991年生肖新票全套版张含T46猴

图片

1962年纪94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首日实寄封
1962年纪94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首日实寄封,销发行首日1962北京9-15纪念邮戳,另盖当日北京18(支)邮政日戳,盖“航空”邮政副戳,贴有北京18(支)挂号签条,背落上海11(支)9月17日红色到达戳,邮政信息齐清,封上有著名邮票设计大师吴建坤亲笔签名,难得少见,封品上佳

名酒茗品

图片

20世纪80年代中期“飞天牌”贵州茅台酒(原箱)

数量:12瓶

规格:500ml/瓶×12瓶

酒精度:53%vol/瓶

鉴藏:从物质层面来讲,80年代茅台老酒契合精英圈层消费者对高品质饮酒的需求。从精神层面来讲,一瓶老酒让80后、90后回味儿时的美好,50后、60后的父辈重回年轻时代,使心灵得到慰藉

12瓶酒的克重分别为:948.5g,920.5g,983.5g,936.5g,958.5g,928.5g,961.5g,926.5g,913g,959g,957g,923g。

图片

1983-1986年“五星牌”内销贵州茅台酒(地方国营)

数量:3瓶

规格:500g/瓶×3瓶

酒精度:约55%vol/瓶

鉴藏:此展品正标落款是“地方国营茅台酒厂出品”。瓶盖顶部有“茅台”字样圆形暗记;若品相卓越,瓶盖外应该包正红色封膜。

图片

1991年珍品贵州茅台酒

数量:6瓶

规格:500ml/瓶×6瓶

酒精度:53%vol/瓶

鉴藏:1991 年以后,“珍品”茅台酒的包装停止使用“大曲印”印章,随后一直沿用 1989 年版本的“曲印”,即四周线条弯曲、不规则形状的“珍品”字样印章。此酒为乳白玻璃瓶,铝制瓶盖。

图片

早期八八青饼 苹果绿

年份:80年代

茶厂:勐海茶厂

茶区:勐海茶区

工序:生饼

仓储:干仓

茶香:梅子香

重量:约2300g

数量:1筒7片

鉴藏:八八青饼是对勐海茶厂在1989年至1991年生产的一批7542青饼的称谓。这款早期八八青饼为苹果绿版,干仓存放,梅子香是它特有的代表。它以肥壮茶青为里,幼嫩芽叶洒面,茶饼乌黑油亮,汤色浓稠透亮,香气纯正持久,茶气十足,经久耐泡,饮後体感明显,多年来一直是收藏家追捧的茶品。

图片

八十年代厚纸8582青饼

年份:80年代

茶厂:勐海茶厂

茶区:云南勐海

工序:生饼

仓储:干仓

茶香:樟香

重量:约2400g

数量:1筒7片

鉴藏:八十年代厚纸8582青饼是80年代七子饼中,极具代表性的茶品之一。1985年开始生产的一款出口香港的定制茶,依据茶品的唛号,将其称之为8582。此茶干仓存放,茶饼外观油亮润泽呈红褐色,茶汤偏深栗色,樟香味十足,水性柔软顺滑,是普洱茶爱好者收藏之佳品。

图片

五十年代蓝铁

年份:50年代

茶厂:勐海茶厂

茶区:易武茶区

工序:生饼

仓储:干仓

茶香:药香

重量:约340g

数量:1片

鉴藏:五十年代蓝印铁饼,为勐海茶厂50年代出品,饼面条索肥壮紧实,实属珍品。品饮时茶韵的表现更为雄厚,但其浑厚程度则非一般茶品可比,樟香强劲且药香显著,口感醇厚饱满度好,滋味丰富且回甘持久,不负“茶中铁汉”之名。如今干仓的蓝铁一饼难求,若有缘得以品尝,相信必会给予您全新的品饮视野。

永宣至宝,青红辉映 
图片图片图片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自古红蓝多CP,最热烈的红,与最清幽的蓝,偏碰撞出最浓烈的美。华美,幽蓝神采,有明一朝,漆器与瓷器皆臻致顶峰,在历史的长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迹。

永宣御窑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个高峰,其中又以宣德御窑最令人称道,新式器型、釉色迭出,可谓开前世未有之奇,展现出卓越的创造力,对后世影响深远。明谢肇淛《五杂俎》载:“惟宣窑款制最精,距迄百五十年,其价几与宋器埒矣”,又见田艺衡《留青日札》卷六载:“宣窑之贵,今与汝敌…… 今宣窑兴而与汝争价,亦足观也”,足见宣窑瓷器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次一件“明宣德 御制青花永平安颂高足碗”,品质精绝,极为珍贵,是为宣窑至宝。

图片

大明宣宗章皇帝(宣德帝朱瞻基)


清人《景德镇陶录》中载“元明以来多青花”,宣德窑“诸料悉精,青花最贵”。元代至明代永乐、宣德间使用的进口“苏麻离青”青花用料,具有高铁低锰、呈色浓艳、有晕散、多凹陷黑斑的特征。但由之产生的浑然天成的水墨淋漓、气韵生动的美感又是后世难以企及之处。永宣器物胎釉、用料中的诸多天然成分在御窑厂从氧化焰至还原焰再至中性焰的窑火中幻化天成,再经过无比严苛的拣选制度,方有世上之完整永宣御窑器的传世,识者不可不珍。


在明代中晚期,进口青料亦称“回青”,其最美者称“佛头青”,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云:“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头青。”明代金宗直曾赋诗言:“江色滟涵僧眼碧,山光浓逼佛头青。”相传佛发为青色,故以“佛头青”比喻青黛色的山峦,同样亦可描绘瓷器美妙的青花发色。元朝官修《经世大典·工典·画塑记》中亦多处提到“回回青”,作为绘画元成宗“御容”的蓝色颜料,亦用于佛道雕塑的施彩用料,其时代与元代浮梁窑业兴盛的1330年代相当。有学者认为“回回青”亦与进口青花青料有关,与明代所称“苏麻离青”成分、产地相近。



图片图片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明宣德 御制青花“永平安颂”高足碗

“宣德年制”款

D:16.8 cm,H:11.5 cm

备注:

1.伦敦苏富比,1985年12月10日,编号195;

2.香港苏富比,2009年4月8日,编号1671

展览:

1.“弘历的世界——乾隆御制诗文稿、兰亭图帖缂丝卷暨重要宫廷艺术特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21年4月23日-5月10日;

2.“青花的故事——景德镇御窑遗址所出与海内外珍藏元明青花瓷器对比展”,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22年6月20日-7月9日

出版:《弘历的世界》,保利艺术博物馆编,编号150,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

图:碗心 p10-1,p10-2


图片

左:本品
中:本品线描图
右:明永乐 甜白釉暗花双龙纹茶杯(底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其碗撇口,弧壁,高足中空,通体施釉肥厚,釉色明润。碗心以暗刻技法于双圈内篆书“宣德年制”四字两行款识,字体结构严谨,笔画酣畅自然,转折处浑圆,婉丽飘逸,雍容规度,与寻常所见楷书宣德年款颇为不同,而与见于个别永乐甜白釉的暗刻篆书“永乐年制”款识极为接近,可见本品当烧造于宣德早期。宣德御窑楷书款识出自明初著名书法家沈度之手已为学界所公认,文献亦有记述,如明代焦竑著《玉堂丛话》,其中卷七“巧艺”记述:“度书独为上所爱,凡玉册、金简,用之宗庙朝廷、藏秘府、施四裔、刻之贞石,必命度书之。”而关于如本品所署之少见的篆书款识,有学者考证其字体亦出自沈度手书,依据为上海博物馆藏有沈度的一方端砚,底部篆书刻款“永乐乙未秋翰林沈度识”,与永乐官窑瓷器年款仔细比较后可发现,二者风格完全一致,故此式年款当由沈度书写后,再交景德镇御厂,由工匠们按墨迹移到瓷坯上。景德镇御窑厂曾出土一例“明宣德 天青釉高足碗”,碗心青花书“宣德年制”篆书款,书法风格与本品一致,亦可为参照。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本品外壁青花藏文“永平安颂” 

日平安,夜平安,阳光普照皆平安,
日夜永远平安泰,三宝护佑永平安。
ཉིན་མོ་བདེ་ལེགས་མཚན་བདེ་ལེགས།   །ཉི་མའི་གུར་ལ་བདེ་ལེགས་ཤིང་། 
།ཉི་མཚན་རྟག་ཏུ་བདེ་ལེགས་པའི།   །དཀོན་མཆོག་གསུམ་གྱིས་བདེ་ལེགས་ཤོག།

外壁大幅留白,仅于碗壁中线处以青花书写藏文“平安颂”经文一周,字体工整隽秀,外壁下部绘仰式莲瓣纹一周,青花发色苍雅淋漓,个别笔画可见铁斑沉着,时代特征鲜明。经文内容汉文可翻译为“日平安,夜平安,阳光普照皆平安,日夜永远平安泰,三宝护佑永平安”,该经文为藏地祈颂平安吉祥的重要经典,各大教派均有念诵。宣德皇帝勤政尚儒,天下太平富裕,并深受其祖父永乐帝崇信佛教之影响。据载,他曾接受密宗灌顶,命藏僧编撰翻译许多藏密方面的著述和仪轨,并在宫廷内举办各种法会。本器不仅艺术造型登峰,亦承载着帝王对政权一统的深深思索与努力践行,传诵着苍生得享太平之福。


图片

图片


静静观赏着这件礼佛重器,遥想近六百年前,本品曾置于御苑佛堂,常伴宣宗或藏地高僧法王左右。它关乎信仰,是宗教的承载,是精神的寄托;它亦关乎家国安宁,是政治的礼物,蕴藏着治国的智慧。它是信仰者的福音,亦是企好天下太平之你我的福音。青灯佛影,宝幢庄严,历代高僧大德无数遍颂念着“平安颂”经文,“日平安,夜平安,阳光普照皆平安,日夜永远平安泰,三宝护佑永平安”,诵经之声仿佛穿越时空,在耳边想起,可谓无比殊胜。

图片

台北故宫藏品

永宣御窑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个高峰,其中又以宣德御窑最令人称道,新式器型、釉色迭出,可谓开前世未有之奇,展现出卓越的创造力,对后世影响深远,明谢肇淛《五杂俎》载:“惟宣窑款制最精,距迄百五十年,其价几与宋器埒矣”,又见田艺衡《留青日札》卷六载:“宣窑之贵,今与汝敌…… 今宣窑兴而与汝争价,亦足观也”,足见宣窑瓷器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本件“明宣德 御制青花永平安颂高足碗”,品质精绝,极为珍贵,是为宣窑至宝。

图片

大都会博物馆藏

图片图片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内壁釉下与外壁书写经文对应处位置有兰札体梵文经文一周,因釉层较厚,颇不易觉察,侧光方依稀可见,以手抚之,釉面亦十分平整光润,故内壁文字当是于洁白的胎体上印刻而成,使文字有浅浮雕的效果,施釉后方可显出字形,同时又使釉面平滑,可谓鬼斧神工之技。

图片

明宣德 青花藏文“永平安”颂高足碗及银錾花纹碗座

D:17cm

西藏布达拉宫藏品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永宣的盛世不仅在国富民强,更是在百工竞技,佳作纷呈。是瓷器历史的巅峰,亦是雕漆艺术的巅峰之时。明代永宣时期的漆器保持了元代“隐起圆滑、藏锋清晰”的朴实风格。据康熙二十四年刻本《嘉兴县志》记载:“张德刚,父成,与同里杨茂俱善髹漆。剔红器,永乐中日本琉球购得,以献于朝。成祖闻而召之,时成已殁。德刚能继其父业,随召至京,面试称旨,即授营缮所副。”

连乾隆皇帝都对永宣雕漆赞不绝口,写下六十余首御制诗赞美明代漆器,其中又以永宣漆器最多。经过明清两代的内府积累,乾隆帝坐拥数量庞大的漆器收藏,汇集天下博学鸿儒与能工巧匠,他的艺术眼界自非寻常人可比。换言之,御制诗中所展现的不仅是他的个人审美,更是清代的精英群体对漆器的理解。

图片

大明仁宗昭皇帝(永乐帝朱棣)

图片

明永乐 乾隆御题诗剔红茶花盖盒

“大明永乐年制”款

御题诗钤刻“古稀天子”“犹日孜孜”二印

D:23.3 cm,H:7.7 cm

备注:

1.法国贵族P-L旧藏;

2.法国私人收藏;

3.法国拍卖行( Mathias & Oger-Blanchet),2019年12月09日,编号57


图片

盒为“蔗段式”,盖面和立墙在黄漆素地上雕红漆花纹。盖面饰十数朵山茶花,其中五朵已经盛开,八朵含苞待放。椭圆形叶穿插其间,前后掩映,布局饱满,生意盎然。立墙顺时针方向依次装饰菊花、蔷薇花、山茶花、牡丹花、石榴花,两两成组,俯仰相间。盒内及外底髹褐漆,外底左侧有“大明永乐年制”楷书针划款。

图片

盒内刻乾隆御题诗“咏永乐雕漆茶花盒”,出自《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十五》,为乙巳年所作,乾隆五十年,1785年,距归政尚余十年,根据前后的诗文看,应该是三月之后,四月十六之前所作。从诗中可猜想,乾隆皇帝是因为发现此盒底外有针刻的“永乐”款字,喜不自胜因而题了这首诗,又命工刻了下来。“以置趯台里,真称照殿红”此时,果园厂制漆器,已是世间稀有之物,珍同球琳珙璧,乾隆皇帝风雅喜爱收藏,得此宝盒,欣喜之情,在此诗中流露无遗。

图片图片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永乐雕漆因用漆精良,雕刻圆熟劲健,磨工精细光洁,到明代晚期已经受到文人雅士的一致推崇,名声大噪。例如《长物志》说:“雕刻精妙者以宋为贵……盖其妙处在刀法圆熟,藏锋不露,用朱极鲜,漆坚厚而无敲裂。所刻山水、楼阁、人物、鸟兽皆俨若图画,为佳绝耳。元时张成、杨茂二家亦以此技擅名一时。国朝果园厂(即永乐宣德时期宫廷制作漆器的御用作坊)所制刀法,视宋尚隔一筹,然亦精细。”

图片

图片

咏永乐雕漆茶花盒
《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十五》

盖盒内阴刻填金乾隆御制诗“咏永乐雕漆茶花盒”,此诗出自《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十五》,为乾隆五十年所作(乙巳年,1785年)。乾隆时年75,以“古稀天子”自称。根据前后的诗文看,此诗应是三月之后,四月十六之前所作。诗后署款“乾隆御题”,并钤刻“古稀天子”“犹日孜孜”二印。

图片

瀛台,旧名趯台

诗云:“别翻花谱样,图作宝珠丛。朵朵能承露,枝枝如受风。雕几泯痕迹,深浅谢皴烘。以置趯台里,真称照殿红。”从诗中可知,乾隆帝对刀工极好的漆器不吝赞美之词,并且尤其钟爱永宣漆器“雕几泯痕迹”的圆润无刀痕。他赞叹永乐雕漆对花卉的表现灵动传神,漆层厚实、色泽浓润。

“照殿红”为一种名贵的山茶花品种,因其颜色姝妍,又可引申为红宝石。乾隆帝认为只有照殿红浓艳大气的花色,才可与永乐剔红漆器的朱红相媲美,如山茶之艳、如宝石之红。在《御制诗初集》卷二十八中,有一首乾隆御制诗“初冬日瀛台”,诗云“君雁廻灵沼,卿云拥趯台。”并注曰“瀛台旧名趯台”。瀛台建于明代,称南台,亦名趯台。在乾隆帝看来,如此宝物在明代定是被放在三面临水,衬以亭台楼阁,像海中仙岛的瀛台之中。

图片

图片

明末清初 剔红婴戏二层套盒(乾隆御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明永乐 剔红山茶花纹圆盒
故宫博物院藏

目前据统计,两岸故宫博物院馆藏明代漆器带乾隆御题诗的漆器预计总数不超过40件,物以稀为贵,乾隆皇帝只有在自己觉得品级高或特别的器物上才会下旨刻入御题诗。所以这件捧盒乃是漆器中上上之品。

图片图片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图片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菊瓣纹花浇

“大明宣德年制”款

H:13 cm

备注:

1.仇焱之先生“抗希斋”旧藏;

2.胡惠春先生“暂得楼”旧藏;

3.纽约苏富比,1985年6月4日,编号2;

4.瑞士玫茵堂旧藏;

5.马钱特收藏,编号S2521

展览:“青花的故事——景德镇御窑遗址所出与海内外珍藏元明青花瓷器对比展”,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22年6月20日-7月9日

出版:

1.《抗希斋珍藏有明全代景德名瓷影谱》,Ling, H.D.,仇焱之,香港,1950年,卷1,编号44,页38;

2.《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674;

3.《私人收藏中国御窑瓷器》,马钱特,2012年,页12-15,编号3;

4.《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保利艺术研究院编,编号96,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此为宣德瓷器当中最独特、最珍罕的器形之一。清末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对花浇说法:“花浇者,浇花之壶也。胫略似如意尊,惟仅有一耳,亦可作插花用,若彩色精者,颇足当清供也。”


唇口,直颈,颈侧饰有曲柄,溜肩,圆腹下垂,卧足。器腹中部接胎,肩颈结合部凸出,有明显接胎痕。圈足内露胎,胎体呈米汤色。外壁通体以青花装饰,唇部两圈弦纹,颈部及肩部切削成多棱面,棱面上绘饰菊瓣纹,富立体感。腹部主题绘缠枝花卉,花叶旖旎,花型娇柔可爱。宣德青花以进口的苏麻离青料绘制,青花发色青翠沉稳,深浓处多黑褐色结晶斑。结晶斑系钴料中窜出,或浮于器表,或下陷于胎骨,使宣德青花更加妙不可言。腹上留白处书青花六字单行款“大明宣德年制”。


图片


永乐、宣德两朝皆制瓷器花浇,形制大同小异。永乐年间,御窑亦有烧制白釉花浇,皆无款。如此花浇,以伊斯兰金属器作摹本,本品即为一例。此类花浇深得雍正帝青睐,两幅雍正《古玩图》中记录清世宗御藏珍器,画中可见三件早明花浇,形饰相近,下承木座,其一出自大维德爵士旧藏,现存大英博物馆,其二现存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图片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纹花浇 雍正古玩图(雍正六年)(局部)

英国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藏


图片

明宣德 青花牡丹纹花浇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类花浇于可流通者极为鲜见。仅可见不超四例。一例为纽约 Thomas Cole伉俪及赵从衍珍藏一例,售于伦敦苏富比1974年7月8日,编号188,后两度易手于香港苏富比,先后为1987年5月19日,编号236及2002年10月30日,编号283。另一例出自苏林庵收藏,售于香港苏富比1995年10月31日,编号314。再一例,曾展于《Yuan and Early Ming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埃斯肯纳齐,伦敦,1994年,编号25。



图片

图片

明早期 剔红桃枝纹盘

“张成造”款

D:18.8 cm

备注:

1.山龙泉堂旧藏;

2.日本私人藏家旧藏

展览:《宋元的美——以传来的漆器为中心》,根津美术馆,东京,2004年10月,96号,“元 堆朱桃枝文盘”

出版:《宋元的美——以传来的漆器为中心》,根津美术馆,东京,2004年10月,96号,P149,“元 堆朱桃枝文盘”,解说,多比罗


图片

根津美术馆,《宋元的美——以传来的漆器为中心》

东京,2004年10月,96号,P149,“元 堆朱桃枝文盤”,解说,多比罗

图片

明宣德 青花花果纹大碗(折枝桃纹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盘心开光内锦地上雕寿桃一株,自下而上伸入画面,左右分叉,枝条蜿蜒柔韧,叶片细韧翻卷,褶皱起伏,郁郁葱葱,桃花或盛开竟艳,或含苞待放,点缀其间,枝头寿桃果实饱满浑圆,掩映于叶丛之中。桃纹在漆器里少见,常见于景德镇御窑永宣青花佳瓷,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纹大碗”。

整器花叶布展秩序井然,花形圆满,叶片居间烘托,物象清晰分明,生气盎然。刀法利落,起伏细腻,打磨圆润,刻画流畅,此品有条不紊的章法与精细严谨的工艺,充分显示了元末明初雕漆的官造水平。





图片

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纹大碗

“大明宣德年制”款

D:28 cm

备注:欧洲藏家旧藏(附有98年牛津检测报告)


图片

图片




图片

明宣德 剔红牡丹纹香盒

“大明宣德年制”款

D:13.5 cm,H:5 cm

备注:日本重要私人旧藏


图片

明永乐 剔红牡丹小圆盒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明永乐 青花瓜藤纹缠枝花卉折沿大盘

D:40.5 cm

备注:北京藏家私人收藏





图片

明永乐 青花缠枝四季花卉葵口盘

D:38.3 cm

备注:

1.英国重要私人收藏;

2.日本东京私人收藏;

3.英国古董商埃斯肯纳齐(Eskenazi Co.,)旧藏,编号C4066




图片

图片

元 剔红出游图花口盘

W:30.3 cm

备注:

1.香港苏富比,2007年10月09日,编号1635;

2.瑞秀楼珍藏


盘作八出花口,浅腹圈足,造型规整大气。底部髹黑漆,内外壁髹朱漆,堆漆肥厚,色泽纯正。盘外壁满雕如意云纹,内壁雕刻各式缠枝花卉八朵,纹饰布局繁复,但密而不乱,富有层次。


盘心雕刻出游图场景,但见画面上流云旖旎,水波不兴,柳枝随风轻摇,正是一派风和日丽好春光,三长者穿戴考究,正骑马缓行,三人谈笑风生,游兴正浓,前有二侍从开路,后有一小童执扇随行。画面中天、地、水面以三种底纹表现,工艺精细,人物雕刻生动传神,制者观察入微,藏锋不露、磨工圆滑,可谓技臻艺绝。


图片


图片

明早期 剔红楼阁高士图梅花形盘

18.2×18×2.4 cm

备注:鸿禧美术馆旧藏

出版:《物我观照——鸿禧美术馆藏雅趣品录》,湖北美术出版社,页147





图片

图片

明弘治 剔黑花鸟大盘

“弘治年滇南尹禄造”款

D:41 cm

展览:保利艺术博物馆“海内外藏宋元明清漆器特展”,北京,2012年5月5日-15日,030号

出版:保利艺术研究院编,《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下)》,编号589,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此盘为圆形,圈足,盘内外红漆素地之上满雕黑漆花纹,盘内作葵瓣式开光,开光内外雕刻同样的花鸟纹,有菊花、莲花、石榴花及栀子花等,若干只小鸟栖息在树枝上。细部的纹饰处理多采用斜刀阴刻的方法,线条流畅缜密而快利;画面布局繁密,花叶相连,雀鸟停驻其间,神态鲜活。盘面边缘一隅刻划“弘治年滇南尹禄造”楷书款识。整器雕漆风格特色,图纹雕刻皆精,但漆层较薄,为文献记载中“滇工”所制,颇具研究价值。

云南是明中期制作地方风格漆器的重要地区,明天顺年间的王佐补证的《格古要论》中剔红一条曰“剔红器皿无新旧,……今云南大理府专工作此。”在堆红一条中曰:“假剔红用灰团起,外用原漆漆之,故曰堆红,今云南大理府多有之。”王佐作注时为明天顺年间,正处于明中期,作者只是肯定当时云南确实做过剔红漆器和假剔红器,但没有详述云南所制剔红的型制、特点。然而观此弘治剔黑盘,可见至弘治正德时,漆器雕剔工艺仍可圈可点。

图片

与这些文献记录相对比,故宫博物院已发表的明代漆器中,确有一批髹漆较薄,漆色暗,无光泽,构图紧密,有繁缛之感的漆器。造型有扁圆形盒、圆盘、双耳扁壶、高足碗、棋子盒、碗等,这些器物所雕刻的图案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图案中常常点缀有栩栩如生的螳螂、蜜蜂、游鱼、蚂蚱、蛇、蛙等多种小生物,还有象征长寿的盘肠、灵芝,象征幸福的孔雀牡丹,活泼可爱的双狮戏球,传说中的麒麟翼龙、双螭、草尾龙等。这些图案与明代宫廷漆器图案迥然不同,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雕刻风格正如所记载的那样“用刀不善藏锋,又不磨熟棱角”,它们具有云南雕漆的特点。

图片

宣德以后,从正统到正德(1436-1521年)计六朝,几乎看不到刻有年款的雕漆器。除本品外,尚有一件流往海外的 “弘治二年平凉王铭刁”款识的滕王阁剔红盘,此算极为罕见的一件。而这件黑漆花鸟盘,款识中明确记录有时间、地点和人物,且此大盘花纹轮廓雕出之后,在处理纹饰细部时,多采用斜刀阴刻办法,线条流畅缜密而快利,这种雕刻技法,同已发表的所谓云南雕漆是相同的。这件作品对研究云南雕漆具有较高的价值。

图片

元 花鸟堆黑盆
日本涩谷区立松涛美术馆藏

图片

元 剔黑花鸟圆盘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图片


图片

明嘉靖 青花寿字加五彩黄上红菊瓣盘

“大明嘉靖年制”款

D:14.2 cm

备注:日本藏家旧藏






图片

图片


图片

明万历 青花留白暗刻海兽纹高足杯

“大明万历年制” 款

D:8 cm,H:7.5 cm

备注:

1.日本爵位家族旧藏;

2.日本私人珍藏;

3.香港佳士得,2013年5月29日,Lot2247;

4.伦敦马钱特旧藏

展览:“Chinese Ceramics Tang to Qing”,马钱特,伦敦,2014年5月6-30日

出版:《Chinese Ceramics Tang to Qing》,马钱特,伦敦,P36-37,编号18


图片

明宣德 青花海兽髙足碗(及暗刻局部)
大英博物馆藏

图片

明万历 青花海兽梵文高足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图片

明万历 青花五彩龙凤笔船

“大明万历年制”款

L:31.5 cm

备注:亚洲重要私人旧藏


图片






图片

图片

明 剔红八仙贺寿扇骨

L:34.2 cm

备注:省吾庐珍藏






图片

图片

明 剔红高士雅集图扇骨

L:34.5 cm

备注:省吾庐珍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