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牧帝国有哪些特别之处,为何说胡虏无百年国运?原因并不复杂

 素心馆801 2024-05-24 发布于四川

2019-09-28 22:00

历史陈迹如故,我自循迹而来,撷取尘埃一粒,倾诉故事一篇。大家好,我是历史小揭秘,欢迎大家来看我的文章。

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华夏先民们,通过稳定居住地点,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灿烂的文明。与此同时,在北方的游牧民族则时不时地进犯中原,成为令中原王朝头疼的事情。可以说是铁打的游牧入侵,流水的中原王朝。游牧民族作为一个整体不可能突然消失,而是在不同游牧领袖的带领下持续进犯中原。但是,游牧民族政权却很短命,古人常说的

胡虏无百年国运

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就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不会超过100年。这当然是古人长期观察的结果,而事实上,游牧民族政权存在的时间确实比较短暂,长则几十年,短则几年,可谓是风云突变常有而长青王朝难在。游牧民族的社会情况如何?游牧帝国是如何形成的?政权短命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探讨一下吧。

游牧民族的社会结构一般都比较简单,大家都是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在水草丰美、气候适宜的情况下,草原上的马牛羊等牲畜都会十分的兴旺。游牧民族因此也获得了很多牲畜以及由此产生的毛皮等副产品,这些都是中原老百姓所稀缺的。而中原老百姓所生产的物品种类就更加繁多了,很多都是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必须品,双方就由此产生了贸易的需求。在双方能够正常贸易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发生斗争,毕竟能通过贸易得到的东西没必要用性命来获取。

帝国形成

随着中原王朝的强大,开始压缩这种游牧区与农耕区的贸易,并利用职权开展经济战争,用控制生活必需品的贸易来控制游牧民族。这反向导致了游牧民族内部的整合,最终在蒙古高原上形成了强盛一时的游牧帝国。不过虽然称其为游牧帝国,实际上内部构造非常简单,可以说是部落联盟也不为过。不像中原王朝的农业社会,农民被固定在了土地上,收税也好收,服劳役也好抓人,因为这些人一找就找到,根本无法逃脱。由此,中原王朝就有了固定的财政收入,以此来支撑众多复杂的国家机关。但是,游牧民族是逐水草而居的,今天在这里放牧,明天在那里放牧,根本没有固定的地点,即便游牧政权想收税也找不到人。基于同样的原因,很多国家机构也没法设立,因为人口流动太大。

于是,游牧帝国不同于中原王朝的一方面就很明显了,即游牧政权没有来源于内部的收入,为了维持帝国的运转,就需要从外部获取财富。于是乎,中原王朝的财富就成为了这些游牧政权的抢夺对象。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游牧政权的财政基础是通过抢掠获得的。后世我们就能够看到这些情况,比如女真人攻打北宋就是为了获取财富,由此才能够让女真的那些军事贵族联盟获得内部的团结,宋朝的战利品就是他们的财政收入。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匈奴冒顿单于围困刘邦并没有去占领中原王朝的土地,因为游牧民族不缺土地,他们缺少的是财富。只要能够给他们财富,其他的都不重要,毕竟几十万大军的凝聚力就来源于对财富的渴望,不能够快速获取财富并分发给这些无数个游牧部落,那么这个看似强大的游牧帝国瞬间也会土崩瓦解。而且,刘邦的汉朝也同意每年要给很多财物给匈奴人,由此保证匈奴人不侵犯中原。但毕竟游牧帝国是一个比较松散随性的部落联盟,零星的入侵也是不可避免的。

而说到游牧民族政权时间短暂的原因,其实上文已经提到了,他们的内部结构太简单了,而且关联度也很低,一旦中原王朝重开贸易或者定期给予其一定的财物就会大大分化他们的内部团结,这导致了其结构的不稳定性。而且草原帝国的首领是需要靠力量获胜的,内部斗争激烈,加剧了这种不稳定性。每一个游牧帝国首领都需要那种勇敢、有智谋的人,而这种人本身就很稀缺,而他的儿子因为过于幼小,很难达到这种水平。在大多数情况下,老单于(或者老可汗)去世后,位子一般由他的弟弟来接替,毕竟年龄相差不大,并且也在实践中培养了自己的能力,以此来巩固游牧帝国的稳定,这也算是一种兄终弟及的继承皇位的方式。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出现每一个贵族家庭里(最早的游牧首领的亲属)都曾经产生过帝国领袖(单于或可汗),在理论上他们的家族都有继承领袖位置的权力,后代不免陷入争夺,一般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这些内部争斗就会导致游牧帝国的分裂。这种现象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毕竟游牧帝国内部构造过于简单,也没有、更无法建立稳定的继承制度。这也导致了古人所说的“胡虏无百年国运”的现象。当然,后来满族人还是打破了这种现象。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清史稿》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